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
    ①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③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请将试题卷保存好,以备讲评时使用
    ②所有试题的答案要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行辈/行伍登时/板凳晦暗/诲人不倦殒身不恤/香消玉殒
    B.迁徙/承袭帷幕/桅杆岑参/参差披拂窈窕淑女/身材高挑
    C.砂砾/醋栗狩猎/授权斡旋/运筹帷幄垂涎三尺/摒弃前嫌
    D.贫瘠/脊梁糜子/糜烂遗骸/骇人听闻大彻大悟/雕栏玉砌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振撼撺掇天衣无缝海枯石烂
    B.腐蚀褶皱人情世故嘎然而止
    C.羁绊致密叹为观止星火缭原
    D.冗杂争讼在劫难逃胸有丘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
    人民生命的升华。
    C、《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
    的证据。
    D、《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
    笔法妙极。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现在,科技治霾已经成为共识,希望科技可以治理雾霾,还我们一个蓝天。
    ②与此同时,各个省市环保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治霾的进程。
    ③如果舍本而逐末,那么雾霾的治理效果将大打折扣。
    ④雾霾是当今各大舆论场不可避免的热点,而日断月异的新科技、新手段为雾霾问题的解
    决带来一道曙光。
    ⑤但环境污染的主体在人,根治雾霾在于约束人的行为,科技只能为治理雾霾提供依据和
    手段。
    ⑥很久以来,科技部就已经开始探索科技治霾的路径。
    A.①⑥②⑤③④B.④①⑥②⑤③C.①⑤③④6②D.④⑥②①⑤③
    5.背默。(8分)
    (1)微君之躬, 。(《式微》)
    (2)一日不见, 。(《子衿》)
    (3)孟浩然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
    (5)《关雎》中的“ , ”将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6.名著阅读.(4分)
    《傅雷家书》(节选)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圈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对儿子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傅雷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
    B.既表现了傅雷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儿子的垫爱之情。
    C.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D.傅雷的欢乐来自于儿子的成功和儿子为祖国增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2).贯穿整段文字的主旨是傅雷要儿子做一个( )的人(2分)
    A.谦卑B.幸福C.成功D.坚强
    7.综合性学习(4分)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阅读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材料二】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1)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同学中开展“低碳生
    活方式”宣传的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小题(共15分)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 ( B )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
    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8、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
    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12~15小题。(12分)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2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3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4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5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6。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7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8。”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9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10、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11。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12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13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14、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2.阅读第①~③自然段,说说“物候”这一科学概念是怎样被一步步引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第③④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任选一句作答)
    (3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照要求赏析下面句子。(4分)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请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许多”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
    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
    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选自《道德经》)
    1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盖大苏泛赤壁云
    B.咸来问讯悉如外人
    C.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D.便舍船屋舍俨然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
    据原文完成下表。(3分)
    古诗赏析(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0.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任选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2.任选一题写作。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往春常在”为题,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2)传说中有一种很小的鸟,可以跨越大洋,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他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小鸟的智慧让我们敬佩,小鸟的简单令我们羡慕,小鸟的勇气使我们惊叹。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甲】

    设酒杀鸡作食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美其服


    乐其俗

    相关试卷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