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部编版)教案
展开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景抒情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自然,通俗易懂。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魂、酒、遥”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复杂情绪,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这首诗中,诗人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四、说学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2.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并请学生回答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哪一个? 学生:聆听歌曲,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师生共同了解作者杜牧。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强调重点生字。 (二)、读古诗,悟诗情 1.学生自读,尝试画出停顿。 2.播放古诗朗诵,教师指导画出诗歌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学生齐读、指名读。 4.小组合作探究诗意,派代表解说诗意。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②深入理解“行人”“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③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三)、读古诗、感诗韵 1.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 2.伴乐读诗,感受古诗情韵。 3.集体吟唱古诗,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去找酒家?他找到了吗?之后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学生:思考回答。 2.简单了解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我们还学过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学生背诵《元日》 (五)、作业布置: 1.课后搜集一些其他节气的古诗,读一读,自己试着去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配乐吟唱《清明》。 七、说板书设计 清明:雨纷纷—欲断魂—问酒家—杏花村 八、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学习传统文化,目的是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理解并背诵古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古诗《清明》时,我注重了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通古诗,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学,抓住相应的字眼并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古诗时,采用多种方式读,使学生熟读成通。在教学诗意时,我结合制作的课件,让学生看到诗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回答与我想要的答案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有些问题不符合三年级的领悟水平,今后要多注意学生的水平,不可要求过高。学生在老师示范下,能读准节奏、停顿,但是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还不够。再有;我认为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没有预料的高,教学时,可能自己的激情还不够。今后要让学生多读,共同小结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