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星辰实验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估计﹣÷2的运算结果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
A.0和1 B.1和2 C.2和3 D.3和4
2.数据3、6、7、1、7、2、9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1和7 B.1和9 C.6和7 D.6和9
3.如图,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0,4),⊙D过A、B、O三点,点C为上一点(不与O、A两点重合),则cosC的值为( )
A. B. C. D.
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2016福建省莆田市)如图,OP是∠AOB的平分线,点C,D分别在角的两边OA,OB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POC≌△POD的选项是( )
A.PC⊥OA,PD⊥OB B.OC=OD C.∠OPC=∠OPD D.PC=PD
6.二次函数y=3(x﹣1)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象的开口向下
B.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
C.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
7.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数学兴趣小组设计并组织了“生活中的全等”的比赛,全班同学的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
得分(分)
60
70
80
90
100
人数(人)
7
12
10
8
3
则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70分,70分 B.80分,80分 C.70分,80分 D.80分,70分
8.﹣18的倒数是( )
A.18 B.﹣18 C.- D.
9.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加人数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甲
55
135
149
191
乙
55
135
151
110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
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0.把68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6.8×105 B.6.8×106 C.6.8×107 D.6.8×10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化简:=_____.
12.如图是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示尺寸(单位:mm),计算出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3.分解因式:ax2-a=______.
14.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度.
15.2011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了18500000辆,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辆.
16.某个“清涼小屋”自动售货机出售A、B、C三种饮料.A、B、C三种饮料的单价分別是2元/瓶、3元/瓶、5元/瓶.工作日期间,每天上货量是固定的,且能全部售出,其中,A饮科的数量(单位:瓶)是B饮料数量的2倍,B饮料的数量(单位:瓶)是C饮料数量的2倍.某个周六,A、B、C三种饮料的上货量分別比一个工作日的上货量增加了50%、60%、50%,且全部售出.但是由于软件bug,发生了一起错单(即消费者按某种饮料一瓶的价格投币,但是取得了另一种饮料1瓶),结果这个周六的销售收入比一个工作日的销售收入多了503元.则这个“清凉小屋”自动售货机一个工作日的销售收入是_____元.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清朝数学家梅文鼎的《方程论》中有这样一题:山田三亩,场地六亩,共折实田四亩七分;又山田五亩,场地三亩,共折实田五亩五分,问每亩山田折实田多少,每亩场地折实田多少?
译文为:若有山田3亩,场地6亩,其产粮相当于实田4.7亩;若有山田5亩,场地3亩,其产粮相当于实田5.5亩,问每亩山田和每亩场地产粮各相当于实田多少亩?
18.(8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E平分∠BAC交⊙O于点E,交BC于点D,过点E做直线l∥BC.
(1)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BC的平分线BF交AD于点F,求证:BE=EF;
(3)在(2)的条件下,若DE=4,DF=3,求AF的长.
19.(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m+2=1.
(1)求证:无论实数m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两个根均为正整数,求负整数m的值.
20.(8分)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
(Ⅰ)如图①,当∠BOP=300时,求点P的坐标;
(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
(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21.(8分)如图,在Rt△ABC中,,点在边上,⊥,点为垂足,,∠DAB=450,tanB=.
(1)求的长;
(2)求的余弦值.
22.(10分)如图所示,点C在线段AB上,AC = 8 cm,CB = 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求线段MN的长.若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满足AC+CB=a(cm),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CB=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3.(12分) (1)计算:|-1|+(2017-π)0-()-1-3tan30°+;
(2)化简:(+)÷,并在2,3,4,5这四个数中取一个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
24.解不等式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D
【解析】
先估算出的大致范围,然后再计算出÷2的大小,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详解】
25<32<31,∴5<<1.
原式=﹣2÷2=﹣2,∴3<﹣÷2<2.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夹逼法估算出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
如果一组数据有奇数个,那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据有偶数个,那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详解】
解:∵7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7;
∵从小到大排列后是:1,2,3,6,7,7,9,排在中间的数是6,
∴中位数是6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
3、D
【解析】
如图,连接AB,
由圆周角定理,得∠C=∠ABO,
在Rt△ABO中,OA=3,OB=4,由勾股定理,得AB=5,
∴.
故选D.
4、D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识别即可,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详解】
解:A. 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B.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C. 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D.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D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A,由PC⊥OA,PD⊥OB得出∠PCO=∠PDO=90°,根据AAS判定定理可以判定△POC≌△POD;对于B OC=OD,根据SAS判定定理可以判定△POC≌△POD;对于C,∠OPC=∠OPD,根据ASA判定定理可以判定△POC≌△POD;,对于D,PC=PD,无法判定△POC≌△POD,故选D.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B
【解析】
由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最值及增减性,则可判断四个选项,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A、因为a=3>0,所以开口向上,错误;
B、顶点坐标是(1,2),正确;
C、当x>1时,y随x增大而增大,错误;
D、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5),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在y=a(x﹣h)2+k中,对称轴为x=h,顶点坐标为(h,k).
7、C
【解析】
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70出现的次数最多,可知其众数为70分;把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可知其中间的两个的平均数为80分,故中位数为80分.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数据分析.
8、C
【解析】
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得一个数的倒数.
【详解】
∵-18=1,
∴﹣18的倒数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倒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关键.
9、D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由表格可知,甲、乙两班学生的成绩平均成绩相同;
根据中位数可以确定,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
根据方差可知,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0、B
【解析】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把68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8×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6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化简分别化简整理得出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6
12、100 mm1
【解析】
首先根据三视图得到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在分别表示出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减去上面的长方体与下面的长方体的接触面积即可.
【详解】
根据三视图可得:上面的长方体长4mm,高4mm,宽1mm,
下面的长方体长8mm,宽6mm,高1mm,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4×4×1+4×1×1+4×1+6×1×1+8×1×1+6×8×1-4×1=100(mm1).
故答案为100 mm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以及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根据图形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是解题的关键.
13、
【解析】
先提公因式,再套用平方差公式.
【详解】
ax2-a=a(x2-1)=
故答案为:
【点睛】
掌握因式分解的一般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14、1.
【解析】
先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的关系判断出多边形的边数,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因为正多边形内角和为 ,正多边形外角和为
根据题意得:
解得:n=8.
∴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
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是
故答案为:1.
【点睛】
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5、2.85×2.
【解析】
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20n,其中2≤|a|<2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在确定n的值时,看该数是大于或等于2还是小于2.当该数大于或等于2时,n为它的整数位数减2;当该数小于2时,-n为它第一个有效数字前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2个0).
【详解】
解:28500000一共8位,从而28500000=2.85×2.
16、950
【解析】
设工作日期间C饮料数量为x瓶,则B饮料数量为2x瓶,A饮料数量为4x瓶,得到工作日期间一天的销售收入为:8x+6x+5x=19x元,和周六销售销售收入为:12x+9.6x+7.5x=29.1x元,再结合题意得到10.1x﹣(5﹣3)=503,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设工作日期间C饮料数量为x瓶,则B饮料数量为2x瓶,A饮料数量为4x瓶,
工作日期间一天的销售收入为:8x+6x+5x=19x元,
周六C饮料数量为1.5x瓶,则B饮料数量为3.2x瓶,A饮料数量为6x瓶,
周六销售销售收入为:12x+9.6x+7.5x=29.1x元,
周六销售收入与工作日期间一天销售收入的差为:29.1x﹣19x=10.1x元,
由于发生一起错单,收入的差为503元,因此,503加减一瓶饮料的差价一定是10.1的整数倍,
所以这起错单发生在B、C饮料上(B、C一瓶的差价为2元),且是消费者付B饮料的钱,取走的是C饮料;
于是有:10.1x﹣(5﹣3)=503
解得:x=50
工作日期间一天的销售收入为:19×50=950元,
故答案为:950.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得到等量关系.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每亩山田产粮相当于实田0.9亩,每亩场地产粮相当于实田亩.
【解析】
设每亩山田产粮相当于实田x亩,每亩场地产粮相当于实田y亩,根据山田3亩,场地6亩,其产粮相当于实田4.7亩;又山田5亩,场地3亩,其产粮相当于实田5.5亩,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详解】
解:设每亩山田产粮相当于实田x亩,每亩场地产粮相当于实田y亩.
可列方程组为
解得
答:每亩山田相当于实田0.9亩,每亩场地相当于实田亩.
18、(1)直线l与⊙O相切;(2)证明见解析;(3).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E、OB、OC.由题意可证明,于是得到∠BOE=∠COE,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明OE⊥BC,于是可证明OE⊥l,故此可证明直线l与⊙O相切;
(2)先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ABF=∠CBF,然后再证明∠CBE=∠BAF,于是可得到∠EBF=∠EFB,最后依据等角对等边证明BE=EF即可;
(3)先求得BE的长,然后证明△BED∽△AEB,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E的长,于是可得到AF的长.
试题解析:(1)直线l与⊙O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1所示:连接OE、OB、OC.
∵AE平分∠BAC,
∴∠BAE=∠CAE.
∴.
∴∠BOE=∠COE.
又∵OB=OC,
∴OE⊥BC.
∵l∥BC,
∴OE⊥l.
∴直线l与⊙O相切.
(2)∵BF平分∠ABC,
∴∠ABF=∠CBF.
又∵∠CBE=∠CAE=∠BAE,
∴∠CBE+∠CBF=∠BAE+∠ABF.
又∵∠EFB=∠BAE+∠ABF,
∴∠EBF=∠EFB.
∴BE=EF.
(3)由(2)得BE=EF=DE+DF=1.
∵∠DBE=∠BAE,∠DEB=∠BEA,
∴△BED∽△AEB.
∴,即,解得;AE=,
∴AF=AE﹣EF=﹣1=.
考点:圆的综合题.
19、 (1)见解析;(2) m=-1.
【解析】
(1)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1>1,由此即可证出:无论实数m取什么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利用分解因式法解原方程,可得x1=m,x2=m+1,在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m+3)2﹣4(m+2)
=(m+1)2
∴无论m取何值,(m+1)2恒大于等于1
∴原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原方程可化为:(x-1)(x-m-2)=1
∴x1=1, x2=m+2
∵方程两个根均为正整数,且m为负整数
∴m=-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根的判别式与根据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0、(Ⅰ)点P的坐标为(,1).
(Ⅱ)(0<t<11).
(Ⅲ)点P的坐标为(,1)或(,1).
【解析】
(Ⅰ)根据题意得,∠OBP=90°,OB=1,在Rt△OBP中,由∠BOP=30°,BP=t,得OP=2t,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Ⅱ)由△OB′P、△QC′P分别是由△OBP、△QCP折叠得到的,可知△OB′P≌△OBP,
△QC′P≌△QCP,易证得△OBP∽△PCQ,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Ⅲ)首先过点P作PE⊥OA于E,易证得△PC′E∽△C′QA,由勾股定理可求得C′Q的长,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即可求得t的值:
【详解】
(Ⅰ)根据题意,∠OBP=90°,OB=1.
在Rt△OBP中,由∠BOP=30°,BP=t,得OP=2t.
∵OP2=OB2+BP2,即(2t)2=12+t2,解得:t1=,t2=-(舍去).
∴点P的坐标为(,1).
(Ⅱ)∵△OB′P、△QC′P分别是由△OBP、△QCP折叠得到的,
∴△OB′P≌△OBP,△QC′P≌△QCP.
∴∠OPB′=∠OPB,∠QPC′=∠QPC.
∵∠OPB′+∠OPB+∠QPC′+∠QPC=180°,∴∠OPB+∠QPC=90°.
∵∠BOP+∠OPB=90°,∴∠BOP=∠CPQ.
又∵∠OBP=∠C=90°,∴△OBP∽△PCQ.∴.
由题意设BP=t,AQ=m,BC=11,AC=1,则PC=11-t,CQ=1-m.
∴.∴(0<t<11).
(Ⅲ)点P的坐标为(,1)或(,1).
过点P作PE⊥OA于E,∴∠PEA=∠QAC′=90°.
∴∠PC′E+∠EPC′=90°.
∵∠PC′E+∠QC′A=90°,∴∠EPC′=∠QC′A.
∴△PC′E∽△C′QA.∴.
∵PC′=PC=11-t,PE=OB=1,AQ=m,C′Q=CQ=1-m,
∴.
∴.
∵,即,∴,即.
将代入,并化简,得.解得:.
∴点P的坐标为(,1)或(,1).
21、 (1)3;(2)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得到三角形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DEB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DE与BE之比,设出DE与BE,由AB=7求出各自的值,确定出DE即可;
(2)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与BD的长,根据tanB的值求出cosB的值,确定出BC的长,由BC﹣BD求出CD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所求即可.
详解:(1)∵DE⊥AB,∴∠DEA=90°.又∵∠DAB=41°,∴DE=AE.在Rt△DEB中,∠DEB=90°,tanB==,设DE=3x,那么AE=3x,BE=4x.∵AB=7,∴3x+4x=7,解得:x=1,∴DE=3;
(2)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AD=3,同理得:BD=1.在Rt△ABC中,由tanB=,可得:cosB=,∴BC=,∴CD=,∴cos∠CDA==,即∠CDA的余弦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涉及的知识有: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7cm(2)若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且满足AC+CB=a(cm),其他条件不变,则MN=a(cm);理由详见解析(3)b(cm)
【解析】
(1)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先求出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CN即可求出MN的长度即可.
(2)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
(3)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如图
∵AC=8cm,CB=6cm,
∴AB=AC+CB=8+6=14cm,
又∵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CN=BC,
∴MN=AC+BC=( AC+BC)=AB=7cm.
答:MN的长为7cm.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则MN=cm,
理由是:∵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CN=BC,
∵AC+CB=acm,
∴MN=AC+BC=(AC+BC)=cm.
(3)解:如图,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CN=BC,
∵AC-CB=bcm,
∴MN=AC-BC=(AC-BC)=cm.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23、(1)-2(2)a+3,7
【解析】
(1)先根据绝对值、零次方、负整数指数幂、立方根的意义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把每项化简,再按照实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2)先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把(+)÷化简,再从2,3,4,5中选一个使原分式有意义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1)原式=-1+1-4-3×+2=-2;
(2)原式=[-]÷
=(-)÷
=×
=a+3,
∵a≠-3,2,3,∴a=4或a=5,
取a=4,则原式=7.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分式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4≤x<1
【解析】
先求出各不等式的
【详解】
解不等式x﹣1<2,得:x<1,
解不等式2x+1≥x﹣1,得:x≥﹣4,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4≤x<1.
【点睛】
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江苏省常州市星辰实验校2021-2022学年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星辰实验校2021-2022学年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在中,,,,则的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校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校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运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实验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实验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图标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2的倒数是,下面计算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