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
- 2.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3.4“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共14页。
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基础篇】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以干旱缺水著称。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以色列修建了著名的北水南调工程,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沿途设多座水泵站加压。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213米),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入死海(-415米)。以色列沿海有狭窄平原,中北部为丘陵、裂谷,南部为沙漠,南北长约40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北高南低 B.需水北少南多 C.河网北密南疏 D.降水北多南少
2.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在于沿途( )
A.裂谷众多 B.路程遥远 C.高差悬殊 D.河网密布
【答案】1.D 2.C
【分析】1.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主要是冬季南移的盛行西风带来的,所以该地区降水由北向南降水减少,故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北多南少,D对。以色列地势南高北低,不是调水的原因,A错。需水北少南多是社会经济原因,B错。该地以干旱缺水著称,北部调出的水源主要是太巴列湖,河网密度南北都很小,C错。
2.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在于沿途高差悬殊,地势南高北低,设多座水泵站加压消耗大量电能,C对。裂谷地带不是沿途消耗电能多的原因,A错。国土南北长约400千米,南北路程较近,B错。以色列干旱,河网密度小,D错。
“宁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335km,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于( )
A.水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
4.“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
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3.C4.D
【分析】3.宁夏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量大,故C正确,该地水资源缺乏,水能发电量小,故A错,风力发电投资较大,且风力不稳定,故B错,核能发电技术要求高,可直接在东部安装,故D错。所以选C。
4.考查资源调配的意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对宁夏的意义,故A错;能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需求压力,不能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环境问题,故B错;我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控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环境压力,故C错。东部地区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供小于求,因此宁东直流工程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D。
读某区域能源跨区域调配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甲地区需要调入能源的原因主要是( )
A.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人口密集,环境污染严重
C.资源埋藏深,缺乏开采技术 D.交通便捷,便于能源出口
6.近年来,甲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增多,从山西调入煤炭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 )
A.距离近,运费相对低廉 B.越南煤比晋煤品质更优良
C.山西煤炭产量减少 D.山西交通不便
7.调入能源后,对甲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调整了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
C.促成了能源供需平衡,增加了就业岗位 D.加强了东西部的联系,改善了大气环境
【答案】5.A 6.A7.B
【分析】5.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广东省,该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需要调入大量能源,A正确,D错误。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埋藏深,缺乏开采技术不是能源调入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A。
6.由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距离越南较近,运费相对低廉,A正确。越南煤是否品质优良,材料中无此信息,B错误。山西实施产业结构升级,煤炭产量减少,但是并不会影响煤炭的外运;,C错误。山西的煤炭外运网络较为完善,D错误。故选A。
7.由所学知识可知,能源调入后,可促进甲地能源消费结调整和经济发展,B正确。能源调入可以完善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会推动城市化发展,A错误。可以促进能源供需平衡,增加能源调入沿线的就业岗位,C错误。调入煤炭资源不会改善甲地大气环境,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局部简图,其中虚线圈出的甲、乙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作为“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主要为水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②甲靠近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市场广阔
③乙煤炭资源丰富,靠近消费市场 ④乙主要为风能和水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关于图示区域西气东输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考虑补充气源,穿越黄河,管线工程量小
B.b段考虑沿线消费市场,经过渭河平原,管线工程量大
C.c段经过河西走廊,工程造成植被破坏,易导致土地荒漠化
D.a段经过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风蚀作用强
【答案】8.A9.C
【分析】8.甲乙两地作为“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可发现甲地地处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向外输出水电,有利于环境保护,乙地煤炭资源丰富,也更接近消费市场,①③正、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西气东输工程在a段出现弯折,主要原因是利用陕北地区的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其三次穿越黄河,管线工程量较大,A错误。b段考虑沿线消费市场,经过渭河平原,管线工程量小,B错。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施工有可能会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加剧荒漠化问题,C正确。a段经过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流水侵蚀作用强,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 )
A.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
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
D.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
11.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 )
A.华北、华东、华中 B.西北、东北、南方
C.东北、华北、南方 D.华北、华东、南方
12.电力的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增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剧环境污染
C.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10.C11.D12.B
【分析】10.从整体发电装机容量构成看,预计到2020年,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A错误、C正确;东北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占比不大,B错误;华北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大于华中地区,故华北地区电力消费将更多,D错误。故本题选C。
11.比较有跨区电力输送和无跨区电力输送的装机容量数据可知,当有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大于无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时,该地区是电力输出区。反之,为电力的输入区。据此可知,华北、华东、南方是主要电力输入区,而西北、东北和华中是主要电力输出区。AB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12.由于输出区电力装机构成仍然以火电为主,大量的电力输送,使得煤炭燃烧量增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加剧环境污染,A错误,B正确;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是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我国一直在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但是由于短时间内不能改变以火电为主的情况,所以污染物排放依然较多,D错误。故本题选B。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田和煤矿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太平洋沿岸。纽卡斯尔港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炭出口港,拥有各种集装箱吊、装煤机等设施,码头最大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每小时可装1000吨矿石;同时利用直升机接送导航员,引航船处理运输作业。我国是澳大利亚三大煤炭出口对象国之一,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需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大量煤炭。受我国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及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煤铁矿及主要城市分布。
(1)简述纽卡斯尔港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煤炭出口港的优势条件。
(2)说明我国东南沿海省份从澳大利亚等国大量进口煤炭的原因。
(3)指出我国减少澳大利亚煤炭进口量对澳大利亚的主要影响。
【答案】(1)靠近澳大利亚煤矿集中产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港口吞吐量大,货物转运能力强;配套设施齐全;港口航运服务业发达,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任答四点)
(2)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发达,对煤炭需求量大;我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沿海省份煤炭能源缺乏;国内煤炭运输能力无法完全满足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利用海运从国外进口煤炭的运输成本较低;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任答四点)
(3)导致澳大利亚对我国的贸易额下降;媒炭企业收益下降(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造成煤矿和煤炭输出港煤炭大量积压;大量煤矿工人收入下降,面临失业风险。
【分析】(1)纽卡斯尔港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煤炭出口港的优势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纽卡斯尔港靠近煤矿产地;纽卡斯尔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的位置,海陆交通便利,利于煤炭资源的运输;根据材料信息“纽卡斯尔港……理运输作业”可知,纽卡斯尔港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先进,货物吞吐能力强。
(2)结合我国的东南沿海特点: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匮乏,缺乏矿产资源;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煤炭资源需求量大;我国的主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国内煤炭产量以及运输不能满足东部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便于煤炭的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价格相对较低,质量相对较好;从国外进口煤炭资源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等。
(3)我国减少澳大利亚煤炭进口量,会导致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大量减少,煤炭企业收益降低;煤炭企业积压大量煤炭;煤炭产业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大量降低,甚至面临事业风险;大量失业人员流入社会,甚至会诱发社会矛盾;会导致澳大利亚与我国的贸易失衡。
【提高篇】
2016年3月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向山东济南、潍坊、青岛和威海等4个城市供水,利用胶东引水工程首次向威海市供水,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供水目标全部实现。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的工程量小
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
④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
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
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2.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 )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②缓解了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④有利于河、湖、湿地的保护,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C2.B
【分析】1.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东线工程可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但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抽水北上,①错误,②正确,A错误。东线工程的受水区域只有华北地区,没有西北地区,③错误,B错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地区取水,下游地区水量最大,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导致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不能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④正确,⑤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D错误。故选C。
2.由所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会使长江下游水量减少,但长江流域有一系列水利工程,可以调节下游的水量,保证正常的通航能力;但不利于河、湖、湿地的保护,环境的自净能力减弱,①、④错误,A、C、D错误。南水北调将缓解调入区即北方的缺水问题,②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使南方与北方的生态环境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③正确,即B正确。故选B。
读我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最明显的地区主要位于图中的( )
A.缺水带 B.少水带
C.过渡带 D.多水带
4.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不均衡,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年内分配不均匀
C.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
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多水带调往少水带
【答案】3.C4.D
【分析】3.我国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水资源的消耗量大,但是华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较少,成为目前受水资源限制最明显的地区;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分布在图中的过渡带。故选C。
4.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受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A、C正确;年内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B正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地区,即从多水带调往过渡带,D错误。不正确的选项是D,故选D。
2019年5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珠三角水资源调配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西江干流向珠三角东部地区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水库输水,工程全长113公里。该工程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时采用地下深埋盾构(地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方式,在地下40米至60米空间建造。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工程可能面临的困难有( )
①长距离地下深埋管道检修难度大
②珠三角核心区水库移民难度大
③均在水下施工,施工难度大
④钢管防腐、运输、安装难度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关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东江入海口咸潮加剧 ②缓解中山等地用水紧张
③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 ④为广州等地提供备用水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D6.C
【分析】5.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工程需要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是全封闭深埋地下输水工程,因此长距离地下深埋后期管道检修难度大,①对;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核心区水库移民难度大,②对;该工程选择在深层地下空间建造,不是均在水下施工,③错;结合材料可知,地下施工,钢管的防腐及运输、安装难度高,④对。故选D。
6.该水资源调配工程由西江向东输水,使得东部城市利用东江的河水可能减小,东江枯水期径流水位可能升高,应该减轻咸潮危害,①错误;图中显示,该水资源调配工程由西江向东输水,使得流经中山市的径流量减少,会加剧中山等地用水紧张,②错误;西江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而东江径流量较小,但珠江口东侧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和城市需水量大,因此该水资源调配工程可以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③正确;该水资源调配工程可以输水进广州,使得广州等地的水资源来源途径增多,为当地提供备用水源,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不足300毫米,干早半干早地区占地面积大,由于气候干早,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依靠灌溉,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扩大了该国的灌溉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印度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有( )
①湖泊水 ②季风降水 ③冰雪融水 ④地下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该西水东调工程的首要功能是( )
A.灌溉供水 B.调节径流
C.货物航运 D.净化水质
9.该国西水东调工程运行后,面临的问题最可能是( )
A.污染严重 B.土地退化
C.河流断流 D.沙尘掩埋
【答案】7.C8.A9.B
【分析】7.由图示信息可知,印度河上游地区处于喜马拉雅山区,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③正确。该流域有来自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②正确。因此印度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季风降水,②③正确,即C正确。图中没有湖泊显示,①错误,A、B错误。地下水补给量少,④错误,D错误。故选C。
8.由图示信息可知,巴基斯坦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通过西水东调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巴基斯坦的灌溉系统,使该国东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A正确。与调节径流、货物航运、净化水质与太大的关系,B、C、D错误。故选A。
9.由所学知识可知,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由于灌排系统不完善,排水不足,加之蒸发旺盛,会导致土地渍涝(土壤盐碱化),极易面临土地退化的问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 B.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D.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11.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2.“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促进地下水发育
C.提高农业产量 D.缓解土壤盐碱化
【答案】10.D11.A12.B
【分析】10.湟水谷地是青海重要的农业区和较密集的人口分布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大通河虽然注入湟水,但注入位置偏东,对湟水谷地用水起不到太大作用,因此需要调水至湟水西段,以满足湟水谷地的用水需求,D正确。ABC项所述与是否需要调水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1.明渠修建较容易,其成本低于地下暗管,①正确。运水成本与地形起伏有关,与明渠无关,②错误。明渠表面水分蒸发能够增加空气湿度,暗管则无此功能,③正确。暗管能有效减少外界环境影响,保证水质,而明渠在这一方面则不如暗管,④错误。故选A。
12.湟水流域是受水区,引水工程能增加其水量:使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加重盐碱化,促进地下水发育,保证农业用水→提高农业产量,B正确,CD错误。湟水谷地地形较平坦,调水沿水渠进行,且调水后能改善地表植被状况,不会加剧水土流失,A错误。故选B。
13.读南水北调工程的沿线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________工程的主体:a河是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_____流域,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
(2)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输水线路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_____河段(填字母)。
(3)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了B图方案,请指出这种方案的优缺点。
(4)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m³。通过中线和东线调水能否达到缺水量与补水量的平衡?_______。对已经预测到的这种结果,除调水外还应实施哪些对策?
【答案】(1)东线 长江 海河 三
(2)利用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 bc
(3)不占空间,不受大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对航运无影响,不易被破坏 施工成本高
(4)不能 ①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节约用水;③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分析】(1)图中输水干线所在区域海拔低,先需要逐级抽水,过b地后可自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线路为东线工程的主体,a河位于水源调出区,a河为长江,c属于水源调入区,属于海河流域;该线路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该线路利用了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的湖泊调水,其水利工程量相对较小。过b地后可自流,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bc河段。
(3)读图,调水渠道从黄河河床底部穿过,不占空间,不受大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黄河该河段的水上航运也没有影响,且调水渠道从黄河河床底部穿过,不易被破坏,但是其施工难度大,成本高。
(4)中线和东线调水量依然有限,无法使黄淮海平原地区达到缺水量与补水量的平衡。因此,黄淮海平原还应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同时,要加大水污染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因水污染造成的缺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课后测评,共8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