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唱歌 阳关三叠教案
展开《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感受朋友情深。
3、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搭配情境,结合文学,张开想象的翅膀,体验情境音乐的气质与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难点:体验音乐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即兴创作(出示一组离别图片):如果你是作曲家或诗人请为这组图画配上诗或音乐,你会用什么什么古诗或乐器。(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有的唱,有的朗诵等。)
古今描写离愁别绪的音乐很多。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
二、新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李白,杜甫,。。。。。。师吟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生:王维《相思》。那么请畅谈你心目中的王维。
⑴众生简介王维的生平。教师小 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适合用音乐去表达。
2)提问:
1)、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朋友情深)
2) 师生讲述古代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高山流水的故事》《管鲍之交》
2)、演奏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出示古琴图片)。古琴在历史上一直称作“琴”,后来又名“七弦琴”(典故)。“古琴”的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古琴是谁发明的,生答:伏羲。由外侧向内依次名一弦、二弦……七弦。定弦则外侧弦音最低,内侧弦音最高。琴底则有两个出音孔,右面称作“龙池”,左面称作“凤沼”。历代古琴曲流传至今有百余种琴曲谱集,载有六百多种、三千多首不同版本的乐曲,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音乐遗产。)
3) 音乐给你带来的情绪感受是怎样的?(哀婉、缠绵、含蓄)
4)何谓文人雅乐
2、欣赏女生独唱《阳光三叠》
说到情感,应该讲所有的艺术都能表达情感。但是,各种艺术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是各不相同的,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有时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才有古人如下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应该说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方面已经够的上是精品之作,但后人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古人把朗诵诗句称为吟诗,给诗句加上了节奏和韵律。今天也学一下古人,唱唱这首歌曲。
⑴乐曲简介
《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歌曲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种琴歌。
1)“三叠”——将其中诗句反复咏唱三段。《阳关三叠》分为上下两个阕。上半阕是王维的原诗,下半阕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请思考:
a 四句诗句的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b 歌曲中最有激情的是哪几句?请哼唱……
c 歌曲的旋律是否表达了诗意?
d 学唱诗四句。随琴模唱,以“呜”带出。
e此曲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哪些特点?艺术表现力如何?(力度强弱对比很明显,速度处理以中、慢速为主。)
正因为这些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把情感渲染的更充分。
女生独唱:《阳关三叠》结合歌词和旋律去感受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师生共同赏析三叠中的部分片断。
①浅析第一叠上半阕的旋律和下半阕的诗词内涵。
第一句是开始句,称作“起”句,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行,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相同,可称之为“承”句。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对比。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形成头尾呼应,故可称之为“合”句。
A 知识点:“起、承、转、合”是旧时写作诗文的结构章法,也是我们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B 让学生共同演唱以上四句。
下半阕开始就是八度跳进,音乐情绪趋向(激动),与上半阕旋律的(平稳)进行形成对比。
问题:(“宜自珍”——惜别)
问题:“泪沾巾”——忧伤)
问题:“尺素申”——期待)
让学生对《阳关三叠》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针对朋友送别场景感受朋友情
五.拓展:情境音乐选择(为诗歌选择适合的情境音乐)
1播放《狮子王进行曲》
2播放《神秘花园》
六:结束课堂:小游戏播放歌曲《谢谢你》
反思:1.课的导入可以再次烘托亲情,引起学生对妈妈的眷恋之情。
2.在旋律的教唱更详细,更加熟悉旋律。
3.教学语言应更加通俗化。
音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华夏古乐演唱☆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华夏古乐演唱☆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评价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花城版第1单元 神州古韵编钟低、中、高音的音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花城版第1单元 神州古韵编钟低、中、高音的音响教学设计,共2页。
音乐八年级下册编钟低、中、高音的音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八年级下册编钟低、中、高音的音响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音乐故事之一——古老的骨笛,音乐故事之二——神奇的编钟,音乐故事之三——孔子与《诗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