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882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882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882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燃放烟花爆竹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C.鞭炮的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碳粉
D.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3.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
4.下列四个化学反应,其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同,该化学反应是
A.碳酸分解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C.白磷自燃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6.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加澄清石灰水D.插入燃着木条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8.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10.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11.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1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密度B.可燃性C.溶解性D.能否与水反应
1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B.硫粉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二、填空题
14.市场上有一些充气包装的食品(见下图)。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袋内充的是什么气体呢?
(1)小明有两种猜想:A.二氧化碳(CO2);B.氧气(O2)。请判断哪种猜想更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想出了证明猜想的方法,请简要写出小明的实验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燃烧: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
16.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愿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PM2.5是指大气中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 B 汽车尾气排放 C 阳能发电
雾霾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使用PM2.5口罩,该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作用。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___(写出两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少用一次性用品:纸杯、筷子、塑料袋等
B 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C 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17.小明同学做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
(1)图A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为了检验燃烧时的生成物,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图B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
(3)写出图C中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小明实验过程中,发现C中集气瓶底炸裂,分析原因是______。
(4)图示三个燃烧反应的共同点是都是______(写一条)。
三、计算题
1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8 L氧气。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空气____L,在标准状况下,所需空气的质量为___g。(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 g/L,计算结果取整)
19.在实验室加热3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_____。
(3)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8L氧气,则成年人每分钟大致需要空气_____L;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_____g,所需空气的质量为_____g。(O2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精确到0.1)
20.一名九年级学生呼吸时,每天需从空气中得到5 升氧气,则他一天可呼吸多少升空气?
21.甲、乙实验小组分别利用2g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见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实验中铜粉的氧化情况,将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全部取出,经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后,得出甲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0.08g,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0.12g。
(1)根据甲组实验数据,计算铜的氧化率(被氧化的铜的质量占原铜粉的百分比)。(写出计算过程)
(2)兴趣小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甲组实验数据更接近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组差异较大。你认为乙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B
6.D
7.C
8.B
9.D
10.C
11.C
12.B
13.C
14.(1)A。因为氧气会使食品中某些成分氧化,氧气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而二氧化碳相反,可以防止食品氧化,抑制微生物生长 (2)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猜想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15.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16.(1)小于 (2)C 吸附 (3)SO2;NO2 (4)B
17.(1)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未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都是氧化反应(合理即可)
18.(1)40;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空气的体积为:8 L÷=40 L 51.6;在标准状况下,成年人每分钟大约所需空气的质量为:1.29 g/L×40 L=51.6g。
19.(1)9.6;
(2)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故成年人每分钟大致需要空气8L÷21%≈38.1L;
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1.429g/L×8L≈11.4g;
所需空气的质量为1.293g/L×38.1L≈49.3g
20.解:5 升÷21%≈23.8升
答:他一天可呼吸约23.8升空气。
21.(1)铜的氧化率为3.2%。
(2)乙实验小组实验时装置漏气,导致瓶外空气进入,进入的氧气与铜反应,使实验数值偏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综合类,共3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专2 推断题,共3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专1 图像题,共3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