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书愤图文ppt课件
展开书:写愤:愤懑,悲愤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家国流离: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出生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北宋灭亡。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北伐献策: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决陆游所作的北伐计划《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
宦海浮沉: 淳熙二年(1175年)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陆游被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淳熙五年(1178年),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六年(1179年)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后被弹劾“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
抗金八月: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作《平戎策》。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临终示儿: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嘉定二年(1210年1月26日)陆游忧愤成疾,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闲居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一、初步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前两联叙事,追忆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横刀跃马的爱国志士形象。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陆游:主张北伐, 恢复中原,但一直受到压制。 诸葛亮: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艺术手法)
释字义 描景象 点作用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
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包括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一抔土只有融进巍峨的泰山,才能享受五岳至尊的光环;一朵浪花只有融进奔腾的江河,才能汇入广阔的海洋;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伟大祖国的怀抱,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高中书愤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书愤精品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a href="/yw/tb_c40019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书愤课文配套ppt课件</a>,共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一等奖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选知人论世,第一章,初读诗歌,第二章,学习活动一,如何书“愤”,总结主旨,第三章,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