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乌海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 语文
答题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挚友(zhì) 殷红(yān) 亘古(gèng) 扑朔迷离(shuò)
B.校对(jiào) 哺育(bǔ) 晌午(shǎng) 气冲斗牛(dòu)
C.祈祷(dǎo) 霹雳(nì) 默契(qì) 锲而不舍(qiè)
D.愧怍(zuò) 污秽(huì) 澎湃(pài) 鞠躬尽瘁(cu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聘 锋芒必露 鞠躬尽瘁 秩序
B.哺育 浩浩荡荡 暄闹 微不足道
C.高粱 埋葬 至死不懈 沥尽心血
D.粗拙 取缔 不以为然 大廷广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培育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见到自己的孩子到处惹事不学好,惹得四邻投诉,张先生深恶痛绝,深感对不起去世妻子的嘱托。
C.爸爸笑着对明明说:“我出差这阵子,你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真是让我刮目相待啊!”
D.张玲大大咧咧的,对老师的言外之意完全没有领悟,让在一边旁听的好朋友王晓哭笑不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新冠肺炎病毒防控。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南宋的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杨绛的丈夫是钱锺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文中出现的“可汗”为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6.默写(10分)
(1)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2)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3)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6)《木兰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 。
二、名著阅读(5分)
-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他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他细细端详自己的车。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怎样过这个“双寿”呢?他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
(1)选文节选自 (作者名)《 》(作品名)(2分)
(2)这是主人公第几次买车? 文中的“双寿”是指什么?(3分)
三、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1分)
晋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①水口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③,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④营,获其都督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⑤;如刘景升⑥儿子,豚犬耳!”权为笺⑦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注释】①濡须:水名,在历阳西南百八十里。②坞:小障蔽物,防卫用的小堡或营寨。③邂逅:意外,万一。④江西:大江(长江)东北流,故自历阳至濡须口皆谓之江西,而建业(今南京)谓之江东。⑤孙仲谋:孙权,字仲谋。⑥刘表,字景升,荆州刺史。⑦笺:信札。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兵有利钝( ) ②不暇及水 ( )
③权率众七万御之( ) ④孙权不欺孤( )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2分)
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2分)
10.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3分)
(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1——14题(12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脱落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1.丰子恺说“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为何又说“是我所有的”?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2分)
12.阅读全文,请分点简要概括梧桐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3分)
13.作为画家的丰子恺,语言平淡而不失活泼,朴实而充满画意,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写景句子。(4分)
(1)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2)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脱落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14.文章以小见大,由物及理,请找出作者由梧桐树所引发的对自然、对艺术的感悟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5——18题(11分)。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
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抗体药物因为独特的靶向性而被率先研究开发,中和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
②对抗体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研究病原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杀菌素,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体。科学家根据抗体来源的特性,把能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命名为抗原。后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抗体是一种由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③1975年,英法两国科学家将鼠源的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第一代单克隆抗体就此诞生。这种抗体特异性高,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易于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干预疾病发生和进程,也能激活人体的“小宇宙”对抗疾病,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④目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体内有T细胞和β细胞这两大类免疫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是β细胞。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如果能从康复病人的β细胞中寻找抗体,就可以有效对抗病毒。”“高通量单细胞转汞组测序使得我们也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富集重链和轻链的V(D)J序列的β细胞,从而找出潜在的病毒反应抗体。”信达生物转化医学副总裁徐伟告诉记者,有了这一技术,寻找抗体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⑤当有效的抗体被筛选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抗体药物。
⑥单抗药物机理清晰,对靶点的选择性高,特异性强。好的单抗药物可以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近年来,抗体药物已多次应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主要思路就是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或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阻止病毒入侵。
⑦“目前,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徐伟认为,虽然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宣称找到了一些新冠病毒抗体,但是还必须通过临床检测才能验证其是否可准确识别新冠病毒。
⑧其次,就是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新冠病毒感染的原理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被转录酶复制,重新组装成大量新的病毒,又去继续感染其他细胞。中和抗体需要能够结合S蛋白,阻断和受体的结合。”徐伟说,但是有的抗体可以识别新冠病毒,也能连接病毒,却不能有效中和,这样的抗体不具备药用价值。
⑨寻找到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完成一系列体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拿到该抗体的特有氨基酸序列就可以开始构建稳定细胞株。制药企业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其实这就是一个细胞工厂,让细胞去生产大量抗体,满足了临床上对于抗体药物公斤级产能的需求。徐伟介绍说,生物制药企业必须具备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保持体系,否则生产出来的抗体药物活性和稳定性都得不到保证。
15.(3分)简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6.(3分)简析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目前”、“较好”的表达效果。
17.(3分)文中认为大规模生产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之前,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18.(2分)除药物抗疫外,请再举出两种防疫措施。
(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9——21题(9分)
阅读·悦读
材料一2020年2月28日,江汉方舱医院被称为“清流哥”的年轻人治愈出院。时间回到2月5日,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年轻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的新闻迅速走红。有的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于是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更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材料二
材料三
2020年疫情时期的世界读书日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读书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安徽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和“图书惠民月”活动;黑龙江推出“书中自有春日”融媒策划,读者可以在快手、抖音平台朗诵与春天有关的作品并接力上传视频;贵州举办2020多彩贵州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参赛者用6个小时阅读一本指定的书……
曾经,阅读的场景相对局限,书店、家中或图书馆最为常见。如今,公共阅读设施越来越便利,“24小时书店”“社区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设施开进社区、街头、商场和超市。
在北京隆福寺,一家名为“更读书社”的新型书店,读者不但可以购书,也可以借书。它开发的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读者凭借一卡通或身份证就能刷卡进入书房借书或阅读。在宁夏银川,随着“纸享阅读”智能书柜的出现,纸质书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触手可及:读者线上下单,送书上门,最快3小时内就可以将借阅的纸质书送到读者手中。
材料四
阅读离生活到底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人觉得,更近了。我国每年岀版的图书多达50万种,精深的、经典的、时新的,都能读到。互联网也提供海量读物,且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刷新阅读的内容、体验、场景,人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但也有人认为,距离更远了。尽管信息唾手可得、阅阋读触手可及,但仍有不少人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萌生“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焦虑。此外,信息爆炸、良莠不齐,也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隐形成本。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父亲的书架上有什么书。如果家中缺少书香,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不太会把阅读当作人生习惯。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应该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
阅读不仅能给人以知识,还能给人以智慧。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材料五
我国每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和有的国家人均十几本的阅读量相比,的确不高。一方面是热爱阅读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方面是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双方的拉锯导致数据僵持不前。年人均读书4本多一点,这个数据已经徘徊了10 多年,而这10年正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图书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内容质量,都是历史最好的。更何况,今天只要动动手指,图书就会送到家,电子书更是便利到无以复加,可国民阅读量就是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
(摘编自互联网、《人民日报》)
1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是没有“清流哥”的走红,人们就嗅不到久违的书香,认识不到读书的好处。
B.贵州的“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融人时尚元素,比安徽的活动形式更好一些。
C.阅读跟人们的距离更远了,主要是因为信息爆炸、良莠不齐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成本。
D.阅读不仅让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让人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20.根据材料二,写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3分)
21.结合材料,简述国民年均阅读量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的原因及对策?(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平日里,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你的感觉往往是非常好的。
请以“ ,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乌海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 D 2.C 3.B 4.A 5.B 6.略。
7.(1)老舍《骆驼祥子》
(2)第一次买车,“双寿”指买车和生日。
8.①顺利 ②空闲 ③抵抗,抵御 ④我(或“古时王侯的自称”)
9. ①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
②春水正要上涨,您应当赶快撤军(离开)。
10.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孙权与曹操兵力悬殊较大,却能“相守月余”)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颇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这样的赞语。
【译文】
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春季,正月,曹操大军攻到濡须口,号称步、骑兵四十万人,攻破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营寨,俘获孙权部下的都督公孙阳。孙权率领七万人抵抗曹军,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的战船、武器精良,军队严整,叹息说:“生儿子应当像孙权,至于刘表的儿子,不过是猪狗!”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正要上涨,您应当赶快撤军。”另附的一张纸上写着:“您不死,我就不能安宁。”曹操对部将们说:“孙权不欺骗我。”于是撤军返回北方。
11.(3分)答: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比“我”看得清楚;而“我”更熟悉它们的全体容貌和整个生长过程。
12.(3分)答:春尽夏初:颜色嫩黄、叶片稀疏(树枝粗疏)。夏天:绿叶成阴、重重叠叠。(秋)近一个月来:叶落枝头(叶落枝空)、色彩暗淡(色泽由绿转黑)。
13.(4分)答:(1)(2分)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些叶子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这两个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梧桐叶的鲜亮,活泼,充满童趣,(写出新桐初乳的稚嫩均匀、变容显然)带给人的除了欢欣更是新鲜的感受。
答:(2)(2分)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赋予叶子人的情态,生动写出北风来时,叶子由少而多、从枝头飘落的情形。
- (4分)答:句子——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文章通过写梧桐从新桐初乳到绿叶成阴,直到黄叶辞枝,在平实、质朴、精细的描摹中,为我们揭示出了无论自然还是艺术,都可以用来欣赏而不能被哪一个人所占有。因此,我们无需纠结于是否拥有对他们的所有权,只要能用心感受、享用即可。
15.(2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抗体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抗体药物可以阻止病毒入侵。
16.(2分)“目前”从时间上将科学家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加以限制;“较好”从程度上将抗体药物的应用进行限制,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7.(3分)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完成体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构建稳定细胞株。
18.(2分)示例:采取消毒措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隔离病人和疑似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
19.D 解析:A.有误,材料一表现在“清流哥”的影响下,“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说明“清流哥”影响了一部分人,不代表全部,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B.有误,材料三只是列举了安徽、黑龙江、贵州等地举办的活动,说明“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并没有将活动的优劣进行比较。
C.有误,材料四中的内容表明,认为阅读跟人们的距离更远了,主要是因为“有不少人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萌生‘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焦虑”,“信息爆炸、良莠不齐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成本”是次要原因。
20.①五年间成年人综合阅读率稍有增长;②近五年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增长;③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比成年人综合阅读率增速快。(答案不唯一)
21.原因:尽管热爱图书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但不读书的总也不爱读书。对策: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抓手,从习惯培养开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解决不爱读书的问题。
三、作文: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夸张或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本文的补题,不可过大,应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处着眼。本文的选材,无疑是完全开放,自由灵活,事事皆可入文。从细节的角度补题可拟为“散步”“踏春”“举手”“夜读”“怀想”“那一刻”“踢球”等;从对象主题的角度补题可拟为“长大”“亲情”“幸福”“成功”等。总之,所填写进去的词语或短语最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叙事作文时,要写具体事件经历的具体过程,特别是事件的高潮,最激动人心最触发情思的地方要写出特色来,写得鲜明。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1.迎神赛会,文言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