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天文地理类)(共5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天文地理类)(共5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星变”即星象的异常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文地理)
1.“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一颗一颗的星星。我国古代将分布于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选作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的相对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
2.“斗”“牛”均属二十八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
3.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
4.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常一起出现、一起隐没,故古人常以参商比喻彼此和睦。“兄弟为参商”指兄弟之间和睦。( )
5.《诗经》“七月流火”中的“流”是下行的意思;“火”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说农历七月大火星西降,天气越来越热。( )
6.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后来用北极星指代皇帝。( )
7.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北斗星,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
8.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佛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 )
9.轩辕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成了黄帝的代称。( )
10.“星变”即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迷信,认为国家的兴亡、人事的变迁与星变关系密切。( )
11.“彗孛”指彗星和孛星,古人认为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
12.华盖是古星名。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如鲁迅《自嘲》诗中“运交华盖欲何求”。( )
13.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并把这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
14.二十八宿包括东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
15.四象中的苍龙象征春季,白虎象征夏季,朱雀象征秋季,玄武象征冬季。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
16.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区分天空中的不同星区,将天上的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
17.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中,参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故称“扪参历井”。( )
18.古人以星纪、玄枵、娵訾、析木等二十八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国、州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
19.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日有黑子”通常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
20.白虹贯日是一种自然现象。“虹”即彩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白虹贯日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
21.月亮的别称有桂轮、望舒、广寒、银蟾、金乌、银盘、清虚等。( )
22.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羲和,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即所谓“日御也”。( )
23.黄道是古人想象的月亮运行一周年的轨道。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用以作为趋吉避凶的参考。( )
24.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
25.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 )
26.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用来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的石柱叫“圭”,平行于地面的刻板叫“表”。( )
27.日晷,古代利用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又称“日规”。( )
28.浑仪是古代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测定季节变换的一种仪器。( )
29.玄黄,黑色与黄色,是天地的代称。《易经》中认为“天玄而地黄”。( )
30.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亦泛指天下。( )
31.八荒,“八”为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荒”为荒凉的不毛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
32.四海,泛指天下、全国。因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皆有海,遂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
33.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
34.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
35.河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大体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黄河北岸为“河上”。( )
36.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长江以南地区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
37.河北、河南,即河的北面和南面,泛指中原之地。( )
38.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东”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39.古代的“山东”,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
40.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具体指的是吴越之地。( )
41.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戎、西夷、南蛮、北狄,有鄙视之意。( )
42.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
43.《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中的“西河”,指的是河西走廊一带。( )
44.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但也有特殊情况,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中的“河北”指的是河北省。( )
45.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春秋战国时以黄河以北的地方为河内。( )
46.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被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
47.“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北海”指现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 )
48.汉朝前,“关”特指山海关;明清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
49.“三山”指“三神山”,即蓬莱(蓬壶)、方丈(方壶)、瀛洲(瀛壶)三座仙山。( )
50.泰山,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又称“岱宗”,如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51.在秦汉时期,“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也泛指自函谷关以西的战国末秦故地,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 )
5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指玉门关。( )
53.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
54.古代大都指今天的北京,汴梁、东京、京口都指今天的开封,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都指今天的南京,临安指现在的杭州,姑苏、吴郡指现在的苏州,淮上、江都、维扬都指现在的扬州,会稽指现在的绍兴。( )
55.班固《两都赋》中的“两都”指汉代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
56.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杭州。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境内)、国都长安。( )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七、天文地理
1.“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一颗一颗的星星。我国古代将分布于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选作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的相对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 )
[解析]“星宿”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颗星的集合。
2.“斗”“牛”均属二十八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 )
[解析]“斗”“牛”分别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3.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 )
4.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常一起出现、一起隐没,故古人常以参商比喻彼此和睦。“兄弟为参商”指兄弟之间和睦。( × )
[解析]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也比喻不和睦。
5.《诗经》“七月流火”中的“流”是下行的意思;“火”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说农历七月大火星西降,天气越来越热。( × )
[解析]“天气越来越热”错。大火星在农历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夏去秋来,天气应该是越来越凉。(注意:“七月流火”一词现虽已可以形容天气炎热,但作为古代文化常识,说“天气越来越热”无疑是错误的)
6.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后来用北极星指代皇帝。( √ )
7.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北斗星,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 )
[解析]“星汉”指银河。
8.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佛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 × )
[解析]“佛教认为”错,应是“道教认为”。
9.轩辕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成了黄帝的代称。( × )
[解析]轩辕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人文初祖”黄帝的名字,后借指中华民族。
10.“星变”即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迷信,认为国家的兴亡、人事的变迁与星变关系密切。( √ )
11.“彗孛”指彗星和孛星,古人认为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 )
12.华盖是古星名。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如鲁迅《自嘲》诗中“运交华盖欲何求”。( × )
[解析]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13.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并把这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 )
14.二十八宿包括东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 )
[解析]二十八宿包括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15.四象中的苍龙象征春季,白虎象征夏季,朱雀象征秋季,玄武象征冬季。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 )
[解析]“白虎象征夏季,朱雀象征秋季”错,应是白虎象征秋季,朱雀象征夏季。
16.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区分天空中的不同星区,将天上的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 )
[解析]“为了区分天空中的不同星区”错。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主要是为了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对应的区域的吉凶。
17.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中,参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故称“扪参历井”。( √ )
18.古人以星纪、玄枵、娵訾、析木等二十八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国、州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分野”以十二星次为准,战国以后也有按二十八宿划分的。题干中所提及的是十二星次分野法。
19.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日有黑子”通常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 )
20.白虹贯日是一种自然现象。“虹”即彩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白虹贯日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 )
[解析]“虹”实际上是“晕”。
21.月亮的别称有桂轮、望舒、广寒、银蟾、金乌、银盘、清虚等。( × )
[解析]“金乌”是太阳的别称。
22.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羲和,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即所谓“日御也”。( √ )
23.黄道是古人想象的月亮运行一周年的轨道。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用以作为趋吉避凶的参考。( × )
[解析]黄道是古人想象的太阳运行一周年的轨道。
24.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 )
25.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 √ )
26.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用来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的石柱叫“圭”,平行于地面的刻板叫“表”。( × )
[解析]“直立于平地的石柱叫‘圭’,平行于地面的刻板叫‘表’”表述颠倒,应是直立于平地的石柱叫“表”,平行于地面的刻板叫“圭”。
27.日晷,古代利用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又称“日规”。( × )
[解析]“利用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错,应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28.浑仪是古代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测定季节变换的一种仪器。( × )
[解析]“测定季节变换的一种仪器”错,应是观测天体位置的一种仪器。
29.玄黄,黑色与黄色,是天地的代称。《易经》中认为“天玄而地黄”。( √ )
30.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亦泛指天下。( √ )
31.八荒,“八”为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荒”为荒凉的不毛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 )
[解析]“荒”应为荒远之地。
32.四海,泛指天下、全国。因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皆有海,遂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 )
33.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 )
34.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 )
35.河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大体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黄河北岸为“河上”。( × )
[解析]“河上”指黄河边。
36.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长江以南地区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 )
37.河北、河南,即河的北面和南面,泛指中原之地。( × )
[解析]“河的北面和南面”错,应是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38.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东”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
[解析]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是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39.古代的“山东”,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 )
40.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具体指的是吴越之地。( × )
[解析]“具体指的是吴越之地”错。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
41.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戎、西夷、南蛮、北狄,有鄙视之意。( × )
[解析]“东戎、西夷”错,应是东夷、西戎。
42.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 )
43.《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中的“西河”,指的是河西走廊一带。( × )
[解析]“会于西河外渑池”中的“西河”指的是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
44.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但也有特殊情况,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中的“河北”指的是河北省。( × )
[解析]“将军战河北”中的“河北”就是指黄河以北。
45.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春秋战国时以黄河以北的地方为河内。( × )
[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
46.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被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 )
47.“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北海”指现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 √ )
48.汉朝前,“关”特指山海关;明清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 )
[解析]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49.“三山”指“三神山”,即蓬莱(蓬壶)、方丈(方壶)、瀛洲(瀛壶)三座仙山。( √ )
50.泰山,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又称“岱宗”,如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
51.在秦汉时期,“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也泛指自函谷关以西的战国末秦故地,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 √ )
5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指玉门关。( × )
[解析]“指玉门关”错。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其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53.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 )
54.古代大都指今天的北京,汴梁、东京、京口都指今天的开封,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都指今天的南京,临安指现在的杭州,姑苏、吴郡指现在的苏州,淮上、江都、维扬都指现在的扬州,会稽指现在的绍兴。( × )
[解析]京口指今天的镇江。
55.班固《两都赋》中的“两都”指汉代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 )
56.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杭州。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境内)、国都长安。( × )
[解析]东汉“三都”中的南都应是指宛(今河南南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化常识练习题(判断题+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六句为主而得名,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衣食住行和历法乐律类)(共6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姓名称谓类)(共4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号又叫别号、表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