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广东省德庆县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20小题,共40分)
1.下列概念的内涵与包含关系图,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图中,1代表染色体,2代表基因,3代表DNA
B.乙图中,1代表无脊椎动物,2代表章鱼,3代表娃娃鱼
C.丙圈中,1代表无性生殖,2代表有性生殖,3代表扦插
D.丁图中,1代表单细胞生物,2代表真核生物,3代表酵母菌
2.近100多年来,科学家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化石,在我国发现了郑氏孔子鸟化石。这些化石中的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起源于( )
A.古代鱼类 B.古代两栖类 C.古代爬行类 D.古代哺乳类
3.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遨游太空的水稻种子,经培育后筛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新品种并长期种植。这种育种方法和种子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
A.杂交育种 可遗传变异 B.杂交育种 不可遗传变异
C.诱变育种 可遗传变异 D.诱变育种 不可遗传变异
4.下列遗传育种过程中,没有改变遗传物质的是( )
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
C.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
5.如图示鸡的进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在鸡有斗鸡、长尾鸡、芦花鸡之分体现了生物的物种的多样性
B.原鸡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C.原鸡基因的变异是定向的
D.鸡的进化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6.将口感差、产量低的苹果树尽快培育成优质品种的苹果树,最佳方法是
A.果枝扦插 B.果枝嫁接 C.果枝压条 D.组织培养
7.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嫁接,关键是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B.②是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芽
D.③是有性生殖,后代易出现变异
8.下列各组昆虫,发育过程均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
A.蝼蛄、蟋蟀、菜粉蝶 B.蜻蜓、蝉、菜粉蝶
C.蜜蜂、蚕、蝉 D.蜜蜂、蚕、菜粉蝶
9.下列关于青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抱对进行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
B.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蛙、成蛙三个阶段
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
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可传给后代,若亲代有遗传病,后代一定会得遗传病
C.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可以近亲结婚
D.凡是近亲结婚的后代都会得遗传病,所以禁止近亲结婚
11.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性别主要是性染色体决定的 B.女性细胞都含有XX两条染色体
C.含有X染色体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 D.男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
12.东北虎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研究其遗传特性对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某东北虎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B.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9对
C.据图判断该东北虎的性别为雄性 D.东北虎卵细胞内染色体数是9对+X
13.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质量下降造成的
B.害虫为了适应喷洒了农药的环境才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枯叶蝶酷似枯叶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14.下列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
B.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C.人体中每条染色体都是由多个DNA分子组成
D.性状表现不同,基因可能相同
15.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柳树扦插繁殖 B.水稻种子繁殖
C.烟草组织培养 D.桑树压条繁殖
16.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D.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鹿产生长颈的变异
17.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越古老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不适应环境
B.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倾向,进行生存斗争,适者生存,所以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有甲烷、氨气、氧气、水蒸气等多种气体
D.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
18.图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是转基因技术的实验研究,①应将受精卵注入丙鼠的输卵管中
B.图一实验研究的生物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证明了基因控制性状
C.图二中大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主要是品种不同引起的
D.图二实验应挑选大小花生各5枚,分别测定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
19.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C.色盲、新型冠状肺炎、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20.马铃薯块茎发芽后在适宜条件下可长出新的植株。下列植物产生新植株的方式与该种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
A.小麦种子繁殖 B.苹果嫁接繁殖
C.竹地下茎繁殖 D.月季枝条扦插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
22.生物体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即_____和______组成。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______染色体,另一条是______染色体,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都是______染色体。
23.决定父亲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无耳垂,推测子女中有耳垂的概率为__________。
24.生物的进化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_____到____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
25.下图是蝗虫和家蚕的生活史图解,据图回答。
(1)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属于______发育。
(2)同家蚕发育相比,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不经历的阶段是_____,蝗虫的发育属于_____发育。
26.青蛙和蟾蜍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______。
27.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________基因时,才会表现出________性状.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8.哺乳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
29.化石证据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四肢越来越长,中趾越来越退化。( )
30.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蛋白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31.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能形成有机物,也能形成原始生命。( )
32.自然发生论认为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的。( )
33.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
34.玉米的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则其生殖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 )
35.青蛙的抱对是青蛙的一种生殖行为。______(判断对错)
36.“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
37.只有受精的鸡卵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出小鸡。( )
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11分)
38.2021年5月9日,三亚水稻国家示范点传来喜讯,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1004.83公斤。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优千号”是高品质的软米,属于第五期超级杂交稻。水稻的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为研究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有芒(株)
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2400
0
2
有芒×无芒
1200
1200
3
无芒×无芒
600
1800
(1)袁隆平团队培育超级水稻多利用水稻种子繁殖后代,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后代具有______的遗传特性。
(2)水稻稻壳顶端有有芒和无芒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
(3)若控制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基因用T、t表示,推测第2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_____。
(4)根据第___组的性状变现,可以判断该水稻的隐性性状是______。
(5)2021年5月22日,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带着他的“禾下乘凉梦”离开了我们。“禾下乘凉梦”是袁爷爷的中国梦,梦想到禾下乘凉,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你认为要实现“禾下乘凉梦”可能会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是______。
39.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的数量很少,在自然状况下很难相遇,因此繁殖后代比较困难。科学家正尝试用克隆的办法来繁育大熊猫,克隆过程示意图如下:
(1)上图所示的克隆过程中,新组合的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来自__________(写标号)。
(2)大熊猫的体细胞内有2n条染色体,大熊猫卵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新组合的细胞内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__和蛋白质。
(3)下面关于大熊猫的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层次关系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4)大熊猫A是一只雄性大熊猫,B和C是雌性大熊猫,新生大熊猫D的性别为__________性。这说明了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15分)
40.西瓜嫁接育苗技术是克服土壤传播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在西瓜嫁接时,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嫁接苗生长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了西瓜品种“早佳84-24”100株作为接穗,葫芦品种“将军”100株作为砧木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
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100株的平均值)
组别
光照强度μmol•m-2•s-1
6月24日(嫁接时)
7月11日(嫁接后)
砧木茎高cm
接穗高cm
砧木茎高cm
接穗高cm
甲
100
2.8±0.2
3.1±0.2
4.0±0.2
4.5±0.2
乙
180
2.8±0.2
3.1±0.2
3.7±0.2
3.7±0.2
(1)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全程的最佳光照时长12h、昼温24°C、夜温15C、相对湿度75%,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其他条件__________。
(2)为避免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在进行嫁接时,接穗和砧木不是分别用1株而是分别用100株。
(3)实验结果表明,180μmol•m-2•s-1光照强度处理下,西瓜嫁接苗的砧木茎高和接穗高均显著__________100μmol•m-2•s-1光照强度处理(填“高于”或“低于”),说明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嫁接苗生长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各图之间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据此答题。
【详解】
A.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DNA、染色体的大小关系是染色体>DNA>基因,错误。
B.乙图中,1代表无脊椎动物,2和3是并列关系,2代表章鱼,3代表娃娃鱼两栖动物,两者不是并列关系,错误。
C.丙圈中,1代表无性生殖,2和3是包含关系,而2代表有性生殖,3代表扦插繁殖不是包含关系,错误。
D.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丁图中,1代表单细胞生物,2代表真核生物,3代表酵母菌,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详解】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故选C。
【点睛】
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3.C
【解析】
【分析】
(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水稻种子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天,受到宇宙射线辐射,基因组成发生改变,是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诱变育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故选C。
4.C
【解析】
【分析】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培育;②抗倒状高产小麦——杂交(基因重组);③太空椒——诱导基因突变;④高糖甜菜——染色体变异。
【详解】
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所以,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C符合题意。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
(3)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现在鸡有斗鸡、长尾鸡、芦花鸡之分体现了生物的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
B.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原鸡的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
C.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原鸡基因的变异不定向,C错误。
D.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6.B
【解析】
【分析】
嫁接能保持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详解】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可见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将口感差、产量低的苹果树尽快培育成优质品种的苹果树,最佳方法是采用嫁接技术,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嫁接的知识,最好既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题目,又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
7.C
【解析】
【分析】
有性生殖是有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靠种子来繁殖等;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如植物的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图中,①是嫁接,②是组织培养,二者都是无性生殖;③是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
A.①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可见嫁接属于人工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A正确。
B.②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的繁殖速度很快。属于无性繁殖,B正确。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根,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C错误。
D.①是嫁接,②是组织培养,二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是无性生殖;③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易出现变异,D正确。
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繁殖方式,并理解其原理。
8.D
【解析】
【分析】
昆虫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
【详解】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菜粉蝶、蜜蜂、家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蝼蛄、蟋蟀、蜻蜓、蝉等;选项D蜜蜂、蚕、菜粉蝶的发育均是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常见的昆虫的发育类型。
9.C
【解析】
【分析】
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娃逐渐发育成蛙。
【详解】
A.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抱对行为可刺激雄蛙和雌蛙分别产生精子、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水中发育,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A错误。
B.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错误。
CD.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为青蛙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分析】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详解】
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
B.双亲患遗传病,后代不一定也患遗传病,如基因组成都是Aa的并指患者结婚(并指是显性遗传病),他们生的孩子有25%的可能是正常的,B错误。
C.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C错误。
D.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但并不是近亲结婚的后代都会得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11.A
【解析】
【分析】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
【详解】
A.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性染色体决定的,A正确。
B.一般的,女性的体细胞都含有XX两条染色体,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含有X染色体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或精子,C错误。
D.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因为Y染色体只能遗传自父亲,遗传给儿子。所以,男孩的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父亲,男孩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D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且成单条存在的。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也是成对存在的。
【详解】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A正确。
B.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19对,B正确。
C.图示东北虎的性染色体是XY,表示雄性,C正确。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成单存在,因此东北虎卵细胞内染色体数是18条+X,D错误。
故选D。
13.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详解】
A、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所以“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A项错误。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构,B项错误。
C、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这样的: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现代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基因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详解】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A.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A正确。
B.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B正确。
C.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D.性状是基因和环境两者共同的作用。如同一个萝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性状表现不同,基因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C。
15.B
【解析】
【分析】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详解】
ACD.柳树扦插繁殖、烟草组织培养、桑树压条繁殖均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方式叫无性生殖,错误。
B.水稻种子繁殖,经过了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正确。
故选B。
【点睛】
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16.C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可见长颈变异的产生和逐代积累是长颈形成的原因,C正确。
故选C。
17.B
【解析】
【分析】
生命的起源和发展需要经过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发生在地球形成后的十多亿年之间),即由非生命物质经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逐步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第二个过程是生物进化过程(发生在三十亿年以前原始生命产生到现在),即由原始生命继续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经过漫长的过程直到发展为现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并且继续发展变化的过程。
【详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无论是古老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还是晚期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它们都是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所以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符合题意。
C.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D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通过超级鼠产生的过程可知,被研究的性状是鼠个体的大小。注射过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超级鼠,而未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普通鼠,通过对比可知鼠的个体的大小(性状)是由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
(2)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详解】
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该研究过程中,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中,①应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雌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该受精卵在小鼠的子宫内发育成新个体,A正确。
B.注射过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超级鼠,而未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普通鼠,通过对比可知鼠的个体的大小(性状)是有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因此,图一实验研究的生物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证明了基因控制性状,B正确。
C.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环境引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图二中大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是由品种不同引起的,C正确。
D.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随机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取样时,从大花生中随即选取30枚,从小花生中随即选取30枚,数量过少会出现实验偶然性,D错误。
故选D。
19.C
【解析】
【分析】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人类的疾病有显性基因控制的,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显性遗传病;也有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如血友病、白化病等。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A正确。
B.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因此,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B正确。
C.色盲和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而新型冠状肺炎是传染病,C错误。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以实现优生优育,D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
【分析】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
A. 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是有性生殖,所以用小麦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 苹果嫁接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C. 竹地下茎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D. 月季枝条扦插,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马铃薯块茎发芽后在适宜条件下可长出新的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1.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染色体 DNA 性状
【解析】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详解】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①染色体,它是由②DNA和③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基因位于⑤DNA上,DNA位于④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因此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只要能正确表述即可。
22. DNA##蛋白质 DNA##蛋白质
X##Y X##Y
X
【解析】
【分析】
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详解】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
23.50%
【解析】
【详解】
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中称为相对性状。“若用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父亲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无耳垂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有耳垂的概率为是50%。
24. 水生 陆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详解】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点睛】
牢记进化趋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卵 幼虫 蛹 成虫 完全变态 蛹 不完全变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家蚕和蝗虫的发育方式。
【详解】
(1)家蚕是一种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蝗虫的发育的三个时期为:卵、若虫以及成虫期。蝗虫卵通常需要14-20天左右孵化为若虫,若虫一般每隔7天左右脱皮一次,经过五次脱皮以后发育为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及区别。
26.变态发育
【解析】
【分析】
青蛙和蟾蜍属于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受精),卵生,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详解】
青蛙和蟾蜍属于两栖动物,一生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和蟾蜍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27. 隐性 隐性
【解析】
【分析】
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如基因组成aa为单眼皮。
28.正确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古代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
【详解】
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化石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原始的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的鱼类→原始的两栖动物→原始的爬行动物→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动物。故哺乳动物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
29.错误
【解析】
【详解】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5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在马的进化过程中,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四肢越来越长,足趾个数逐渐减少4→3→1、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故题干观点错误。
30.错误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
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 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故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
DNA的载体 是染色体,也就是说DNA在染色体上,但染色体上除了DNA外,还有蛋白质,所以说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了染色体。
31.错误
【解析】
【分析】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题干说法错误。
32.正确
【解析】
【分析】
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学说,自然发生论是其中之一。
【详解】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不同的生物种类?它们从哪里来的?不同的物种之间有联系吗?早在古代,就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故题干说法正确。
【点睛】
注意多搜集资料,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很多学说。
33.正确
【解析】
【详解】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故男性能够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只能产生含X染色体的一种类型的卵细胞。
34.正确
【解析】
【分析】
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 一半 。据此解答。
【详解】
玉米的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则其生殖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题干叙述正确。
35.正确
【解析】
【详解】
每当春夏之交,在近水边的草丛中,常可看到进入生殖期的雄蛙趴在雌蛙的身体上,并用前肢紧紧地抱住雌蛙,这种现象叫抱对。青蛙的卵是体外受精,抱对是青蛙产卵和排精时的行为。抱对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所以青蛙的抱对是青蛙的一种生殖行为。
故答案为正确。
36.错误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变异现象,解答时可以从遗传、变异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详解】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故题干说法错误。
37.正确
【解析】
【分析】
要想孵化出小鸡,鸡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鸡蛋是受精的卵;具备鸡蛋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详解】
鸡蛋孵化时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同时还必须具备的内因是受精的鸡蛋。题干表述正确。
38.(1)双亲
(2)相对性状
(3)Tt
(4) 3 有芒
(5)转基因技术
【解析】
【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4)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
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所以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水稻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的过程因此属于有性生殖,这种繁殖方式的特点是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
在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因此水稻产生有芒和无芒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3)
根据表格中第3组,亲代都是无芒,而后代出现了有芒,表明新出现的有芒是隐性性状,无芒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表中第3组数据可以推测无芒是显性性状,有芒是隐性性状。若控制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则第2组子代有芒的基因组成是tt,双亲遗传给有芒后代的基因一定是t,因此第2组亲代无芒的基因组成是Tt。
(4)
通过(3)分析可知,根据第3组的性状变现,可以判断该水稻的隐性性状是有芒,无芒是显性性状。
(5)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种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故要实现“禾下乘凉梦”可能会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39.(1)B
(2) 2n DNA
(3)A
(4)雄
【解析】
【分析】
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1)
图中所示的大熊猫的培育是经过供核细胞和受体细胞(去核)的结合形成融合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再进行胚胎移植,因此科学家培育出大熊猫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在此过程中A供核,B供细胞膜和细胞质。
(2)
大熊猫的体细胞内有2n条染色体,大熊猫B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产生的,其中有n条染色体,新组合的细胞是大熊猫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和去核卵细胞,所以新组合的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分子→基因。
故选A。
(4)
大熊猫A是一只雄性大熊猫,其体细胞中含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和Y,A供核,B供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所以新生大熊猫D的性别和特征与A一样,为雄性,这也说明了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40.(1) 光照强度 相同且适宜
(2)偶然因素
(3) 低于 有影响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嫁接苗生长是否有影响,故此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它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即除实验变量外,其它变量均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全程的最佳光照时长为12h、昼温24°C、夜温15°C、相对湿度75%,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2)
只用1株幼苗做实验不科学,1株幼苗可能因自身的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为避免偶然误差对实验的影响,在进行嫁接时,接穗和砧木不是分别用1株而是分别用100株。
(3)
由表格数据可知,180μmolom-2.s-1光照强度处理下,西瓜嫁接苗的砧木茎高(3.7-2.8=0.9) 和接穗高(3.7-3.1=0.6) 均显著低于100μmolom-2.s-1光照强度处理的西瓜嫁接苗的砧木茎高(4.0-2.8=1.2) 和接穗高(4.5-3.1=1.4) ,说明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嫁接苗生长有影响。
[生物][一模]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4年中考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一模]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4年中考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