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06874/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x、央视公益广告《保护文物》长秒篇中外名人mp4、故宫简影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目录: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书画艺术
学习目标: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了解明朝古典小说,体会其思想艺术特点。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分析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学
李时珍: 《本草纲目》—医药学
宋应星:《天工开物》—百科全书
——图片摘自刘旦宅绘《李时珍》
明朝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张仲景 B.华佗C.李时珍 D.吴承恩
著作:《本草纲目》主要内容: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阅读教材,找出《本草纲目》的相关信息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①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②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被翻译成等多种文字
1.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2、关键词:《本草纲目》。3、《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故选A。
战国时医学家(四诊法)——扁鹊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华佗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唐代医学家(《千金方》)——孙思邈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李时珍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医学家应将其记录在(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天工”一词出自《尚书》,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一词出自《周易》,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以两词合用作为书名,体现出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天工相配合的科学哲学观念。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宋应星(1587-约1666年),江西奉新人,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下了《天工开物》一书。
著作:《天工开物》主要内容: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猜一猜:图中的人们分别在从事什么生产活动?
阅读教材,找出《天工开物》的相关信息
①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②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的思想。
《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
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答: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2.朱棣经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3.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1.宫城位于城中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2.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3.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 个门。4.外城在内城南,设有7个门。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②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街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③紫禁城(故宫)是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总面积约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
1.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本题主要考查明长城的相关知识。2、关键词:明长城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D。
2.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 )A.明太祖B.顺治帝C.康熙帝D.明成祖
1、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北京城的相关知识。2、关键词:明 北京城3、北京城是明成祖时修筑。故选D。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发展,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章回体;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抒发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2)代表作:《牡丹亭》
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①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②主要内容: 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海神奇的爱情故事。③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徐霞客游记》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和记,居当时世界的先迸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docx、八达岭长城avi、导入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化avi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堂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x、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doc、央视公益广告《保护文物》长秒篇中外名人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评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技著作,李时珍明信片,曾记否,宋应星明信片,徐光启明信片,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秦长城,云龙阶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