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14-2015学年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
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Cl-35.5 Na-23 K-39 Ca-40 Ag-108 Br-80 Mn-55 Mg-2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6分)做在答题卡上。
1.吸入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的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Se)元素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B
2、粗盐提纯时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三角漏斗 D、容量瓶
【答案】D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定容时俯视液面 B.容量瓶洗净后有少量水残留
C.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 D.所用的氢氧化钠已吸水潮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水加少了,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项正确;容量瓶洗净后有少量水残留,对测定结果无影响,B项错误;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导致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项错误;所用的氢氧化钠已吸水潮解,导致所称NaOH中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选A
考点:考查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4、下列关于共价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共价化合物中既可能存在离子键,也可能存在共价键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答案】C
5、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物质颜色是需要注意的。下列关于颜色的描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 氯水放久了会逐渐由黄绿色变成几乎无色 ② AgBr见光分解会生成浅黄色的银
③ KI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 ④ 溴水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无色
⑤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呈紫色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6、下列物质,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①SiO2、NaCl、Na、CH4;②NaCl、Na、H2O、CH4;
③F2、Cl2、Br2、I2; ④H2、Na、NaCl、Si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SiO2-原子晶体、NaCl-离子晶体、Na-金属晶体、CH4-分子晶体,熔沸点依次降低,正确;②NaCl-离子晶体、Na-金属晶体、H2O-分子晶体,常温下液体、CH4-分子晶体,常温下气体,正确;③F2、Cl2、Br2、I2都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和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错误;④H2-分子晶体、Na-金属晶体、NaCl-离子晶体、Si-原子晶体,熔沸点依次升高,错误;选D。
考点:考查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7、氯气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次氯酸钠是氧化产物,氯化钠是还原产物
C、氢氧化钠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电子的转移数是2,从氯气转移到氢氧化钠
【答案】D
8、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等,电子数也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
A、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B、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C、两种不同的阳离子 D、两种不同的阴离子
【答案】B
9、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是因为( )
A、只发生水合过程 B、只发生化学过程
C、水合过程放热大于扩散过程吸热 D、扩散过程吸热大于水合过程放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溶于水会发生水合过程和扩散过程,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是由于水合过程放热大于扩散过程吸热,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溶解。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Cl2和HCl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HCl气体一定比1L Cl2气体的质量小。
D.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恰好是11.2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的二倍。
【答案】B
11、下列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事实的是( )
A、氯化氢不易分解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D、氯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答案】B
12、X、Y、Z三种金属,X、Y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把Y放在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其活泼顺序是( )
A、X>Y>Z B、Z>Y>X C、X>Z>Y D、Y>X>Z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原电池中,相对比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所以X、Y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活泼性X>Y,活泼的金属能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把Y放在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说明活泼性Y>Z,其活泼顺序是X>Y>Z,选A。
考点:考查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3、在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一种卤素离子,往甲中加淀粉和氯水,则溶液变蓝色,再往丙中加淀粉和氯水,无明显现象。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I-、Cl-、Br-
C、I-、Br-、Cl- D、Br-、Cl-、I-
【答案】C
14、下列晶体熔化时,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
A、碘化钾 B、氯化钠 C、金刚石 D、 干冰
【答案】D
15、已知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Fe3+>I2,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Cl2+2FeCl2→2FeCl3 B、Br2+2Fe2+→2Fe3++2Br-
C、2FeCl3+2KI→2FeCl2+2KCl+I2 D、I2+2Fe2+→2I-+2Fe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A中Cl2>Fe3+,正确;B中Br2>Fe3+,正确;C中Fe3+>I2,正确;D中I2>Fe3+,与氧化性强弱顺序不符,错误;选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
16、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也能产生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只有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答案】D
17、1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142.9kJ,下列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 + O2 2H2O + 142.9kJ
B、2H2(g) + O2(g) 2H2O(l) + 142.9kJ
C、2H2(g) + O2(g) 2H2O(l) + 571.6kJ
D、H2O(l) H2(g) + 1/2O2(g) — 142.9kJ
【答案】C
18、右图是验证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打开B,
从A处通干燥的氯气,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化,如关闭B,
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D中 所装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打开B, 从A处通干燥的氯气,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化,如关闭B,气体有D中溶液通过,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氯气在D溶液中没有损失,且有水带出,浓硫酸能干燥氯气,A项错误;饱和食盐水与氯气不反应,且使干燥的氯气潮湿,B项正确;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导致氯气消失,C项错误;氯气和NaBr溶液反应导致氯气消失,D项错误;选B。
考点: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
19、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Cl―[Mg]2+ Cl― B. Na+[ O O ]2- Na+
C.[NH4]+[ Br ]- D.H+[ S ]2- H+
【答案】B
20、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酸性 HF > HCl > HBr> HI B、热稳定性 HI > HBr > HCl > HF
C、单质活动性 F2 > Cl2 > Br2> I2 D、离子还原性 F- > Cl- > Br- > I-
【答案】C
21、在6HCl+KClO3KCl+3Cl2+3H2O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5:1 B、1:5 C、6:1 D、1: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式可判断,每生成3mol氯气,氧化剂是1mol氯酸钾,还原剂是5mol氯化氢,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答案】C
23、在反应KNO2→K2O+NO↑+O2↑(未配平)中,当生成33.6L NO(标准状况)时,被氧化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
A.3mol B.1.5mol C.0.75mol D.0.6mol
【答案】C
二、填空题(25分)
24、(7分)(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漂白粉置于空气中变质失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写物质的电子式:氮气 ,氯化钙 ,硫化氢结构式: 。以上三种物质中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晶体类型为 晶体。
【答案】24、(1)2NaCl+2H2O2NaOH+Cl2↑+H2↑
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 2HClO2HCl+O2
(2) H-S-H 分子晶体
25、(8分)配平下反应,并用单线桥表示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
KMnO4+ HCl MnCl2+ KCl+ Cl2↑+ 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若生成标准状况下2.24升氯气,则有 摩尔电子被转移。
【答案】25、 2 16 2 2 5 8 ; KMnO4 , HCl 氯元素,1:5 0.2
【结束】
26、(4分)已知:2H2(g)+O2(g) →2H2O(g)+483.6kJ
H2(g)+1/2O2(g) →H2O(l)+285.8kJ
1mol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完全燃烧1.32g焦炭。
(1)1g气态水变成液态水需 (填“吸收”或“放出”) kJ的热量。
(2)单质碳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6、(1)放出 2.44 (2)C(s)+O2(g)= CO2(g)+400KJ
【解析】
27、(6分)Cl2在70℃的NaOH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产物中有NaClO: ;
(2)产物中有NaClO3 ;
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和NaClO3的数目之比为4∶1,则产物的溶液中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答案】27.⑴ 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
(2) 3Cl2 + 6 NaOH → 5NaCl + NaClO3 + 3H2O 9:4
三、实验题(20分)
28、(8分)关于药品华素片的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
[品名和组成]
品名:西地碘片
商品名:华素片
英文名:Cydiodine Tablets
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含量1.5mg/片,将碘利用分子分散技术制成分子态西地碘,并含适量薄荷脑等。
[贮藏]遮光、密闭、在凉处保存
[有效期]二年
(1)华素片中含有主要成分是(用分子式表示)________。已知该药片不含糖衣,则华素片________(填“是”或“不是”)白色的。
(2)为验证华素片中确有上述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 取一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碎,再将粉末装入试管并加入约2mL蒸馏水,再向该试管内加入约2mL________(从酒精、四氯化碳)中选择,并用力振荡、静置。
② 实验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该液体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书中的贮藏方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提出的。
【答案】28、(1) I2 不是 (2)① CCl4 ②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 (3)碘易升华
29、(6分)以下为实验室的常见仪器装置。
c
A B C D E F G
(1)实验室用食盐晶体与浓硫酸在微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发生装置应该选择装置 (填A、B或C)。由于氯化氢气体有害,所以实验室用装置 (填D或G)来收集氯化氢。收集氯化氢时,气体从 管(填a或b或c)进入。用水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时,应该选择装置 (E或F),这是为了防止 。
(2)为了比较盐酸溶液与氯化氢气体性质的不同之处,取两支试管,一支滴入2~3 mL盐酸,另一支收集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并塞好橡皮塞,然后各放入一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29、(1)B , D , a , F , 倒吸 ; (2)现象是盐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0、(6分)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
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Cl2和NaOH溶液
C.HCl和汽油 D.CO2和NaOH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
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烧碱
【答案】30、(1)C (2) D (3) C
【解析】
试题分析:(1)喷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HCl极易溶于H2O,Cl2、C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可形成压强差而产生喷泉,HCl和汽油互不相溶,不能形成压强差,无法产生喷泉,选C;
(2)图B装置要想产生喷泉,必须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要想使气压增大,加入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放出气体,导致压强增大,,据此,A中铜与盐酸不反应,错误;B中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错误;C中CaCO3与稀硫酸不反应,错误;D中NH4HCO3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铵、CO2 和水,正确;选D。
(3)喷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酒精沸点较低,容易形成酒精蒸气,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溶于水能够放热的物质,会使酒精吸热变成酒精蒸气,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增大,结果也会产生喷泉,浓硫酸、生石灰、烧碱溶于水放热,能产生喷泉,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不会产生喷泉,选C。
考点:考查喷泉实验的原理。
四、计算题(9分)
31、Na2SO3·7H2O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漂白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Na2S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35.5g/100gH2O。
(1)计算30℃时Na2SO3饱和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保留2位小数)
(2)将30℃的Na2SO3饱和溶液271g冷却到10℃,析出Na2SO3·7H2O晶体79.5g。
计算10℃时Na2S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31、(1)26.20% (2)19.50g/100g水
32、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气体无剩余),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答案】32、(1)10.71% (2)0.25mol (3)3:2
2015-2016学年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15-2016学年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Al-27,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4-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14-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