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1 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1 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下面的表格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国际家庭日是每年的( )。
A.5月5日
B.9月17日
C.5月15日
D.12月12日
2.罗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罗某应用法律维权,应运用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下列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
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②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③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④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4.中国公民年满( )周岁应当申领居民身份证。
A.14
B.18
C.16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伴随着每个公民人生整个历程
B.未成年人与法律无关
C.只有执法人员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6.下面的表格说明( )。
A.生活完全依赖与法律
B.法律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伴随人生的整个过程
C.没有法律的生活不是生活
D.法律比生活更重要
二.填空题(共6题,共20分)
1.( )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实施的法律。
2.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 )程度。为未成年人创造( )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 )。
4.( )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它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 )方式维权。
5.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 ),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 )安全。
6.现在的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期间,不收( )、( )。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 )
2.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是十六周岁。( )
3.虽然网吧门口张贴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但是我个子高,可以和哥哥混进去。( )
4.依法维权要靠证据,光凭嘴说是不行的。( )
5.监护人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可以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 )
6.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 (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以下情形各会运用到哪部法律,把对应的连起来.
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
1.下列情境中涉及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谁享有的?谁应该保障这些权利的行使?
●情境1:今年6岁的叶知秋成为一名小学生。
●情境2:崔鹏程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情境3:吴丽敏家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情境4:李欣的妈妈是老师,每年的寒暑假享受带薪休假。
六.简答题(共5题,共35分)
1.我们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有哪些?
2.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4.什么是家庭暴力?
5.王然同学从外地转入了新的学校,被三位同学威胁,强迫他给他们背书包、要零花钱,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七.辨析题(共1题,共15分)
1.判断下列行为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说出理由。
1.某电视台记者将犯故意杀人罪的两名未成年人的照片、姓名、年龄公之于世,还将其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
2.学生违反校纪班规,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3.学生小王考试不及格,父亲一怒之下,把他打了一顿。
八.材料题(共2题,共18分)
1.小学生赵玉在放学路上被几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赵玉要钱,并搜赵玉的口袋,掏出钱后,往赵玉的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对于这件事情,以下三名同学给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A同学:忍气吞声吧; B同学:和他们拼了 C同学:找别人打他们一顿。
(1)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2)你建议赵玉怎么做?为什么?
2.放学回家时,小学生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身上的手机和零花钱也被抢走。
你认为他应当怎么做?请选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
A.害怕讲出去再次被打,只能忍气吞声,对谁都不说。
B.拿出零花钱,找几个人把欺负自己的人打一顿。
C.向家人讲清楚情况,并向老师和学校报告。
D.找律师或法律援助中心咨询。
E.向政府有关部门、法院提出请求,要求维护权利、惩治坏人。
试着写一写这几个高年级的男生触犯了什么法律。
九.综合题(共1题,共6分)
1.案例分析:12岁的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男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看。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朋友,经常逃学、吸烟、喝酒、迷恋网络游戏中厮杀情节。因手中没钱,参与了一起盗窃案件,被派出所查获。
(1)导致小明违法的原因有哪些?
(2)小明的不良行为给我们青少年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A
6.B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文明;良好
3.行政法等法律
4.法律;违法
5.危险;自身
6.学费;杂费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填表题
1.受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和少年;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建议监督权;全体公民;国家和社会;物质帮助权;符合条件的公民;国家和社会;休息权;劳动者;国家和劳动保障部门
六.简答题
1.我们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有:
(1)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指责同学无用。(2)打骂同学。(3)向同学索要财物。(4)传播同学的消极谣言和闲话。(5)恐吓、威迫同学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或者威胁同学跟随命令。(6)孤立、排挤同学等。
2.明白自己权利、不忘索要发票、牢记维权时限、运用维权渠道。
3.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4.“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5.校园欺凌;我会告诉父母和老师,请他们帮忙解决。
七.辨析题
1.1.是。记者公开报道此事,尤其将未成年人的隐私信息公开,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否。符合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班主任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保护其健康成长的职责。
3.是。违反了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不能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小王的父亲应该以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八.材料题
1.(1)不正确。因为忍气吞声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可能使自己再次受到伤害;和他们拼了可能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找别人打他们一顿可能会伤害对方或两败俱伤,也可能会违法。
(2)先妥协,再寻求法律的帮助。因为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同时,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不能超越法律滥用权力。
2.CDE;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属于校园欺凌行为,侵犯他人利益的侵权行为,严重的欺凌行为构成了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刑事罪名。
九.综合题
1.(1)父母在外打工,奶奶年龄较大,没有比较好的监护;结交了一些有不良习惯的社会青年,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2)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那些沾染了不良习惯的社会青年,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11 我们受特殊保护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成年人依法维权时,不应该,世界人权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1 我们受特殊保护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1 我们受特殊保护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人权事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是,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的习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