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93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93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93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测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测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解析),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鉴别 H2SO4溶液和 NaCl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B.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木炭与氧气反应
3、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H2
通过灼热CuO
B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分别加水搅拌
C
检验CO2中混有HCl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片和银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无色
B.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片立即熔化并剧烈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验满 B.稀释浓硫酸
C.取固体粉末 D.蒸干滤液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稀盐酸 C.液氧 D.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8、物质的用途只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N2: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C.CO2:作灭火器 D.CaO:加热食品
9、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物质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肥皂水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A B.B C.C D.D
10、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含有碳酸钙)
B.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
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D.用铁桶盛放杀菌剂波尔多液(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而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工业生产、人类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用C、H、O、Ca、Na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重复使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工业上可用于制造肥皂的碱_____;
(2)常用于冶金工业的化合物_____;
(3)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2、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问题:
(1)新鲜的鸡蛋是有生命的(行生命活动,同时细菌也易从气孔进入),小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原因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物堵塞气孔的缘故,试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原理___________。
(2)人体的胃中有少量的胃酸,它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呈酸性,可以为胃蛋白酶提供一个最佳的酸性催化环境,促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胃酸过多的病人常常有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烧痛等,甚至连打嗝时也会有酸的胃液上逆到口中。治疗时可以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舒平,其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为__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加热后溶液呈__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
4、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助力疫情防控。
(1)佩戴口罩可以阻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起到的作用与______(填实验操作)类似。如图所示口罩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2)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84消毒液的的消毒原理为NaClO+CO2+H2O=NaHCO3+X,生成的X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酸,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某款新冠肺炎疫苗所含成分的辅料包括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其中属于碱的是______(填化学式);磷酸二氢钠的化学式为NaH2PO4,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5、现有18.6g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g19.6%的稀H2SO4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7,此时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克。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盐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2)pH=7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现有一包氯化镁与氯化钡的混合固体20g,为测定其组成,小明先将该混合固体全部溶于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再将60gNaOH溶液平均分4次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NaOH溶液质量/g
15
15
15
15
沉淀质量/g
2.0
2.0
1.8
0
(1)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
(2)计算混合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如下图是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过量的pH变化曲线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某市售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小张同学取5mL该浓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后,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2所示。
(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2)需要配制5%的NaOH溶液1000g,实验室有密度为1.22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需要量取___________mL来稀释配制。
(3)通过计算,判断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相符(需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某硫酸厂为了检验排放的酸性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100g,滴加5滴酚酞试液,然后逐渐加入废水样品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共用去废水样品200g。假设废水中的酸性物质只有硫酸。试计算废水样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色。
步骤二:将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的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Ⅰ酚酞溶液在不同pH时的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pH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
溶液,振荡、静置
无_______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
继续探究
(3)下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2、在学习完中和反应相关知识后,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室的两份溶液展开了相关探究,记录如下:在甲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物,图乙表示各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温度均为22℃)。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1)在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色;
(2)反应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3)D点对应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有________;
(4)下列反应中微观本质与该小组探究反应本质相同的是___(填序号);
①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硫酸与火碱反应
Ⅱ.探究上述反应后盐酸是否过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组同学选取不同试剂设计出如下验证方案,并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取样,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溶液颜色不变
甲实验中稀盐酸过量
乙组
取样,加入适量的镁条
产生大量气泡
乙实验中稀盐酸 ____
丙组
取样,加入适量的 __
得到蓝色溶液
丙实验中稀盐酸过量
[实验评价]
(1)探究Ⅱ中,______(填“甲”或“乙”或“丙”)组的实验结论错误。
(2)写出乙组实验中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实验拓展]借助pH传感器探究酸碱反应,实验更直观。图2是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①该实验是将稀硝酸滴入石灰水中
②该中和反应生成的盐属于硝酸盐
③a、b两点对应溶液中含有一种相同的溶质
④c点对应溶液中所含Ca2+与OH﹣的个数比是1:2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填序号)。
(2)溶液变为蓝色的是______(填序号),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铜与硫酸真的不能反应吗?
(查阅资料)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SO2能与碱溶液反应
④SO2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
(进行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K,发现D中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收集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中有明显现象后,关闭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有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长颈漏斗内液面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则B中盛放的液体为______(填序号)。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饱和石灰水D.饱和NaHSO3溶液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A中溶液仍然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第二组同学做完A实验后溶液呈无色,用微观理论解释A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2)第三组同学做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B实验全过程的操作及现象如表:
步骤:第一步:打开_________关闭________
现象:气球膨胀
第二步:__________
气球又收缩至原来状态
(3)请写出导致气球膨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红将以上同学做的A、B两个实验的废液均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混合后的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大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如图2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①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然为红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如果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拓展提高)②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__。
5、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
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相似,已知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进行猜想:
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另一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______。
______
有氧气生成
2、______
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
(3)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运鱼苗时,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若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但CO2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 鉴别 H2SO4溶液和 NaCl 溶液,H2SO4溶液显酸性,NaCl 溶液显中性,若取样,滴加酚酞溶液,两溶液都是无色,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C. 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符合题意;
D.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因Fe不溶于水而CuSO4能溶于水,所以可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再将滤渣烘干得到Fe,蒸发滤液得到CuSO4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过量氯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引入新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4、D
【详解】
A、一氧化碳与氢气均会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所以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与木炭粉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鉴别两者,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氯化氢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能用此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故选项错误;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与之反应,可以证明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5、D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加热时碳酸分解,使溶液变为紫色(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故A错误;
B、铝的熔点为660℃,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其熔点高于铝,故熔化而不滴落,不会剧烈燃烧,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生成黑色固体,故C错误;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二氧化碳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上面造成液滴飞溅,操作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先将试管横放或稍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竖立起试管即可,操作正确;
D.蒸干滤液时要在蒸发皿中进行操作,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操作错误;
故选C。
【点睛】
7、C
【详解】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A 、食醋是乙酸和水的混合物;故A不符题意;
B、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题意;
C、液氧中只有氧气,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固体包括锰酸钾、二氧化锰,属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A、氮气作为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利用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电光源,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做灭火器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但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加热食物,是利用了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 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为 0~14 。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pH =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 溶液碱性越 强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四种物质中pH最小的最小的是酸奶,所以四种物质中酸性最强的为酸奶,故选A。
10、C
【详解】
A、食盐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与碳酸钙不能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应用稀盐酸,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B、夜间家里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C、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所以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定期喷涂油漆,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选项做法正确;
D、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而使药效降低,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NaOH
(2)CO
(3)CaO
(4)Ca(OH)2
【解析】
(1)
工业上可用于制造肥皂的碱是上述几种元素中的钠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2)
常用于冶金工业的化合物是上述几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故填CO。
(3)
上述几种元素中的钙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钙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所以氧化钙可用于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故填CaO。
(4)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上述几种元素中的钙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2、
(1)CO2+Ca(OH)2=CaCO3↓+H2O
(2)3HCl+Al(OH)3=AlCl3+3H2O
【解析】
(1)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舒平,即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AlCl3+3H2O 。
3、红 CO2+H2O=H2CO3 紫 H2CO3=CO2↑+H2O 碳酸钙CaCO3 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详解】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溶液变为红色,反应的方程式是CO2+H2O=H2CO3,加热后,碳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所以溶液呈紫色,反应的方程式是:H2CO3=CO2↑+H2O;
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成分主要是CaCO3,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
(1) 过滤 铝制鼻夹
(2) +1 HClO
(3) Al(OH)3 1:32
【分析】
(1)
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起到的作用与过滤类似。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口罩中的铝制鼻夹,属于金属材料。
(2)
次氯酸钠中钠为+1价氧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氯的化合价为+1价。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在NaClO+CO2+H2O=NaHCO3+X,中反应前后除X外相差1H、1Cl、1O,可得X的化学式为HClO。
(3)
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氢氧化铝中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是碱。化学式
磷酸二氢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4)=1:32。
【点睛】
在化合物中 ,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5、Na2SO4 9.2
【详解】
PH=7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此时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化学式Na2SO4。
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与硫酸钠中钠元素质量相等,硫酸钠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与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相等。
设钠元素的质量为x
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9.2g
【点睛】
三、计算题
1、
(1)Na+、H+、Cl-
(2)0.8
(3)
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x=0.73g
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1)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a点溶液的pH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