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隆昌市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如图所示是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 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整数解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3.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等于( )
A.12πcm2
B.15πcm2
C.24πcm2
D.30πcm2
4.工人师傅用一张半径为24cm,圆心角为150°的扇形铁皮做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cm.
A. B. C. D.
5.计算 的结果为( )
A.1 B.x C. D.
6.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牟合方盖”找到了球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牟合方盖”是由两个圆柱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嵌入一个正方体时两圆柱公共部分形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可以形成“牟合方盖”的一种模型,它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3•a3=a9 B.(a+b)2=a2+b2 C.a2÷a2=0 D.(a2)3=a6
8.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搭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最少是( )
A.4 B.5 C.6 D.7
9.某校八年级两个班,各选派10名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词”大赛,各参赛选手成绩的数据分析如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班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八(1)班
94
93
94
12
八(2)班
95
95.5
93
8.4
A.八(2)班的总分高于八(1)班
B.八(2)班的成绩比八(1)班稳定
C.两个班的最高分在八(2)班
D.八(2)班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
10.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国家环保部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将惠及13.75亿中国人,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3.75×106 B.13.75×105 C.1.375×108 D.1.375×109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已知:正方形 ABCD.
求作:正方形 ABCD 的外接圆.
作法:如图,
(1)分别连接 AC,BD,交于点 O;
(2)以点 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O,⊙O 即为所求作的圆.
请回答:该作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计算﹣的结果为_____.
13.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③EB⊥ED;④S△APD+S△APB=1+;⑤S正方形ABCD=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4.在△ABC中,AB=AC,把△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交AB于点M,交BC于点N.如果△CAN是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__.
15.已知AB=AC,tanA=2,BC=5,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16.在数轴上与表示的点距离最近的整数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
17.如图,在△ACB中,∠ACB=90°,点D为AB的中点,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CB经过点D时得到△A1CB1.若AC=6,BC=8,则DB1的长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0分)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连接DF.
(1)说明△BEF是等腰三角形;
(2)求折痕EF的长.
19.(5分) “足球运球”是中考体育必考项目之一.兰州市某学校为了解今年九年级学生足球运球的掌握情况,随机抽取部分九年级学生足球运球的测试成绩作为一个样本,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制成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说明:A级:8分﹣10分,B级:7分﹣7.9分,C级:6分﹣6.9分,D级:1分﹣5.9分)
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在扇形统计图中,C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度;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所抽取学生的足球运球测试成绩的中位数会落在_____等级;
(4)该校九年级有300名学生,请估计足球运球测试成绩达到A级的学生有多少人?
20.(8分)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将本班学生身高数据(精确到1厘米)出示给大家,要求同学们各自独立绘制一幅频数分布直方图,甲绘制的如图①所示,乙绘制的如图②所示,经王老师批改,甲绘制的图是正确的,乙在数据整理与绘图过程中均有个别错误.写出乙同学在数据整理或绘图过程中的错误(写出一个即可);
甲同学在数据整理后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则159.5﹣164.5这一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该班学生的身高数据的中位数是 ;假设身高在169.5﹣174.5范围的5名同学中,有2名女同学,班主任老师想在这5名同学中选出2名同学作为本班的正、副旗手,那么恰好选中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当正,副旗手的概率是多少?
21.(10分)已知点P,Q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不重合的两点,以点P为圆心且经过点Q作⊙P,则称点Q为⊙P的“关联点”,⊙P为点Q的“关联圆”.
(1)已知⊙O的半径为1,在点E(1,1),F(﹣,),M(0,-1)中,⊙O的“关联点”为______;
(2)若点P(2,0),点Q(3,n),⊙Q为点P的“关联圆”,且⊙Q的半径为,求n的值;
(3)已知点D(0,2),点H(m,2),⊙D是点H的“关联圆”,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存在⊙D的“关联点”,求m的取值范围.
22.(10分)如图,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交于A(2,3),B(6,n)两点.分别求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OAB的面积.
23.(12分)如图,矩形ABCD中,AB>AD,把矩形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求证:∠DAE=∠ECD.
24.(14分)已知:△ABC在坐标平面内,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3),B(3,4),C(2,2).(正方形网格中,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
画出△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A1B1C1,并直接写出C1点的坐标;以点B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2BC2,使△A2BC2与△ABC位似,且位似比为2︰1,并直接写出C2点的坐标及△A2BC2的面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C
【解析】
A、B、D不是该几何体的视图,C是主视图,故选C.
【点睛】主视图是由前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由上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由左面看到的图形,能看到的线画实线,看不到的线画虚线.
2、C
【解析】
试题分析:∵解不等式得:,解不等式,得:x≤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整数解为0,1,2,3,4,5,共6个,故选C.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3、B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这个几何体是圆锥,高是4cm,底面半径是3cm,所以母线长是(cm),∴侧面积=π×3×5=15π(cm2),故选B.
4、B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圆锥的性质求出圆锥的半径,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圆锥的高.
详解:由题意可得圆锥的母线长为:24cm,
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则2πr=,
解得:r=10,
故这个圆锥的高为:(cm).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锥的计算,正确得出圆锥的半径是解题关键.
5、A
【解析】
根据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详解】
原式===1,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6、A
【解析】
根据俯视图即从物体的上面观察得得到的视图,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俯视图是从几何体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D.
【解析】
试题分析:A、原式=a6,不符合题意;B、原式=a2+2ab+b2,不符合题意;
C、原式=1,不符合题意;D、原式=a6,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8、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出的左视图知物体共两层,每一层都是两个小正方体;从俯视图可以可以看出最底层的个数
所以图中的小正方体最少2+4=1.故选C.
9、C
【解析】
直接利用表格中数据,结合方差的定义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得出答案.
【详解】
A选项:八(2)班的平均分高于八(1)班且人数相同,所以八(2)班的总分高于八(1)班,正确;
B选项:八(2)班的方差比八(1)班小,所以八(2)班的成绩比八(1)班稳定,正确;
C选项:两个班的最高分无法判断出现在哪个班,错误;
D选项:八(2)班的中位数高于八(1)班,所以八(2)班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方差的定义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利用表格获取正确的信息是解题关键.
10、D
【解析】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13.75亿=1.375×109.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记数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科学记数法.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点在这个圆上;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圆叫四边形的外接圆.
【解析】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 OA=OB=OC=OD,则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点B、C、D都在⊙O 上,从而得到⊙O 为正方形的外接圆.
【详解】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OA=OB=OC=OD,
∴⊙O 为正方形的外接圆.
故答案为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点在这个圆上;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圆叫四边形的外接圆.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12、.
【解析】
根据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
原式=,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3、①③⑤
【解析】
①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易得∠EAB=∠PAD,再结合已知条件利用SAS可证两三角形全等;
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利用③中的∠BEP=9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BE,结合△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EF、BF;
③利用①中的全等,可得∠APD=∠AEB,结合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易得∠BEP=90°,即可证;
④连接BD,求出△ABD的面积,然后减去△BDP的面积即可;
⑤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B2,即是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
①∵∠EAB+∠BAP=90°,∠PAD+∠BAP=90°,
∴∠EAB=∠PAD,
又∵AE=AP,AB=AD,
∵在△APD和△AEB中,
,
∴△APD≌△AEB(SAS);
故此选项成立;
③∵△APD≌△AEB,
∴∠APD=∠AEB,
∵∠AEB=∠AEP+∠BEP,∠APD=∠AEP+∠PAE,
∴∠BEP=∠PAE=90°,
∴EB⊥ED;
故此选项成立;
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
∵AE=AP,∠EAP=90°,
∴∠AEP=∠APE=45°,
又∵③中EB⊥ED,BF⊥AF,
∴∠FEB=∠FBE=45°,
又∵BE= = = ,
∴BF=EF= ,
故此选项不正确;
④如图,连接BD,在Rt△AEP中,
∵AE=AP=1,
∴EP= ,
又∵PB= ,
∴BE= ,
∵△APD≌△AEB,
∴PD=BE= ,
∴S △ABP+S △ADP=S △ABD-S △BDP= S 正方形ABCD- ×DP×BE= ×(4+ )- × × = + .
故此选项不正确.
⑤∵EF=BF= ,AE=1,
∴在Rt△ABF中,AB 2=(AE+EF) 2+BF 2=4+ ,
∴S 正方形ABCD=AB 2=4+ ,
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⑤.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知识.
14、或.
【解析】
MN是AB的中垂线,则△ABN是等腰三角形,且NA=NB,即可得到∠B=∠BAN=∠C.然后对△ANC中的边进行讨论,然后在△AB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的度数.
解:∵把△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交AB于点M,交BC于点N,
∴MN是AB的中垂线.
∴NB=NA.
∴∠B=∠BAN,
∵AB=AC
∴∠B=∠C.
设∠B=x°,则∠C=∠BAN=x°.
1)当AN=NC时,∠CAN=∠C=x°.
则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4x=180,
解得:x=45°则∠B=45°;
2)当AN=AC时,∠ANC=∠C=x°,而∠ANC=∠B+∠BAN,故此时不成立;
3)当CA=CN时,∠NAC=∠ANC=.
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x+x+x+=180,
解得:x=36°.
故∠B的度数为 45°或36°.
15、
【解析】
作CD⊥AB,由tanA=2,设AD=x,CD=2x,根据勾股定理AC=x,则BD=,
然后在Rt△CBD中BC2=BD2+CD2,即52=4x2+,解得x2=,则S△ABC===
【详解】
如图作CD⊥AB,
∵tanA=2,设AD=x,CD=2x,
∴AC=x,∴BD=,
在Rt△CBD中BC2=BD2+CD2,
即52=4x2+,
x2=,
∴S△AB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进行求解.
16、3
【解析】
≈3.317,且在3和4之间,∵3.317-3=0.317,4-3.317=0.683,
且0.683>0.317,∴距离整数点3最近.
17、2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出AB的长度,从而得知CD的长度,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C=B1C,从而可以得出答案.
【详解】
∵在△ACB中,∠ACB=90°,AC=6,BC=8,
∴,
∵点D为AB的中点,
∴,
∵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CB经过点D时得到△A1CB1.
∴CB1=BC=8,
∴DB1=CB1-CD=8﹣5=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能够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见解析;(2).
【解析】
(1)根据折叠得出∠DEF=∠BEF,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求出∠DEF=∠BFE,求出∠BEF=∠BFE即可;
(2)过E作EM⊥BC于M,则四边形ABME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EM=AB=6,AE=BM,根据折叠得出DE=B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在Rt△EMF中,由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
(1)∵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DEF=∠BEF.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EF=∠BFE,∴∠BEF=∠BFE,∴BE=BF,即△BEF是等腰三角形;
(2)过E作EM⊥BC于M,则四边形ABME是矩形,所以EM=AB=6,AE=BM.
∵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DE=BE,DO=BO,BD⊥EF.
∵四边形ABCD是矩形,BC=8,∴AD=BC=8,∠BAD=90°.
在Rt△ABE中,AE2+AB2=BE2,即(8﹣BE)2+62=BE2,解得:BE==DE=BF,AE=8﹣DE=8﹣==BM,∴FM=﹣=.
在Rt△EMF中,由勾股定理得:EF==.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矩形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熟记折叠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1)117;(2)答案见图;(3)B;(4)30.
【解析】
(1)先根据B等级人数及其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总人数减去其他等级人数求得C等级人数,继而用360°乘以C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2)根据以上所求结果即可补全图形;(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4)总人数乘以样本中A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可得.
【详解】
(1)∵总人数为18÷45%=40人,
∴C等级人数为40﹣(4+18+5)=13人,
则C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是360°×=117°,
故答案为:117;
(2)补全条形图如下:
(3)因为共有40个数据,其中位数是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20、21个数据均落在B等级,
所以所抽取学生的足球运球测试成绩的中位数会落在B等级,
故答案为:B.
(4)估计足球运球测试成绩达到A级的学生有300×=30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 (1) 乙在整理数据时漏了一个数据,它在169.5﹣﹣174.5内;(答案不唯一);(2)120°;(3)160或1;(4).
【解析】
(1)对比图①与图②,找出图②中与图①不相同的地方;(2)则159.5﹣164.5这一部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乘以360°;(3)身高排序为第30和第31的两名同学的身高的平均数;(4)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详解】
解:(1)对比甲乙的直方图可得:乙在整理数据时漏了一个数据,它在169.5﹣﹣174.5内;(答案不唯一)
(2)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组内的频数总和等于总数据个数;
将甲的数据相加可得10+15+20+10+5=60;
由题意可知159.5﹣164.5这一部分所对应的人数为20人,
所以这一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20÷60×360=120°,
故答案为120°;
(3)根据中位数的求法,将甲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可得第30与31名的数据在第3组,由乙的数据知小于162的数据有36个,则这两个只能是160或1.
故答案为160或1;
(4)列树状图得:
P(一男一女)==.
21、(1)F,M;(1)n=1或﹣1;(3)≤m≤或 ≤m≤.
【解析】
(1)根据定义,认真审题即可解题,
(1)在直角三角形PHQ中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3)当⊙D与线段AB相切于点T时,由sin∠OBA=,得DT=DH1=,进而求出m1=即可,②当⊙D过点A时,连接AD.由勾股定理得DA==DH1=即可解题.
【详解】
解:(1)∵OF=OM=1,
∴点F、点M在⊙上,
∴F、M是⊙O的“关联点”,
故答案为F,M.
(1)如图1,过点Q作QH⊥x轴于H.
∵PH=1,QH=n,PQ=.
∴由勾股定理得,PH1+QH1=PQ1,
即11+n1=()1,
解得,n=1或﹣1.
(3)由y=﹣x+4,知A(3,0),B(0,4)
∴可得AB=5
①如图1(1),当⊙D与线段AB相切于点T时,连接DT.
则DT⊥AB,∠DTB=90°
∵sin∠OBA=,
∴可得DT=DH1=,
∴m1=,
②如图1(1),当⊙D过点A时,连接AD.
由勾股定理得DA==DH1=.
综合①②可得:≤m≤或 ≤m≤.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新定义问题, 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的应用,难度较大,分类讨论,迁移知识理解新定义是解题关键.
22、 (1)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2.
【解析】
(1)根据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过点A(2,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进而得出B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2)设直线y1=kx+b与x轴交于C,求出C点坐标,根据S△AOB=S△AOC﹣S△BOC,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1)∵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过A(2,3),B(6,n)两点,∴m=2×3=6n,∴m=6,n=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B的坐标是(6,1).
把A(2,3)、B(6,1)代入y1=kx+b,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2)如图,设直线y=﹣x+1与x轴交于C,则C(2,0).
S△AOB=S△AOC﹣S△BOC=×2×3﹣×2×1=12﹣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求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B点坐标以及得出S△AOB=S△AOC﹣S△BOC是解题的关键.
23、见解析,
【解析】
要证∠DAE=∠ECD.需先证△ADF≌△CEF,由折叠得BC=EC,∠B=∠AEC,由矩形得BC=AD,∠B=∠ADC=90°,再根据等量代换和对顶角相等可以证出,得出结论.
【详解】
证明:由折叠得:BC=EC,∠B=∠AEC,
∵矩形ABCD,
∴BC=AD,∠B=∠ADC=90°,
∴EC=DA,∠AEC=∠ADC=90°,
又∵∠AFD=∠CFE,
∴△ADF≌△CEF (AAS)
∴∠DAE=∠ECD.
【点睛】
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借助于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是常用的方法.
24、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C1(2,-2).(2)如图,△A2BC2即为所求,C2(1,0),△A2BC2的面积:10
【解析】
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的对应点、、 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2)延长BA到使A=AB,延长BC到,使C=BC,然后连接A2C2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利用△B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本题解析:(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C1(2,-2)
(2)如图,△B为所求, (1,0),
△B 的面积:
6×4−×2×6−×2×4−×2×4=24−6−4−4=24−14=10,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直线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单县北城第三初级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单县北城第三初级中学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已知二次函数y=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太原市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太原市中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