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_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2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__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章末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专题练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1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展开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2)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
(3)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3.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①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②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③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轻巧记忆] 图示法理解南水北调的“三线分布”
(2)西气东输
①“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4 167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上海市。
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③意义:“西气东输”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为当地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提醒]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所以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3)西电东送
①概念: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②三大通道
(4)北煤南运
①概念: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②原因
[微思考]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有何重要性?
提示:(1)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的“缺油、少气、富煤”特点,决定了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必须以煤为主;(2)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重点考虑的因素
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微思考] “西气东输”管道向北弯曲经过陕北靖边,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陕北靖边是著名的天然气产区,故“西气东输”管道向北弯曲经过靖边,利于补充气源。
涵管输水采用全封闭方式输水,涵管通常埋深3米左右,全年皆可正常输水。与之相比,明渠输水在水质、水量保证、安全可靠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难以解决的缺陷,并为此付出不小的环境和经济代价。下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问题1 (区域认知)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社会经济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水体受到污染,水质变差;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城市化水平高,植被覆盖率低。水源涵养能力差。
问题2 (综合思维)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简述南水北调对受水区水环境的有利影响。
提示:补充了地表和地下水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了水质;有利于恢复水体生态。
问题3 (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说明与涵管输水相比,明渠输水需要付出的“环境和经济代价”。
提示:水体易被污染,水质变差;投入的治污、管理等费用高;沿途蒸发损耗大;冬季明渠中水易结冰,输水效益大减;明渠占用土地面积大。
南水北调
1.三条线路比较
2.“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
1.截至2020年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306亿立方米,其调水量相当于黄河年径流量的一半还多,惠及四省市约6 700万人。据此回答(1)~(3)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 )
A.水质较差
B.水源充足
C.不需要开挖输水渠道
D.需要逐级提水
(2)下列关于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能缓解沿线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D.加剧汉江洪涝灾害的威胁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B (2)C (3)A [第(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水源充足,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输水,但没有现成输水渠道可用,需要重新开挖。第(2)题,华北地区水运不发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对华北地区水运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南水北调线路沿线地区的地下水位会有所上升,可能会加重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故B项错误;南水北调的调水原则之一是“先治污后调水”,因此该工程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故C项正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起到分洪作用,能减轻汉江洪涝灾害的威胁,因此D项错误。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往华北地区调水,由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因此春季调水量最大。]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年底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线贯通。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路线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提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运量巨大的“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压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
问题2 (综合思维)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共同的影响。
提示: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大气质量。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推测“西气东输”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提示: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1.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2.“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
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西横贯9个省级行政区,最终到达上海市,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 )
A.缓解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
B.解决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
C.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
D.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2)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距离更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途经陕甘宁气区,提高供气可靠性
D.避开大江大河,减少工程量
(1)A (2)C [第(1)题,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平衡,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西气东输只能缓解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增加沿线地区的就业机会,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途经陕甘宁气区,可将陕甘宁气区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这样可以提高供气可靠性。陕西、山西能源丰富。输气管道并不能提高山西煤炭外运能力。]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
问题1 (区域认知)“西电东送”工程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提示: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缺乏,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问题2 (综合思维)据图分析,“西电东送”工程三大通道的电能构成有何差异?
提示:北部通道由火电和水电两种电能构成,且以火电为主;中部通道由水电构成;南部通道由火电和水电两种电能构成,且以水电为主。
问题3 (综合思维)“西电东送”工程对能源调出区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西电东送”的线路、原因及意义
3.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供应量大于消费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有(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地区的工业全部转移到西部地区
D.加大东、西部地区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1)D (2)D (3)A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而中、西部地区用电量小于发电量,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缺乏,中、西部地区能源供应量大于消费量。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可能大量出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否通畅,无法从图中看出。第(2)题,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现状的节流措施为降低能耗和调整产业结构,而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属于开源方面的措施。第(3)题,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下图为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南运通道。
问题1 (综合思维)在“北煤南运”线路①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线路③,请说明发展运煤线路③的重要意义。
提示:增加运煤量;减轻南北向铁路运输的压力;海运的费用较低,利于降低成本。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图中煤炭运输终点地区的能源输入与该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提示:上述通道主要到达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等,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需要从能源产区输入大量能源,以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
问题3 (综合思维)为煤产区的发展提出两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具体措施。
提示: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坑口电站,输出火电。
“北煤南运”的原因、主要通道及影响
1.“北煤南运”的原因
2.“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
我国的“北煤南运 ”的主要通道有铁路、公路、海运、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
(1)铁路
(2)水运:海运下水港口为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接卸港主要为华东、华南沿海各港口;长江、大运河也承担了相当数量的煤炭运输任务。
3.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的意义分析
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4.牵动7省区利益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已建成投入使用。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 860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 )
A.贵州 B.东北地区
C.新疆D.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2)“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D (2)D [第(1)题,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储量丰富,且距离华中地区较近,因此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第(2)题,建设“北煤南运”大通道可以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缩短运距,降低运输成本。]
综合思维:认识“皖电东送”工程
“皖电东送”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到达上海,线路全长656千米,共有1 421座铁塔。该工程于2007年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9月28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长江南岸跨越铁塔封顶。整个工程已于2013年9月25日投入正式运行。
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地理条件有( )
①煤炭丰富 ②工业基础好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距离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皖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能源结构趋向单一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C.加剧用水供需矛盾D.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1)D (2)B [第(1)题,由图示可知,“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安徽省的淮南市,而该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产地;“皖电东送”工程是向上海、浙江等地输电,市场距离近。第(2)题,“皖电东送”是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将安徽淮南煤矿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进行输出,有利于改善上海、浙江等地的环境状况,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本题组以“皖电东送”工程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及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及淮南距上海较近的信息。
题组1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读图,回答1~2题。
1.(生活中的地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可以利用地势自流 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
③水质没有任何污染 ④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生活中的地理)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有 ( )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D 2.B [第1题,“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丹江口地区,这里相对于水源输入区而言,地势较高,可以利用地势自流调水;同时,这里属于季风气候区,且受地形抬升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第2题,7、8月份我国东部雨带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华北地区进入雨季,④正确;此时江淮地区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出现伏旱,降水少,水的调出区水量少,①正确。]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根据下图,回答3~4题。
3.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4.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将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3.B 4.C [第3题,“川气东送”工程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沿线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较平坦,工程量小;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第4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少,且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
题组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工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6.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5.C 6.D [第5题,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第6题,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省;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教材P79探究
1.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整治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整治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教材P81~82活动
1.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春季播种用水量大。
2.修建水库;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海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用水重新利用;提高水价;保护生态环境等。
3.
教材P86活动
1.“北煤南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海运)。合理性:煤炭属大宗货物,海洋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而煤炭的输入地大多有便利的港口。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海运+河运)。合理性:煤炭为大宗货物,运量大,“北煤南运”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受天气和自然环境影响小,运输安全,适合中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运输。
2.中国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煤炭需求量大,但“北煤南运”原有运输能力有限,缺少运煤专线,原有通道不足,需开辟新的运输通道,提高铁路煤运通道的运力。浩吉铁路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建成后将完善煤炭外运铁路网络布局,极大缓解北煤外运铁路的运输压力,缩短煤炭运输时间。加大对蒙陕甘宁地区煤炭资源的集中开发,并有效缓解中东部地区的煤炭供给缺口,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3.赞同。理由:我国远距离高压输电技术水平较高。(东部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铁路运输压力大)就地煤电转换,变输煤为输电,能够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运输损耗。对能源输入区而言,缓解煤电供应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对煤炭产区而言,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延长煤炭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不赞同。理由:建设坑口电站和输电线路,成本较高,煤炭直接通过铁路外运,成本较低。建设坑口电站会加剧煤炭产区的环境污染。
教材P88活动
1.(1)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2)对我国东部(能源输入地)地区: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④带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相关产业发展;⑤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对我国西部(能源输出地)地区:①加快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③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④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伐薪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3)“西气东输”工程对甘肃的有利影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为生产生活提供新能源,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不利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2.略。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以我国为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综合思维)
2.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的线路及影响。(区域认知)
3.分析某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1.说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概述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3.“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及意义有哪些?
4.什么是“西电东送”?
5.“北煤南运”的含义及原因是什么?
6.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
7.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和沿线区分别有何影响?
南部通道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广东
中部通道
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北部通道
将黄河上中游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调
出
区
有利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不利
面临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调
入
区
有利
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不利
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沿线区
一般而言,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南水北调
东线
中线
西线
线路
走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到烟台、威海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
势对调水
线路的影
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虽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现有可利
用的配套
设施
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有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可利用
可利用的设施极少
有
利
影
响
受水区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减缓地面沉降;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缓解城乡争水、行业争水、地区争水的矛盾。
调出区
由于长江径流量减少,减轻了洪涝灾害
不
利
影
响
东线
工程
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影响北方灌溉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中线
工程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况的影响
西线
工程
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
采取
对策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西气东输”
原因
表现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地区主要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很低。
③运量巨大的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①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陆上有新疆、青海、川渝、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③我国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结
构调整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
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破坏
—
“西电东送”
输电
线路
北路是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路是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路是将西南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出来并送往广东
输
电
原
因
电能
分布
的不
平衡
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火电十分丰富,东部地区相对缺乏
经济
发展
的不
平衡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意义
“西电东送”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北煤南运”
通道
铁路
输出煤炭地
北通道
由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等铁路组成
以外运晋陕出产的动力煤为主
中通道
由石(家庄)太(原)、邯(郸)长(治)等铁路组成
以外运山西出产的焦煤、无烟煤为主
南通道
太(原)焦(作)、侯(马)月(山)、陇海、西(安)安(康)等铁路组成
以外运晋陕煤为主
其他
京广线、焦柳线、襄渝线、宝成线等
调
出
区
有利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不利
面临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调
入
区
有利
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撑
不利
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增大运输压力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可将富余部分向东部地区调配。
2.“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3.“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西部省(自治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调配工程。
5.“北煤南运”是指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我国煤炭资源集中于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尤为丰富。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明显不足。
6.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7.(1)对资源调出区而言,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2)对资源调入区而言,资源跨区域调配解决了当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但也可能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对沿线区而言,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输水方式
明渠、暗渠、隧洞输水
明渠、暗渠输水
隧洞输水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可调水量较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46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我的问题,必~~~填内容!,征集中,欢迎投稿,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46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我的问题,必~~~填内容!,征集中,欢迎投稿,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