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官职沿革类)(共5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官职沿革类)(共5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第1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官职沿革类)(共5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官职沿革类)(共5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官职沿革类)(共5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官职沿革)
    1.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
    2.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
    3.“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东汉时的“三公”,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 )
    4.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官名,以节制兵马。( )
    5.左徒,战国时楚国设此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屈原就曾任楚怀王左徒。( )
    6.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7.御史,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 )
    8.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
    9.主持进士考试的人被称为“知贡举”,就是“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从一、二品大臣中选派,满汉官员各一名,担负考场事务和阅卷取士之责。( )
    10.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宋代全称为廉访使者,元代全称为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
    11.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
    12.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有时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
    13.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编修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 )
    14.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地位仅次于尚书令,职权渐重。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
    15.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年间设立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
    16.参知政事是清朝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
    17.侍讲,既指给皇帝或太子讲学,又是官名,指为帝王、皇子讲学的侍从之官。( )
    18.巡抚,地方长官,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抚军。总揽一省军政、民政,地位略次于总督,仍属平行。( )
    19.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刺”是“刺探、拷问”之意,即任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
    20.节度使是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
    21.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的主要佐吏。该官职除掌人事外,还参与管理一郡的政务。( )
    22.经略使,唐始设,是边防军事长官,宋代置于沿边各路,常兼安抚史。( )
    23.提辖是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曾任此官。( )
    24.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负责参谋的佐吏。( )
    25.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26.唐代监察御史官阶不高,不能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 )
    27.万户是古代侯爵最高的一等,食邑万户,号称“万户侯”,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
    28.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 并序》“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 )
    29.“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
    30.“移病”指为官者因生病而上书请求退职。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
    31.“迁谪”谓官吏因罪被降职并被流放。其中“迁”指官职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是升职。( )
    32.“出”在古代一般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 并序》中“予出官二年”。( )
    33.“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
    34.“署”表示授予官职,“领”“行”均表示兼任官职,“权”“守”表示暂代官职。( )
    35.“加官”指在担任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例如汉朝的侍中,即为列侯、将军等的加官。“加官”亦指官职的晋升。( )
    36.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37.“超”指升迁、提拔,“超擢”“超迁”“超拔”均指破格或越级提升。( )
    38.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罢、黜、免、夺”等,表示升职的词语有“升、擢、拔、晋”等。( )
    39.“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臣下的召见。“近幸”指帝王宠爱的妃子。( )
    40.“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
    41.赠官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立功后或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
    42.“振恤”意思是赈济与抚恤,即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
    43.中国古代的弹劾制度创立于秦汉,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权是谏议大夫最重要的权力。( )
    44.优诏,指由皇帝颁发的表示褒美嘉奖的诏书。( )
    45.“夺情”指古代官员服丧期满后而被朝廷征用。( )
    46.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同义用语还有很多,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 )
    47.“台阁”在东汉时期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
    48.“股”本义为大腿,“肱”本义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指辅佐帝王的重臣,现也喻为十分亲切且办事得力的人。( )
    49.起复,封建时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作“起复”。( )
    50.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和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最”。( )
    51.“休沐”,即休息沐浴。古人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后指政府官员每五天一次的例行休假。( )
    52.“秩”指官员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员的官职、品级。“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诸侯用的凭证。( )
    53.“笏”是古代大臣上朝面君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所有的笏形制相同,在上面可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官职沿革
    1.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 )
    [解析]左、右拾遗是唐代官职。
    2.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 )
    3.“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东汉时的“三公”,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 × )
    [解析]宋代的“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
    4.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官名,以节制兵马。( √ )
    5.左徒,战国时楚国设此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屈原就曾任楚怀王左徒。( √ )
    6.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
    7.御史,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 × )
    [解析]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诸侯的官职,此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 )
    [解析]巡按没有调动官职的权力。巡按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9.主持进士考试的人被称为“知贡举”,就是“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从一、二品大臣中选派,满汉官员各一名,担负考场事务和阅卷取士之责。( × )
    [解析]清代知贡举不担负阅卷取士之责。
    10.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宋代全称为廉访使者,元代全称为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 )
    11.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 )
    [解析]“尚书”之上还有“宰相”一职,并非“最高行政长官”。
    12.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有时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 )
    13.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编修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 × )
    [解析]应为“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时”。
    14.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地位仅次于尚书令,职权渐重。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 )
    15.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年间设立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 )
    16.参知政事是清朝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 )
    [解析]“清朝”错,应是“唐宋时期”。清朝不设此职。
    17.侍讲,既指给皇帝或太子讲学,又是官名,指为帝王、皇子讲学的侍从之官。( √ )
    18.巡抚,地方长官,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抚军。总揽一省军政、民政,地位略次于总督,仍属平行。( √ )
    19.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刺”是“刺探、拷问”之意,即任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 )
    [解析]“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20.节度使是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 )
    [解析]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
    21.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的主要佐吏。该官职除掌人事外,还参与管理一郡的政务。( √ )
    22.经略使,唐始设,是边防军事长官,宋代置于沿边各路,常兼安抚史。( √ )
    23.提辖是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曾任此官。( √ )
    24.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负责参谋的佐吏。( × )
    [解析]“负责参谋”错,应是“掌管文书、办理事务”。
    25.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
    [解析]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6.唐代监察御史官阶不高,不能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 × )
    [解析]唐代监察御史虽然官阶不高,但可以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
    27.万户是古代侯爵最高的一等,食邑万户,号称“万户侯”,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 )
    [解析]“万户”为金初设置、元代相沿的世袭军职,并不是指“万户侯”。
    28.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 并序》“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 × )
    [解析]“司马青衫”说的是白居易,不是李白。
    29.“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 )
    30.“移病”指为官者因生病而上书请求退职。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 )
    [解析]移病,即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并非真的因生病而上书请求退职。
    31.“迁谪”谓官吏因罪被降职并被流放。其中“迁”指官职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是升职。( × )
    [解析]“左迁”是降职。
    32.“出”在古代一般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 并序》中“予出官二年”。( × )
    [解析]“出”指京官到地方就任。
    33.“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 )
    [解析]“黜”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陟”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34.“署”表示授予官职,“领”“行”均表示兼任官职,“权”“守”表示暂代官职。( × )
    [解析]“署”表示代理或暂任官职。
    35.“加官”指在担任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例如汉朝的侍中,即为列侯、将军等的加官。“加官”亦指官职的晋升。( √ )
    36.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
    37.“超”指升迁、提拔,“超擢”“超迁”“超拔”均指破格或越级提升。( √ )
    38.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罢、黜、免、夺”等,表示升职的词语有“升、擢、拔、晋”等。( √ )
    39.“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臣下的召见。“近幸”指帝王宠爱的妃子。( × )
    [解析]“召幸”指皇帝召见,也指帝王召嫔妃宫女侍寝。“近幸”则多指帝王宠爱的臣子。
    40.“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 )
    41.赠官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立功后或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 )
    [解析]“立功后”错,赠官是我国古代的政治行为,意思是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42.“振恤”意思是赈济与抚恤,即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 )
    43.中国古代的弹劾制度创立于秦汉,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权是谏议大夫最重要的权力。( × )
    [解析]弹劾权是御史最重要的权力。
    44.优诏,指由皇帝颁发的表示褒美嘉奖的诏书。( √ )
    45.“夺情”指古代官员服丧期满后而被朝廷征用。( × )
    [解析]“夺情”指古代官吏在服丧期未满时被朝廷强行征召。
    46.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同义用语还有很多,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 × )
    [解析]践政、践莅,含“当政、在任”之意。践袭,含“蹈袭、沿用”之意。践事,含“供职、充役”之意。
    47.“台阁”在东汉时期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 )
    48.“股”本义为大腿,“肱”本义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指辅佐帝王的重臣,现也喻为十分亲切且办事得力的人。( √ )
    49.起复,封建时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作“起复”。( √ )
    50.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和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最”。( × )
    [解析]上等称为“最”,下等称为“殿”。
    51.“休沐”,即休息沐浴。古人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后指政府官员每五天一次的例行休假。( √ )
    52.“秩”指官员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员的官职、品级。“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诸侯用的凭证。( × )
    [解析]“征调诸侯”错,应是“征调兵将”。
    53.“笏”是古代大臣上朝面君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所有的笏形制相同,在上面可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 )
    [解析]笏的形制不同,按照官品分为玉笏、象牙笏和竹笏。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化常识练习题(判断题+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化常识练习题(判断题+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六句为主而得名,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衣食住行和历法乐律类)(共6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衣食住行和历法乐律类)(共6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6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姓名称谓类)(共4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姓名称谓类)(共43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号又叫别号、表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