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解析),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二)(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句子翻译题。【答题技巧】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纸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熟练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例题精析】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④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①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④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 (1)左右,上下(2)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3)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最上面一层大约有五寸厚。故“许”的意思是左右,上下。(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尚:还是;将:用。注意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添加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3)这篇短文首先概括写造白糖的方法,然后再具体介绍造白糖的方法。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专项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 ) (2)乘小船绝湘水 ( )(3)吾腰千钱 ( ) (4)有顷,益怠 ( )2.翻译句子。(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译文: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 (3)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窥头于牖( ) 弃而还走( )2.翻译下列的句子。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车胤囊萤夜读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日则耕作,无以夜读。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置入绢内,以萤光照明,夜以继日苦读。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家贫( ) 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 )2.翻译下列的句子。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 3.“车胤囊萤”的故事已被人们用作成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注释】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______ B.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__(2)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 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 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1)都、全部(2)渡(横渡)(3)腰上挂着(4)更加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会落在最后面呀? (2)(那个人)回答说:“我的腰上挂着许多银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4)自身都要被淹死了,还要那些银子做什么用呢?3.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译文】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他的同伴说:“为什么不丢掉它?”这个人不做声,摇着头,过了一会儿,更加往下沉;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声呼喊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眼看将要死,还不愿丢掉身上的钱,留着干什么?”那人又摇头,之后就淹死了。二、1.忌讳 全,整 2.于是整个州都把灯说成是“火”。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专制、蛮横、独裁,不顾老百姓生活的胡作非为的昏官。【译文】田登担任郡守,为人专制蛮横,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因登和灯同音)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当地的老百姓,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源于此。三、1.探望 跑2.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3.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参考译文】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四、1.贫穷 捕捉2.(车胤)长大后,广博地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当时的人们都赞美他。3.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把书映着烛光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觉得奇怪,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他成了大文学家。五、1.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2.年轻 为什么 3.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带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4.能够从容不迫巧妙地回答魏文帝的问题。5.钟毓:忠厚老实。钟会:调皮能言、聪明机灵。【参考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回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六、【答案】 (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3)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二)(含答案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解析),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