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海上日出 |人教(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63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海上日出 |人教(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63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海上日出 |人教(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63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共8页。
1.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一刹那”“分辨”等词语。
重点、难点
1.通过重点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①开篇说“我常常早起”,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②“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呼应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语?“只听见”“机器的声音”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③“转眼间”说明了什么?“红霞”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给人怎样的感觉?]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④“我知道”与第1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照应?“目不转睛”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日出前天空的变化。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❶地,使劲向上升。 [⑤“负着什么重担”“一纵一纵地”“使劲”等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❷,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句导读:太阳尽管吃力,但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冲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芒。“圆东西”写出了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❸出 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句导读:这句话描绘了天空有薄云时的日出景色。此时看到的是阳光透过云缝直射水面的景象:天空、水面一片亮光。][⑥为什么会出现水天相连的现象?]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⑦“镶”字写得较形象,请你具体解释一下。]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⑧“透”“染”二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句导读:作者直接抒怀,写太阳把周围的一切都照亮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我”在有云的天气看到的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⑨用这句话结尾有什么好处?]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❸分辨:区分;辨别。
⑥“直射”说明这种现象是阳光在云层较薄的时候照射海面的情况。由于阳光灿烂,水天一色,因此难以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⑦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这一奇特美丽的景象,也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光芒不可阻挡。
⑧“透”是讲太阳逐渐从黑云中露出,出现在天空;“染”字写出了由于云朵的薄厚、颜色不同,阳光透过形成颜色的不同,就像用染料着色一样。
⑨重点句解析:作者采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海上日出”这一雄伟壮丽而又少见的伟大景象。作者在赞颂太阳透出黑云重围给大地带来强烈的光芒和力量时,也表达了自己欢欣鼓舞、无比激动的心情。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不怕艰难险阻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一刹那”“分辨”等词语。
3.初步感受海上日出壮丽的景象。
一 简介作者及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鲁迅赞扬他是一位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80年代以后被誉为“文坛泰斗”。2005年逝世。
每当人们来到海边,总忘不了早早起来看海上日出。那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呢?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你们不仅会如同亲眼看见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而且会被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生动描述所折服。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画,看一看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二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练习口述图意
1.老师提示学法。
先整体观察,再仔细观察细微部分,最后再回到整体印象。练习边观察边叙述。
2.检查交流。
课文的插图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太阳刚刚从海面上升起时的景象,图的下方全是海水,说明这是在海上看日出。太阳比较接近海面,红而圆,没有夺目的亮光,说明太阳刚刚升起。
三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示学法。
(1)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边读边想边批画。
2.检查交流初读情况。
(1)检查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刹”的左下边不要写成“木”。
“辨”的中间是“ ”。注意与“辫”“辩”“瓣”区分。
(2)检查交流学习新词的情况。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睛,眼珠。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刹”也读shā,如:刹车。
夺目:(光彩)耀眼。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四 理清课文层次
按照时间顺序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我”在有云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第二课时
1.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
一 导入
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那么,今天我们就伴着优美的乐曲,把你想象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用你的画笔描绘出来。
二 读课文,听音乐,想象作画(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勾勒出来。(放音乐)
2.边画边悟,然后用一两句话描绘所画出的图画。
3.互相评画,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1)一纵一纵:缓慢的状态。(“一纵一纵”读得语速要慢。)
(2)冲破:速度快。(“冲破”要读得有力、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
(3)一刹那:时间极短。(“一刹那”要加重语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段描写突出了“海上日出”的什么特点。(颜色、光线变化多、快。)
5.看录像,加深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印象。
6.有感情地读课文,修改自己的图画,积累自己喜爱的句子。
三 读课文,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相互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景象,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描写了“云薄”“云厚”两种情况。)
2.再读课文,找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云薄”和“云厚”。
云薄:阳光透过云缝射到水面上。
云厚:黑云,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染:云朵的薄厚颜色不同,阳光透过时形成的颜色就不同,像染料染过一样。
3.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吗?
(说明作者对海上日出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前面的“常常早起”相呼应。所以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四 品味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是什么句型?(反问句。)
2.对“奇观”的理解: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3.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之情。)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或感叹句,指名读。几种表达方法哪种好,为什么?(反问句更好,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1.在课的设计上教师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一般都有看日出的体验,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感悟。
1.看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光芒光亮亮光光彩
(1)一刹那间,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它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2)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彩—(光芒)分辨—(辨别)转眼间—(一刹那)
范围—(界限)奇观—(奇景)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4.请分析下列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并按要求做题。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哪!
你觉得哪句好呢?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好天气
伟大的奇观 有薄云 热爱大自然
有黑云
一 作者资料库——巴金
巴金(1904~2005),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他的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长篇小说和数量可观的短篇小说。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有《巴金全集》行世。
二 如何进行观察写景物
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能把很平常的事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那是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作者在这里观察得很仔细,并且联想丰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很快就能联想到当时的情景,这就是最引人入胜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细心观察,还要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把景物写逼真,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读入手,明确目标,激发兴趣,初读课文,随文入境,品读课文,拓展延伸,说话训练,小结课堂,升华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