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大道之行也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大道之行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22课教学设计
课题 |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 单元 | 六 | 学科 | 道德与法治 | 年级 | 八 |
教材分析 | 《大道之行也》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2课《礼记》二则的第二则。《大道之行也》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了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在学习过程中、应呈献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年,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这篇课文需要一课时完成。基本设想是,把诵读放在教学的首位。这是一篇名文。必须熟背。要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上时时有朗朗书声。
| ||||||
学习 目标 | 1、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 ||||||
重点 |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 ||||||
难点 |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昔者仲尼与于蜡(zhà)宾,事毕,出游于观(guàn)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前,孔于参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齐读) 1、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 作品简介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道之行也”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认真回顾历史,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识记文学常识 | 通过引入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思维的碰撞,自然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了解文学常识 |
讲授新课 |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展学翻译课文。A主持,补充,总结 D读原句 CB逐句翻译 主问题1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会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主问题1预设答案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
学生认真思考,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回答问题。 |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1、理清思路,给文章划分层次。 2、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几个方面 ? 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A主持并分工,组织讨论,DCB依次发言、补充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A主持,补充,总结 D回答理清思路,给文章划分层次。C回答归纳层意 B回答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几个方面 ? 主问题2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儒家的社会理性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理清思路,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1、2):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3—5):“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6、7):全文的总结语。 2、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几个方面 ?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先贤任能,诚信和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人们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课堂练习 |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 2.词类活用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②不独子其子(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3. 古今异义 (1)不独子其子 古义:子女, 今义:专指“儿子”。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3)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物, 今义:一般指货物或商品。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一般指偷东西的人。 4、一词多义 (1)闭 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上 (2)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单,只 矜、寡、孤、独:老而无子 (3)为 天下为公: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为了。
| 学生当堂练习,作答,纠错。 | 及时巩固强化理解,学以致用。 |
课堂小结 | 文章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理想。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认真倾听讲解,积极配合老师梳理知识。 |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思辨思维。 |
板书 |
| 学生仿照思维导图,细化问题,整理思维导图。 |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大处着眼,细节理解巩固。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读懂文意,精读品析,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辅助环节,检测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