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语文四年级下册10 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10 绿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指导写字,拓展运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绿》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诗歌的形式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诗中处处是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风、雨、水、阳光……一切都是绿的。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感觉,去大自然中感受鲜活的景象,畅游在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里,相信学生一定会沉浸在那片绿中。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2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4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现代诗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初步的体验和阅读方法的积累,但情感体验有待提高,语言品味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提示、点拨。
说教法学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感知诗情,不要过多对诗进行分析,以便保持学生对诗的热情。
教学准备:图片、各种绿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配乐磁带。
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第一、二小节。
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绿色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大家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令人赏心悦目。绿不仅是大自然的景象,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艾青的资料,了解艾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课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课件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情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共有几小节?诗人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4.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5.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6.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7.齐读第一、二小节。
四、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eq \b\lc\ \rc\}(\a\vs4\al\c1(\a\vs4\al(黑绿,浅绿,嫩绿))) eq \a\vs4\al(绿) eq \b\lc\{(\a\vs4\al\c1(\a\vs4\al(翠绿,淡绿,粉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3.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宗璞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重点难点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过程
一、配音朗读,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指名学生背诵第一、二小节。
2.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3.随机交流。
(1)第三小节:
①读一读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②说一说:当你身处大自然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2)第四小节:
①出示“挤、重叠、交叉”,想一想这三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③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3)第五小节:
①感悟“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②学生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示范读。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读。
5.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
四、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段话给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运用,课堂小结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绿。
春天到了
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板书设计
绿 eq \b\lc\{\rc\}(\a\vs4\al\c1(到处是绿的,各种各样的绿,绿色的\b\lc\{(\a\vs4\al\c1(风,雨,水,阳光,)),绿集中在一起)) eq \a\vs4\al(一切都是绿色的)
教学反思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虽然没有明确写出“绿”的事物是什么,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绿的不同,绿的活力四射。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熟读成诵,给学生较多的时间感悟交流,感受诗的意境,从而体会出“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原因,突破难点。在背诵课文时,我将背诵分解到课堂学习的不同时间里,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背诵。
《绿》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诗歌的形式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诗中处处是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风、雨、水、阳光……一切都是绿的。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感觉,去大自然中感受鲜活的景象,畅游在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里,相信学生一定会沉浸在那片绿中。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2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4个生字。
2.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现代诗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初步的体验和阅读方法的积累,但情感体验有待提高,语言品味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提示、点拨。
说教法学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感知诗情,不要过多对诗进行分析,以便保持学生对诗的热情。
教学准备:图片、各种绿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配乐磁带。
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第一、二小节。
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绿色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大家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令人赏心悦目。绿不仅是大自然的景象,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艾青的资料,了解艾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课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课件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情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共有几小节?诗人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4.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5.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6.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7.齐读第一、二小节。
四、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eq \b\lc\ \rc\}(\a\vs4\al\c1(\a\vs4\al(黑绿,浅绿,嫩绿))) eq \a\vs4\al(绿) eq \b\lc\{(\a\vs4\al\c1(\a\vs4\al(翠绿,淡绿,粉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3.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宗璞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重点难点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过程
一、配音朗读,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指名学生背诵第一、二小节。
2.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3.随机交流。
(1)第三小节:
①读一读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②说一说:当你身处大自然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2)第四小节:
①出示“挤、重叠、交叉”,想一想这三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③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3)第五小节:
①感悟“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②学生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示范读。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读。
5.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
四、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段话给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运用,课堂小结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绿。
春天到了
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板书设计
绿 eq \b\lc\{\rc\}(\a\vs4\al\c1(到处是绿的,各种各样的绿,绿色的\b\lc\{(\a\vs4\al\c1(风,雨,水,阳光,)),绿集中在一起)) eq \a\vs4\al(一切都是绿色的)
教学反思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虽然没有明确写出“绿”的事物是什么,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绿的不同,绿的活力四射。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熟读成诵,给学生较多的时间感悟交流,感受诗的意境,从而体会出“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原因,突破难点。在背诵课文时,我将背诵分解到课堂学习的不同时间里,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背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