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童谣诵读(小猴子)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蚂蚁搬米粒》
动:歌表演
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分析:
《小蚂蚁搬米粒》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歌曲。一粒米,由一只蚂蚁搬不起,到一群蚂蚁搬进洞洞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曲调十分精练,基本上是同一乐句的重复,只是上下句的句尾有变化。句中“嘿哟嘿哟”的搬运号子声配上八度跳进的旋律,形象、生动、童趣十足,中间加入数板,更是丰富多彩。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玩中学是最快乐的,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歌曲的内容,创设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被深深吸引,投入到歌曲学习中去。
动作设计要抓住“劳动”和“合作”两大特点。与曲调的精练相适应,动作设计也要简单易做,形象鲜明,反复突出。如用“嗨哟嗨哟嗨哟”声启发孩子模仿并设计动作,用身体、声音感受使出全力的感觉。创设情境,中间的数板可以结合节奏的传递仿蚂蚁世界的信息传递。最后齐心协力地搬米粒,可以让孩子们拉起手,边唱边表演,感受团结的力量。
用整体听唱法学习。在歌曲时要注意“嗨哟”处的八度跳进的音程,学生不太容易唱准。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情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情境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2.能用自然地声音,快乐地,有想象地诵读和演唱《小蚂蚁搬米粒》。能体会作品生动风趣的风格特点和所蕴含的合作精神。
提高性目标:
3. 在音乐情境中参与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师通过玩“传递”的游戏,把节奏练习:①XX X XX X ②XX XX XX X学会,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数板。
2.句中“嗨哟嗨哟嗨哟”的搬运号子声配上八度跳进的旋律,形象、生动、童趣十足,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本课时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声势动作
(二)完成目标:在情境性的音乐活动中,怀着好奇之心关注故事情节与歌曲结构,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老师首先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猜猜是谁?(蚂蚁)
2.蚂蚁被评为世上最勤劳的动物,它们除了冬眠,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和搬运粮食。你们知道蚂蚁在发现食物和遇到危险的时候,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信号的吗?(生:触角)
今天我们就来模仿小蚂蚁信息传递的游戏,我请四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来玩。
游戏规则:四位同学一次排好队,由老师先发出信号,接到信息的同学,依次传递,由最后一个同学把老师传递的信息,通过敲击小鼓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听。
①信息一:节奏XX X XX X(老师拍手拍出节奏依次传递,注意拍的时候老师要有强、弱的对比),最后一个同学敲小鼓,这时候老师把正确答案带同学拍个几遍。
②信息二:节奏XX XX XX X(这条节奏,老师从同学的背后,拍肩膀传递,让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切感受这条节奏)。
③如果把刚才的两条信息节奏组合在一起,就是:
XX X XX X ︱XX XX XX X‖
一起拍手读一读,先慢速,后变快。
3.师:如果把我们刚刚练习的这个节奏加上歌词,按节奏把它念出来。这种形式称为(数板)。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
小蚂 蚁,小蚂 蚁,大家 一起 搬米粒。 你帮 我,我帮你,你扛 我推 齐用 力。
(带同学们有节奏的朗读几遍,注意生字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响板加进去,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数板的节奏感)
4.声势动作练习
①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蚂蚁。请看它发现了什么?(生:一堆米粒)
②可是这堆米堆得好高呀?它发出了感叹:“嗨哟嗨哟嗨哟”你们会模仿吗?(注意老师把这个难点,通过声势动作,唱出来)
我们跟着琴模唱(半音音阶练习,老师注意音不要练的太高,从C调弹到E调就可以了)
③聪明的小蚂蚁最终还是搬到了米粒,可是这一粒米要比它的身体大好多倍,它边背边说:嗨—哟—。你们会吗?(学生一起模仿一遍,然后跟着伴奏音乐再练一遍。)
④如果像这样搬下去,要搬到什么时候呀?聪明的小蚂蚁找来了同伴,这下子轻巧多了:嗨哟嗨哟。你们会吗?(跟老师一起练习,再跟音乐练一遍。)
(四)教学意图: 在教学中结合歌曲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被深深吸引,投入到歌曲学习中去。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唱:《小蚂蚁搬米粒》
(二)完成目标:能用自然地声音,快乐地,有想象地诵读和演唱《小蚂蚁搬米粒》。能体会作品生动风趣的风格特点和所蕴含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名字就叫做《小蚂蚁搬米粒》,请同学们聆听一遍,跟着音乐动起来,感受音乐的韵律。(播放音乐)
交流:听完这首歌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高兴)对了,这首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
2. 复听:老师给同学们唱一遍,听完后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蚂蚁、嗨哟、搬进洞洞里等等)
3. 跟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①跟师按节奏读
②师生配合读:师读演唱部分生读数板;交换
③学生完整读。
4. 学唱演唱部分
①用“嗨哟”哼唱旋律
②重点区分“22 21 2 -”和“22 32 1 -”,反复哼唱;加入这一句的词唱一唱。
③试着直接跟琴加入歌词唱一唱
5. 加入数板,完整演唱歌曲。
6. 用高兴的心情,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意图:用“嗨哟”哼唱旋律,解决同头异尾的问题,数板部分前面已经练习,这里用整体听唱法学习歌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块三
(一)教学内容:动: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
(二)完成目标:在音乐情境中参与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体会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 加入声势、动作,演唱歌曲
①回忆一只蚂蚁搬米粒的声音、动作:嗨—哟— (表现出很累的声音、动作)
回忆一群蚂蚁搬米粒的声音、动作:嗨哟嗨哟 (表现出轻松的声音、动作)
②第一句的配合:分组;分别练习;配合练习
第三句的配合:分组;分别练习;配合练习
③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声势、动作(数板的地方拍手)。
2. 歌表演
①游戏规则:在一只小蚂蚁处,做一只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数板的地方找同伴,是通过拍手找的,注意在“你扛我推齐用力”这句歌词的时候要对你所找的同伴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接着把它请到你的后面,准备跟你一起搬米粒。当唱到一群小蚂蚁的时候,做一起搬的动作。
②师示范
③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次。(被邀请的同学,在下次表演的时候你同样可以邀请其他同伴,一定要就近邀请。还要注意要听着音乐。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边唱边表演。当邀请到你的时候,就积极参与进来。)
④每组邀请一只小蚂蚁,听着音乐,在你的本组,进行歌表演,我们比一比,哪组,邀请的有秩序,同伴多。
(四)教学意图:通过歌表演,米粒从一只蚂蚁搬不动,到被一群蚂蚁搬进洞里,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重要。
四、小结下课
小蚂蚁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小动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小蚂蚁学习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听着音乐,走出教室。)
五、成长的足迹(略)
课堂练习设计与布置:
1. 游戏:模仿小蚂蚁信息传递的游戏。
2. 声势动作练习
3. 加入声势、动作,演唱歌曲
4. 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不久,对,怎么听、怎么看、怎么学、怎么动,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你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把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把重、难点考虑到位,以及学生会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都要提前考虑备案。教学方法要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通过有效的引导,把唱、听、表演这几大环节完成好,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语言组织上要富有生动、活泼的特点,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你的身上,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有序的完成。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要考虑到节奏的难易程度,是分解还是整合,都要通过之前的不断实践,才能把方案定下来。同时老师还要有备案,万一上的时候学生不会,还能怎么办?这些都要有所考虑。 “数板”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如何生动的,通过玩节奏游戏的方式慢慢地把“数板”这个概念传递给一年级的学生,也是要注意的地方。最后的歌表演环节,老师要把游戏规则讲清除的同时,还要有能够驾驭课堂秩序的能力,自己示范的同时还要能够总览全局,要让你的这个环节是一个亮点而不是在耗时间。
本节课歌曲《小蚂蚁搬米粒》寓教于乐,形象鲜明,是学习歌表演的好材料、好机会。看、听、唱、表演都十分形象而有趣,非常适合富有想象的情景表演。引导参与情景表演可以作为串联活动的主线,在梯度渐进的音乐活动中,综合地表演音乐形象,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小学音乐冀少版一年级上册小宝宝,睡着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冀少版一年级上册小宝宝,睡着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聆听《摇篮曲》,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少版一年级上册野蜂飞舞 狮王进行曲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苏少版一年级上册野蜂飞舞 狮王进行曲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结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律动(嘎嘎小鸭子)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律动(嘎嘎小鸭子)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乐句的歌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