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南省漯河市初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答案
展开2021年河南省漯河市初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牌坊/磨坊 拮据/引经据典 舍本逐末/退避三舍
B.创伤/凄怆 作祟/崇山峻岭 言简意赅/垓下之围
C.蔓延/藤蔓 处境/处心积虑 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D.搪塞/溏心 朴素/赴汤蹈火 舐犊之情/中流砥柱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剽取 传讯室 毛骨耸然 拈轻怕重
B.怯懦 捉迷藏 水保青春 格物致知
C.煤炭 喜盈门 独占鳌头 泾渭分明
D.蹉跎 暴发力 索然无味 快快不乐
二、默写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无视同乡的劝阻,坚持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忧国忧民的诗人虽九死而不悔的担当,早生华发的辛弃疾灯下疾呼“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愿望;泊舟秦淮的杜牧写下“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黯然离京的龚自珍高吟“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继续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三、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一诗一画总关情”,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多用有典故的诗、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请结合下面回目简述与诗、画(典故)相关的情节。
①《圯桥三进履》图(张良拾履)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西游记》第十四回)
②“敢笑黄巢不丈夫”“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四、填空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人工智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说明了人类需要人工智能,所以①________。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升级,它们可以承担更多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升级可能赋予人工智能可以独立管理信息的能力,使其越来越“聪明”,因此发展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 ②________。
五、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日前,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减少暑期作业量,合理控制学业负担。省教育厅要求,学校要减少暑期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倡导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
材料二2018年河南省初中生暑期生活调查表
材料三某校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初步流程图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请简要介绍材料三中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每天从土墙上升起
①太阳高过房顶的时候,国旗准时从乡村高地上徐徐升起,高地是当年谷姓地主堆垒起来的土墩。土墩上有一座老宅,经过村民简单的修葺,成了一间教室,教师是一个私塾出身的老头,既当校长又当校工。老头的严肃是出了名的,即使大人和他说话也是低眉顺眼,不敢高语,更甭说我们这些读书的学生娃,远远看见他的身影,立即绕道而行,恨不能遁地而去,背地里我们都叫他“老夫子”。
②那天,当我看见国旗在土墩上空高高飘扬的时候,吓得在上学的路上撒腿狂奔,只听见耳边呼呼的风声。我的眼前不时晃动着老夫子竹竿似的身影,背着双手一脸严肃地站在那儿,仿佛随时准备抽出藏在身后的戒尺,抽打我的手心。我﹣边跑一边胡思乱想着。
③如预料的一样,我被老夫子堵在了门口﹣﹣老夫子不松口,我一步也不敢跨进教室,低垂着头,一声不吭等待老夫子的发落……
④教室里同学们跟着老夫子一起朗读课文。看着同学们摇头晃脑津津有味的样子,忽然间羡慕起他们,恼恨起自己来。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北风的刺骨、冬天的冷酷,教室门前楝树上麻雀的叽叽喳喳声,也特别刺耳,仿佛是在讥笑我,占卜着我即将出现的悲惨命运。许久,【A】老夫子才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拿着灰白的眼睛冷冷地瞅着我,仿佛是一把闪着寒芒的手术刀,要对我细细解剖,找出我身体里藏着的“病灶”,拿出治病救人的方案和措施。太阳似乎隐到云层后面去了,阴冷的寒气从地底升起,透过我薄薄的布鞋底,从十个脚趾头开始慢慢往上爬……
⑤意外的是,老夫子并没有惩罚我,而是板着脸说了一些之乎者也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声音很大也很响,对我似乎也对教室里所有的孩子说。老先生默默地转过身,缓缓地举起右手,然后用力向下一挥,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心神不定地翻着课本,有些庆幸,也有些惊讶,更有些不安。通常,迟到的学生是不让进教室的,而是要捧着课本站在教室门口,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老夫子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折磨”我。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还懒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小二子在家吗?”忽然听到一个人和父亲说话,声音很熟悉。但是,我一时也想不起来是谁。“还在睡觉呢!”陡然间,父亲的声音变得恭敬起来,“啊﹣﹣是老先生。”老夫子告状来啦,我脑海中一闪,连滚带爬地躲到了床底,支撑着双臂伏在地上,歪着头紧张地看着床外面。老夫子和父亲的谈话我听得一清二楚,老夫子只是谈我如何聪明有前途之类褒扬的话,闭口不谈我在学校是如何的顽劣,父亲唯唯诺诺地应着。我心里一阵感激,又是一阵内疚。
⑦阳光逐渐向床底延伸,我又饿又冷,双臂又麻又酸。我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从床底下钻出来,怯怯地走进堂屋,低着等待老夫子训话。老夫子没有训我,严肃的脸上出现了少见的冰雪初融的温暖,低声询问我的学习。末了,问我上次迟到的原因,父亲解释说,早上干活儿迟了,忘了时间。老夫子目光温和地看着我,伸出瘦得有些嶙峋的手,摸了摸我的头,说:“鲁迅小时候给父亲抓药迟到了,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警示自己以后不要迟到。”
⑧夫子忽然不再说话了,目光从我的脸上移开,越过我的头顶,落在我身后那面土墙上。阳光正像金色的海水慢慢在土墙上爬升。【B】老夫子怔住了,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又摸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在墙上沿着阳光漫起的地方,慢慢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一笔一画沉稳缓慢,仿佛石匠在雕刻花纹。然后老夫子站直身子,专注地等着阳光在墙上一点点爬升,画下一条条直线,记下一个个时间……
⑨土墙上,只有那金色的海水在上涨、漫溢,最后老夫子在墙上画下重重的一笔,将粉笔头慨然投在地上。他看着土墙上的一行行粉笔字,然后长长喟叹一声,拂袖飘然而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远远地,只听见老夫子大声朗诵道。我不懂老夫子何以说出如此深奥难懂的话。老夫子的身影在早晨的阳光里渐行渐远,唯在地上留下﹣个巨大的惊叹号。忽然间,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老夫子说过的一些话,朝着老夫子远去的方向,使劲地点了点头。
⑩老家的那面土墙早已不复存在,但那面土墙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坍塌,依然傲然矗立着。那土墙上的太阳每天都从我心中升起,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夫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
(作者:稽绍波。有删改)
(1)本文写了老夫子和“我”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老夫子才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拿灰白的眼晴冷冷地瞅着我,仿佛拿一把闪着寒气的手术刀,要将我细细解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B】老夫子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又摸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在墙上沿着阳光漫起的地方,慢慢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结构与情节上的作用。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每天从土墙上升起
①太阳高过房顶的时候,国旗准时从乡村高地上徐徐升起,高地是当年谷姓地主堆垒起来的土墩。土墩上有一座老宅,经过村民简单的修葺,成了一间教室,教师是一个私塾出身的老头,既当校长又当校工。老头的严肃是出了名的,即使大人和他说话也是低眉顺眼,不敢高语,更甭说我们这些读书的学生娃,远远看见他的身影,立即绕道而行,恨不能遁地而去,背地里我们都叫他“老夫子”。
②那天,当我看见国旗在土墩上空高高飘扬的时候,吓得在上学的路上撒腿狂奔,只听见耳边呼呼的风声。我的眼前不时晃动着老夫子竹竿似的身影,背着双手一脸严肃地站在那儿,仿佛随时准备抽出藏在身后的戒尺,抽打我的手心。我﹣边跑一边胡思乱想着。
③如预料的一样,我被老夫子堵在了门口﹣﹣老夫子不松口,我一步也不敢跨进教室,低垂着头,一声不吭等待老夫子的发落……
④教室里同学们跟着老夫子一起朗读课文。看着同学们摇头晃脑津津有味的样子,忽然间羡慕起他们,恼恨起自己来。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北风的刺骨、冬天的冷酷,教室门前楝树上麻雀的叽叽喳喳声,也特别刺耳,仿佛是在讥笑我,占卜着我即将出现的悲惨命运。许久,【A】老夫子才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拿着灰白的眼睛冷冷地瞅着我,仿佛是一把闪着寒芒的手术刀,要对我细细解剖,找出我身体里藏着的“病灶”,拿出治病救人的方案和措施。太阳似乎隐到云层后面去了,阴冷的寒气从地底升起,透过我薄薄的布鞋底,从十个脚趾头开始慢慢往上爬……
⑤意外的是,老夫子并没有惩罚我,而是板着脸说了一些之乎者也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声音很大也很响,对我似乎也对教室里所有的孩子说。老先生默默地转过身,缓缓地举起右手,然后用力向下一挥,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心神不定地翻着课本,有些庆幸,也有些惊讶,更有些不安。通常,迟到的学生是不让进教室的,而是要捧着课本站在教室门口,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老夫子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折磨”我。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还懒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小二子在家吗?”忽然听到一个人和父亲说话,声音很熟悉。但是,我一时也想不起来是谁。“还在睡觉呢!”陡然间,父亲的声音变得恭敬起来,“啊﹣﹣是老先生。”老夫子告状来啦,我脑海中一闪,连滚带爬地躲到了床底,支撑着双臂伏在地上,歪着头紧张地看着床外面。老夫子和父亲的谈话我听得一清二楚,老夫子只是谈我如何聪明有前途之类褒扬的话,闭口不谈我在学校是如何的顽劣,父亲唯唯诺诺地应着。我心里一阵感激,又是一阵内疚。
⑦阳光逐渐向床底延伸,我又饿又冷,双臂又麻又酸。我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从床底下钻出来,怯怯地走进堂屋,低着等待老夫子训话。老夫子没有训我,严肃的脸上出现了少见的冰雪初融的温暖,低声询问我的学习。末了,问我上次迟到的原因,父亲解释说,早上干活儿迟了,忘了时间。老夫子目光温和地看着我,伸出瘦得有些嶙峋的手,摸了摸我的头,说:“鲁迅小时候给父亲抓药迟到了,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警示自己以后不要迟到。”
⑧夫子忽然不再说话了,目光从我的脸上移开,越过我的头顶,落在我身后那面土墙上。阳光正像金色的海水慢慢在土墙上爬升。【B】老夫子怔住了,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又摸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在墙上沿着阳光漫起的地方,慢慢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一笔一画沉稳缓慢,仿佛石匠在雕刻花纹。然后老夫子站直身子,专注地等着阳光在墙上一点点爬升,画下一条条直线,记下一个个时间……
⑨土墙上,只有那金色的海水在上涨、漫溢,最后老夫子在墙上画下重重的一笔,将粉笔头慨然投在地上。他看着土墙上的一行行粉笔字,然后长长喟叹一声,拂袖飘然而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远远地,只听见老夫子大声朗诵道。我不懂老夫子何以说出如此深奥难懂的话。老夫子的身影在早晨的阳光里渐行渐远,唯在地上留下﹣个巨大的惊叹号。忽然间,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老夫子说过的一些话,朝着老夫子远去的方向,使劲地点了点头。
⑩老家的那面土墙早已不复存在,但那面土墙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坍塌,依然傲然矗立着。那土墙上的太阳每天都从我心中升起,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夫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
(作者:稽绍波。有删改)
(1)本文写了老夫子和“我”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老夫子才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拿灰白的眼晴冷冷地瞅着我,仿佛拿一把闪着寒气的手术刀,要将我细细解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B】老夫子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又摸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在墙上沿着阳光漫起的地方,慢慢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结构与情节上的作用。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底线这边,才有花团锦簇的彼岸
①做人要牢记底线。所谓底线,就是一切言行的最低限度。一个人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像一个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伤己伤人的事。
②我们活在世上,想拥有种种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美好彼岸。
③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丁点儿的失误,就可能引爆你整个人生。《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孙策让扬州牧吕范掌管财经,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孙策,不敢专断许可。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进行核计审查时,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委以重任;认为周谷善于欺骗,不予录用。对周谷来说,曾经的舞弊行为毁了他的仕途和前程。可见,做人的底线,是铁一般的东西,谁也不能动它一分一毫。
④有人可能说,我一丁点儿失误都没有,就是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这未必正确。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很完美,这其实是对自己错误的一种掩盖。《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像这个官员这样的人看似完人,实则圆滑世故,没有担当和使命感,这本身就是对自己做人底线的一种亵渎和冒犯。
⑤表面看起来,底线是对一些事的约束和限制,而本质上,它是对人的约束和规范。当年,新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修改完毕,其中收录了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编写组将修订后的教材排样寄给茅盾先生参看,他发现自己不到四千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处。对此,他当即回了一封信给编写组:“你们改字改句,增字增句,达百余处,我不懂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们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写,有一套规范,不合你们的规范,就得改。那么,又何必选作家的文章来做教材呢?每个作家有自己的风格。你们这种办法,实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风格。”最后编写组保持了《风景谈》大部分原貌。如果茅盾先生顺从了编写组的改法,那么我们就读不到这样精美的文章了。显然,他对自己文字的坚守,源于他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⑥可是,生活中俗人太多,在他们心里那些外物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们随时随地都会把底线丢弃。我们要想牢牢守住底线,就必须远离那些多余的外物。同时,也不要被一些权威、权力之类的东西给支配了。《晋书•隐逸列传》中记载: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善于弹琴,便派人征召他,他却当着使者的面摔破琴器,说:“我戴逵不做王府门中的伶人。”如果他成了王府伶人,那么他可能就会为名利变得患得患失,又怎能成为大艺术家呢?
⑦这也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言:“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底线就这样为我们保驾护航,成全了我们,也成全了我们的人生。就是说,在底线这边,你才能看到花团锦簇的彼岸,而在底线那边,你终会掉进泥潭。
(作者:韩青。有删改)
(1)阅读全文,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为本文补写一则事实论据。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底线这边,才有花团锦簇的彼岸
①做人要牢记底线。所谓底线,就是一切言行的最低限度。一个人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像一个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伤己伤人的事。
②我们活在世上,想拥有种种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美好彼岸。
③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丁点儿的失误,就可能引爆你整个人生。《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孙策让扬州牧吕范掌管财经,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孙策,不敢专断许可。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进行核计审查时,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委以重任;认为周谷善于欺骗,不予录用。对周谷来说,曾经的舞弊行为毁了他的仕途和前程。可见,做人的底线,是铁一般的东西,谁也不能动它一分一毫。
④有人可能说,我一丁点儿失误都没有,就是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这未必正确。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很完美,这其实是对自己错误的一种掩盖。《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像这个官员这样的人看似完人,实则圆滑世故,没有担当和使命感,这本身就是对自己做人底线的一种亵渎和冒犯。
⑤表面看起来,底线是对一些事的约束和限制,而本质上,它是对人的约束和规范。当年,新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修改完毕,其中收录了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编写组将修订后的教材排样寄给茅盾先生参看,他发现自己不到四千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处。对此,他当即回了一封信给编写组:“你们改字改句,增字增句,达百余处,我不懂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们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写,有一套规范,不合你们的规范,就得改。那么,又何必选作家的文章来做教材呢?每个作家有自己的风格。你们这种办法,实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风格。”最后编写组保持了《风景谈》大部分原貌。如果茅盾先生顺从了编写组的改法,那么我们就读不到这样精美的文章了。显然,他对自己文字的坚守,源于他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⑥可是,生活中俗人太多,在他们心里那些外物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们随时随地都会把底线丢弃。我们要想牢牢守住底线,就必须远离那些多余的外物。同时,也不要被一些权威、权力之类的东西给支配了。《晋书•隐逸列传》中记载: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善于弹琴,便派人征召他,他却当着使者的面摔破琴器,说:“我戴逵不做王府门中的伶人。”如果他成了王府伶人,那么他可能就会为名利变得患得患失,又怎能成为大艺术家呢?
⑦这也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言:“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底线就这样为我们保驾护航,成全了我们,也成全了我们的人生。就是说,在底线这边,你才能看到花团锦簇的彼岸,而在底线那边,你终会掉进泥潭。
(作者:韩青。有删改)
(1)阅读全文,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为本文补写一则事实论据。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底线这边,才有花团锦簇的彼岸
①做人要牢记底线。所谓底线,就是一切言行的最低限度。一个人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像一个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伤己伤人的事。
②我们活在世上,想拥有种种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走向美好彼岸。
③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丁点儿的失误,就可能引爆你整个人生。《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孙策让扬州牧吕范掌管财经,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孙策,不敢专断许可。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进行核计审查时,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委以重任;认为周谷善于欺骗,不予录用。对周谷来说,曾经的舞弊行为毁了他的仕途和前程。可见,做人的底线,是铁一般的东西,谁也不能动它一分一毫。
④有人可能说,我一丁点儿失误都没有,就是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这未必正确。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很完美,这其实是对自己错误的一种掩盖。《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像这个官员这样的人看似完人,实则圆滑世故,没有担当和使命感,这本身就是对自己做人底线的一种亵渎和冒犯。
⑤表面看起来,底线是对一些事的约束和限制,而本质上,它是对人的约束和规范。当年,新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修改完毕,其中收录了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编写组将修订后的教材排样寄给茅盾先生参看,他发现自己不到四千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处。对此,他当即回了一封信给编写组:“你们改字改句,增字增句,达百余处,我不懂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们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写,有一套规范,不合你们的规范,就得改。那么,又何必选作家的文章来做教材呢?每个作家有自己的风格。你们这种办法,实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风格。”最后编写组保持了《风景谈》大部分原貌。如果茅盾先生顺从了编写组的改法,那么我们就读不到这样精美的文章了。显然,他对自己文字的坚守,源于他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⑥可是,生活中俗人太多,在他们心里那些外物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们随时随地都会把底线丢弃。我们要想牢牢守住底线,就必须远离那些多余的外物。同时,也不要被一些权威、权力之类的东西给支配了。《晋书•隐逸列传》中记载: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善于弹琴,便派人征召他,他却当着使者的面摔破琴器,说:“我戴逵不做王府门中的伶人。”如果他成了王府伶人,那么他可能就会为名利变得患得患失,又怎能成为大艺术家呢?
⑦这也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言:“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底线就这样为我们保驾护航,成全了我们,也成全了我们的人生。就是说,在底线这边,你才能看到花团锦簇的彼岸,而在底线那边,你终会掉进泥潭。
(作者:韩青。有删改)
(1)阅读全文,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为本文补写一则事实论据。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二)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三室四牖①,广袤丰杀②,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③也;敞南甍④,纳阳日,虞祁寒⑤也。木斫而已⑥,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⑦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⑧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节选自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注:①牖(yǒu):窗。②广袤(mào):土地的长和宽,这里指面积大小。丰杀:增减。③徂(cú)暑:盛暑。④敞南甍(méng):把南屋造得很商敞。甍,屋脊。⑤祁寒:严寒。⑥斫(zhuó):砍、削。⑦幂:覆盖。⑧睨(nì):斜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B.斯是陋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C.何陋之有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D.草色入帘青入则无法家拂士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语段(一)中作者是如何通过侧面描写表现自己“德馨”品质的?
(4)阅读语段(一)(二),刘禹锡和白居易一居“陋室”,一在“草堂”,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志趣?
八、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暗”和“明”的表达效果。
(2)有人曾评价陆诗的语言“晓畅平易,精练自然”。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河南省漯河市初三(下)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答案】
A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多音字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
A.每对读音都不同fāng/fáng,jū/jù,shě/shè;
B.有相同,chuāng/chuàng,suì/chóng,gāi/gāi;
C.有相同,màn/wàn,chǔ/chǔ,jiáo/jiáo;
D.有相同,táng/táng,pǔ/fù,shì/dǐ
2.
【答案】
C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
A.有误,“毛骨耸然”中的“耸”应为“悚”;
B.有误,“水保青春”中的“水保”应为“永葆”;
C.正确;
D.有误,“暴发力”中的“暴”应为“爆”;“快快不乐”中的“快快”应为“怏怏”;
二、默写
【答案】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不求闻达于诸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瀚海阑干百丈冰(注意“阑”的书写)
不求闻达于诸侯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注意“鄙”的书写)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名著阅读
【答案】
①孙悟空打死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被唐僧数落责骂,孙悟空受不了气,一怒之下离开,来到东海龙王处,看到这幅“圯桥三进履”的画,了解张良耐心为黄石公拾鞋,以尽弟子之道的典故,内心受到触动,又回到唐僧身边。
②宋江被发配江州,在浔阳楼上借酒消愁,趁兴题诗,却被黄文炳发现诗中“敢笑黄巢不丈夫”一句大有仿效黄巢造反之意,即向知府告发,宋江被打入大牢。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
①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唐僧把孙悟空解救出五行山,收为徒弟。与这幅《圯桥三进履》图有关的情节是:孙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数落责骂,一怒之下离开;在东海龙王处看到这幅画,了解了张良三次耐心为师父拾鞋的故事,内心受到触动,又回到唐僧身边。
②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中的一句,被黄文炳告发,宋江因此被打入大牢。答题时可把前因后果稍加详细描述。
四、填空
【答案】
发展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可能也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险
【考点】
续写补写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解答】
根据“人工智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说明了人类需要人工智能”“所以”,可知,①这是一个总括句,要说明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根据“它们可以承担更多工作”可知,发展人工智能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②应该从不利的方面来谈。
五、综合读写
【答案】
①河南省大力提倡学生暑期开展多样实践活动;②河南省中学生暑期生活以学习、娱乐为主,很少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兴趣班和做兼职、打工。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主要活动是考察与游览:考察气象公园、湿地公园后撰写调查报告,考察科技馆后交流体验到的地震感受;游览美丽乡村、名人故居,然后用日记记录旅游的感受或心得。
【考点】
材料探究
【解析】
本题为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探究。第二题考查图文转换。
【解答】
根据材料一中的“省教育厅要求,学校要减少暑期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倡导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可得:河南省大力提倡学生暑期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根据材料二中的调查表中的各个项目与数据可知:河南省中学生暑期生活以学习、娱乐为主,很少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兴趣班和做兼职、打工。
看图可知,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考察与游览。考察包括气象公园、湿地公园和科技馆。前两者需要写出调查报告,科技馆要求交流地震感受。游览地点包括美丽乡村和名人故居,然后用日记来记录感受或者心得。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①老夫子没有惩罚迟到的“我”,让“我”进了教室;②老夫子家访,夸奖“我”并了解“我”迟到的原因;③老夫子以鲁迅在桌子上刻“早”字和在土墙画线记时的方式提醒“我”珍惜时间。
【A】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夫子瞅“我”的眼神比作“一把闪着寒气的手术刀”,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夫子的严厉和“我”此时内心的惶恐。
【B】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掏”“摸”“抽”“弯”“低”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夫子专门为“我”画时间记号时的认真和专注,用这种方式让“我”明白时间的宝贵,体现了老夫子对学生的关爱。
①结构上:设置悬念,老夫子通常会惩罚犯错的学生,为什么这次不惩罚啊,下面他会怎么折磨“我”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情节上:为下文写“我”见到老师家访,爬到床底下躲起来的情节做铺垫;老夫子意料之外的夸奖,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推动了情节发展。
①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②内容上,升华主旨,“我”牢记老夫子的良苦用心,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同时表达了“我”对老夫子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解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叙述了“我”上学迟到,学校老师“老夫子”却没有严厉批评我;星期天老夫子家访没有说我坏话,询问了我迟到的原因,教育我像鲁迅先生那样做到“早”,还在土墙上为我画下带有时间的直线。文章表现了一个严厉、智慧、用心良苦、热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责任心、严谨治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老夫子形象,表达了“我”对老夫子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先找出相应事件,再以“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第②至⑤段可概括为:老夫子没有惩罚迟到的“我”,让“我”进了教室;第⑦段的事件可概括为:老夫子家访,夸奖“我”并了解“我”迟到的原因;第⑦段最后一句至第⑨段的事件可概括为:老夫子以鲁迅在桌子上刻“早”字和在土墙画线记时的方式提醒“我”珍惜时间。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A句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仿佛拿一把闪着寒气的手术刀,要将我细细解剖”是比喻的手法,把老夫子的眼神比作手术刀,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老夫子的严厉和“我”害怕的心情。B句要求从描写角度着手,“掏出一块怀表,又摸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是动作描写,写出老夫子画线时的认真、专注,他用这种方式让“我”懂得时间的宝贵,可见他对学生的关爱。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结构上,“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老夫子会用什么方式‘折磨’我?”照应前文老夫子的严厉,又设置了悬念,为什么这次老夫子没有惩罚迟到的“我”?情节上,要从使情节波澜起伏考虑,这一句为下文老师家访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那土墙上的太阳每天都从我心中升起,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夫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总结全文,与标题照应,使结构完整。内容上,“但那面土墙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坍塌,依然傲然矗立着”、“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夫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写出“我”谨记老夫子教诲,表达了对老夫子的感激、怀念之情,点明并深化文章主旨。
【答案】
①老夫子没有惩罚迟到的“我”,让“我”进了教室;②老夫子家访,夸奖“我”并了解“我”迟到的原因;③老夫子以鲁迅在桌子上刻“早”字和在土墙画线记时的方式提醒“我”珍惜时间。
【A】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夫子瞅“我”的眼神比作“一把闪着寒气的手术刀”,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夫子的严厉和“我”此时内心的惶恐。
【B】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掏”“摸”“抽”“弯”“低”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夫子专门为“我”画时间记号时的认真和专注,用这种方式让“我”明白时间的宝贵,体现了老夫子对学生的关爱。
①结构上:设置悬念,老夫子通常会惩罚犯错的学生,为什么这次不惩罚啊,下面他会怎么折磨“我”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情节上:为下文写“我”见到老师家访,爬到床底下躲起来的情节做铺垫;老夫子意料之外的夸奖,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推动了情节发展。
①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②内容上,升华主旨,“我”牢记老夫子的良苦用心,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同时表达了“我”对老夫子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解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叙述了“我”上学迟到,学校老师“老夫子”却没有严厉批评我;星期天老夫子家访没有说我坏话,询问了我迟到的原因,教育我像鲁迅先生那样做到“早”,还在土墙上为我画下带有时间的直线。文章表现了一个严厉、智慧、用心良苦、热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责任心、严谨治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老夫子形象,表达了“我”对老夫子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先找出相应事件,再以“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第②至⑤段可概括为:老夫子没有惩罚迟到的“我”,让“我”进了教室;第⑦段的事件可概括为:老夫子家访,夸奖“我”并了解“我”迟到的原因;第⑦段最后一句至第⑨段的事件可概括为:老夫子以鲁迅在桌子上刻“早”字和在土墙画线记时的方式提醒“我”珍惜时间。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A句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仿佛拿一把闪着寒气的手术刀,要将我细细解剖”是比喻的手法,把老夫子的眼神比作手术刀,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老夫子的严厉和“我”害怕的心情。B句要求从描写角度着手,“掏出一块怀表,又摸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是动作描写,写出老夫子画线时的认真、专注,他用这种方式让“我”懂得时间的宝贵,可见他对学生的关爱。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结构上,“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老夫子会用什么方式‘折磨’我?”照应前文老夫子的严厉,又设置了悬念,为什么这次老夫子没有惩罚迟到的“我”?情节上,要从使情节波澜起伏考虑,这一句为下文老师家访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那土墙上的太阳每天都从我心中升起,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夫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总结全文,与标题照应,使结构完整。内容上,“但那面土墙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坍塌,依然傲然矗立着”、“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夫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写出“我”谨记老夫子教诲,表达了对老夫子的感激、怀念之情,点明并深化文章主旨。
【答案】
(1)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然后分别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以及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守住底线会让我们走向成功的结论。
(2)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者引用古人名言,列举《资治通鉴》中的例子,并且以“吕范因忠诚而最终受孙权信任”和“周谷因欺骗而最终毁掉前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守住底线要不放过一丁点儿失误”的观点。
(3)示例: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面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守住了民族大义的底线。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本文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然后分别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以及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守住底线会让我们走向成功的结论。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内容可知,本文首先提出本文观点;然后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和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三段内容可知,引用古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列举《资治通鉴》中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把“吕范因忠诚而最终受孙权信任”和“周谷因欺骗而最终毁掉前程”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守住底线要不放过一丁点儿失误”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补充事实论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事例来补充。结合内容,围绕着“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的观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补充即可。
【答案】
(1)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然后分别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以及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守住底线会让我们走向成功的结论。
(2)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者引用古人名言,列举《资治通鉴》中的例子,并且以“吕范因忠诚而最终受孙权信任”和“周谷因欺骗而最终毁掉前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守住底线要不放过一丁点儿失误”的观点。
(3)示例: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面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守住了民族大义的底线。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本文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然后分别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以及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守住底线会让我们走向成功的结论。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内容可知,本文首先提出本文观点;然后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和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三段内容可知,引用古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列举《资治通鉴》中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把“吕范因忠诚而最终受孙权信任”和“周谷因欺骗而最终毁掉前程”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守住底线要不放过一丁点儿失误”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补充事实论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事例来补充。结合内容,围绕着“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的观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补充即可。
【答案】
(1)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然后分别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以及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守住底线会让我们走向成功的结论。
(2)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者引用古人名言,列举《资治通鉴》中的例子,并且以“吕范因忠诚而最终受孙权信任”和“周谷因欺骗而最终毁掉前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守住底线要不放过一丁点儿失误”的观点。
(3)示例: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面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守住了民族大义的底线。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本文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然后分别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以及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守住底线会让我们走向成功的结论。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内容可知,本文首先提出本文观点;然后从为什么要守住做人的底线和怎样守住底线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三段内容可知,引用古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列举《资治通鉴》中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把“吕范因忠诚而最终受孙权信任”和“周谷因欺骗而最终毁掉前程”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守住底线要不放过一丁点儿失误”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补充事实论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事例来补充。结合内容,围绕着“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的观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补充即可。
七、文言文阅读
【答案】
C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用环境清幽侧面写出淡泊恬适的心境;用交往之人高雅侧面表现自己的清高与孤傲;用所做之事侧面表现情趣高雅,从而突出自己品质的高尚。
刘禹锡:通过写“陋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白居易:通过写草堂环境幽静,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表达恬静安适的心情和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人生愿望。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一)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南屋造得很高敞,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以,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草堂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
乐天我巳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晩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解答】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乱:使……受到扰乱。后句句意: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乱:混杂,混淆。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B.前句句意:这是简陋的屋子;是:判断动词,是。后句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是:代词,这样的。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C.前句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陋:简陋的。后句句意: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陋:简陋的。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D.前句句意: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入:映入。后句句意: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国内。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故选:C。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案牍,官府公文;劳,使……受到劳累。句意为: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可知,用环境清幽侧面写出淡泊恬适的心境;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可知,用交往之人高雅侧面表现自己的清高与孤傲;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可知,用所做之事侧面表现情趣高雅,从而突出自己品质的高尚。据此回答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人生志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语段(一)内容,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可知,刘禹锡通过写居住环境清幽、与有学问的人交往和生活情趣高雅,来表现“陋室”不陋,进而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结合语段(二)内容,从“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中可知,白居易通过写草堂环境幽静,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表达恬静安适的心情和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人生愿望。
答案:(1)C(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3)用环境清幽侧面写出淡泊恬适的心境;用交往之人高雅侧面表现自己的清高与孤傲;用所做之事侧面表现情趣高雅,从而突出自己品质的高尚。(4)刘禹锡:通过写“陋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白居易:通过写草堂环境幽静,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表达恬静安适的心情和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人生愿望。
八、古诗词鉴赏
【答案】
(1)“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密,“眀”字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一“暗”一“明”表达了在逆境中往往充满着希望的哲理。
(2)尾联写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考点】
游山西村(陆游)
品味语言(炼字)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赏析关键诗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这两句诗是对山西村风景的描绘。“山重水复”是从大范围落笔,勾画出整个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柳暗花明”是具体写“山重水复”中的一个村庄,显示出兴旺的气象和蓬勃的生机。一个“暗”字,突出了柳树的茂密,树荫的浓郁;一个“明”字,则突出了花草的繁盛、明媚和娇艳。这一“暗”一“明”别具一格地描绘了这个村庄的独特风光,又包含深远的道理,表达了在逆境中往往充满着希望的哲理。
(2)“闲乘月”写清闲无事趁月色出游,因月色朦胧,迷离惝恍之境极富美感;“拄杖”,持杖漫游;“无时”指不拘时间,乘兴而发;“夜叩门”写诗人夜晚随遇而安,叩门借宿。诗人此时勃然泛起隐逸之情,若有林泉之思;但“若许”二字又不免有社会风云愁思恨缕的牵绊,欲罢不能。尾联写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自然而然地生成: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语境作答, 名篇名句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河南省郑州初三二模语文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河南省郑州初三二模语文试卷无答案,共10页。
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带答案: 这是一份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带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