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展开一年级科学下册精华知识汇总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本》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3.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用手掂)等方法进行观察。4.我们可以从(轻重)、(颜色)、(形状)、(光滑)和(粗糙)等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第二课《谁轻谁重》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重)。3.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4.比较轻重,用手掂量和用天平称量比较,(用天平称量)更准确。5.大小差不多的物体,金属比较(重),塑料和木头比较(轻)。第三课《认识物体的形状》1.常见的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六边形)等。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据空间的方式。3.正方形木块无论怎样摆放,平铺在盒子中的数量是(相同)的。4.长方形橡皮和六边形螺母用不同的方式平铺在盒子中,数量相差(很大)。第四课《给物体分类》1.根据物体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2.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把物体分成不同的(类别)。3.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轻重)、(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给物体分类。4.为了方便记录,在分类前可以先给物体(编号)。第五课《观察一瓶水》1.水有许多特征,比如(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会流动)。2.闻气味时,一般采用(扇闻)的方法。3.水和洗发液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4.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木块(有)固定的形状。第六课《它们去哪里了》1.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比如(食盐、红糖)等。2.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小石子、橡皮)等。3.把小石子放在水中,搅拌后(没有变化),说明没有溶解。4.把食盐放在水中,搅拌后(不见了),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第七课《认识一袋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身边)。2.空气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会流动、(抓不住)(摸不着)的气体。3.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知空气的存在。4.水和空气共同的特点包括(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第二单元《动力物》第一课《我们知道的动物》1.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会运动),(需要食物),(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等。2.常见的动物有(蚂蚁)、(狗)、(金鱼)、(蜗牛)等。3.玩具熊(不是)动物。4.动物是(有生命)的。第二课《校园里的动物》1。校园中生活着许多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2.我们可以借助(棉签、放大镜)等工具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3.蚯蚓一般在(泥土里)生活,蜗牛一般在(草丛中)生活。第三课《观察一种动物》1.蜗牛身体上有(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2.蜗牛用(腹足)爬行,遇见危险身体会缩进(壳里)。3.蜗牛有((两对)触角,长触角上那两个小圆点是它的(眼睛)。4.蜗牛运动缓慢,爬过的地方会留下(黏液)。5.和蜗牛相似的动物有(蛤翰)、(田螺)等。第四课《给动物建个家》1.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2.蜗牛喜欢吃(菜叶),不吃(肉类)食物。3.动物必须在适宜的(栖息地)生活,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第五课《观察鱼》1.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2.鱼在水中嘴巴一张一合是在(呼吸)。3.课堂上,我们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鱼。4.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部分。o5.鱼的身上覆盖着(鳞片)。第六课《给动物分类》1.(分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2.动物的分类标准有(有脚和无脚)、(有壳和无壳)、(会飞和不会飞).(有毛和无毛)、(生蛋和直接生小动物)、(是否生活在水里)等3.根据是否生活在水里的标准,和鱼属于同一类的动物有(田螺)、(虾)。4.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5.公鸡、蝴蝶、猫头鹰为一类,金鱼、老虎、蜗牛为一类,这是根据(会飞和不会飞)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