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羁旅思乡诗课件(共25张PPT)
展开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后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这类诗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一类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
2、常见意象有:月亮(见月怀人,望月思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杜鹃(叫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归有关)、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孤雁、鸿雁(鸿雁传书而思乡怀亲)、浮云(漂泊之意)、梧桐叶落(飘零、孤苦凄凉)、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高远眺表现思念之情)等。还有如寒山、烟、暝色、宿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村桥原树似吾乡”;或感时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1、羁旅漂泊思乡苦。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全诗抒写客旅中淡淡的愁思,客愁本来就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迷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后两句写景绝妙,平野空旷,远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水中月影更加分明,旅人思乡之情也更亲切,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同时又添些许的慰藉。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杜甫与几个弟弟离散,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自然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作者在异乡观赏秋夜月露,倍增思乡忆弟之情。同时,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更为国事而沉痛。
3、被贬途中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例: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但战乱道阻,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春光明媚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3、对面落笔(又叫“曲笔”、“侧面落笔”、虚实/想象):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4、细节描写。例: 秋思诗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地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
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杜陵:作者的故乡。
1.(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2)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妙处。2.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1)C(3分)(2)答案示例一:(“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通过写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色。(分析句意,1分),含蓄而又强烈(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答案示例二:(“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与旅途中的孤寂凄清形成鲜明的对照(分析句意,1分),强烈而又含蓄(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4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句意,1分;表达效果,1分;主旨情感,1分。]
2.答案示例: 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点明观点)。[角度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旅外早行,所见之景很多,所以难写[一层];作者选取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而又合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二层]。[角度二]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旅途景色,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一层],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惊佩,似乎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二层],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总结][表明观点;分角度分析,两个角度各;语言表述;结构层次。]
中考古诗词整合复习——羁旅思乡类 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古诗词整合复习——羁旅思乡类 课件,共27页。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类诗歌整合复习 (课件): 这是一份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类诗歌整合复习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缘何羁旅,羁旅何思,北固山,情何以传,《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以何寄情,实践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边塞诗句知多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