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热点17 机械振动 机械波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热点17 机械振动 机械波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Hz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图1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
答案 D
解析 因为波长与孔的尺寸差不多,所以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A正确;波通过孔后,波速、频率、波长不变,则挡板前后波纹间的距离相等,B正确;如果将孔AB扩大,孔的尺寸大于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正确;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根据λ=eq \f(v,f)知,波长减小,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错误.
2.(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一模)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利用那里的实验室中DIS系统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然后通过互联网交流实验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了如图2甲所示的T2-L图像.另外,去“复旦大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甲图中“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A
B.甲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的倒数
C.由乙图可知,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3∶2
D.由乙图可知,t=1 s时b球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答案 D
解析 根据T=2πeq \r(\f(L,g)),得T2=eq \f(4π2L,g),知图线的斜率k=eq \f(4π2,g),图线B的斜率较小,则图线B对应的重力加速度较大,可知甲图中“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像是B,故A、B错误;周期等于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由题图乙可知,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故C错误;由题图乙可知,t=1 s时,b球处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D正确.
3. (2019·北京卷·13)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b、c,则( )
图3
A.此刻a的加速度最小
B.此刻b的速度最小
C.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此刻b向y轴正方向运动
D.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 C
4.(2021·重庆市高三上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如图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位于坐标原点O的振源振动产生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振幅为A,M、N为x轴上相距d的两质点.t=0时,振源开始沿-y方向振动;t=t0时,振源第一次到达y=A处,此时质点M开始振动;当质点M第一次到达y=-A处时,质点N开始振动.则该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
图4
A.eq \f(d,t0) B.eq \f(2d,t0)
C.eq \f(3d,t0) D.eq \f(4d,t0)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eq \f(3,4)T=t0,故T=eq \f(4,3)t0,所有质点起振方向与波源相同,故从M传到N所需要的时间为eq \f(T,4)即eq \f(1,3)t0,则有v=eq \f(d,\f(1,3)t0)=eq \f(3d,t0),故选C.
5.(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期末)如图5甲,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从t=0时刻开始计时质点P运动的v-t图像,沿y轴正向为振动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
A.该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该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的速度为1.25 m/s
C.t=0时刻质点P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eq \r(2) cm
D.从t=0开始,经过2 s,质点Q将沿x轴移动2 m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图甲、乙可知,该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A错误;由题图可知波长λ=4 m,周期T=4 s,则有v=eq \f(λ,T)=1 m/s,所以B错误;由题图乙知P点经过0.5 s时达到最大的速度,P点运动到平衡位置,此时P点振动了eq \f(1,8)个周期,则P点在t=0时刻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Asin ωt=2sin eq \f(2π,8)=eq \r(2) cm,所以C正确;质点只能在平衡位置做上下振动,不会随波迁移,所以D错误.
6.(2021·山东淄博市一模)如图6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两个沿z轴方向(垂直xOy平面)做简谐运动的点波源S1(1,0)和S2(5,0),振动方程分别为zS1=Asin eq \b\lc\(\rc\)(\a\vs4\al\c1(πt+\f(π,2)))、zS2=Asin eq \b\lc\(\rc\)(\a\vs4\al\c1(πt-\f(π,2))).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 m/s,两列波在点B(5,3)和点C(3,2)相遇时,分别引起B、C处质点的振动总是相互( )
图6
A.加强、加强 B.减弱、减弱
C.加强、减弱 D.减弱、加强
答案 B
解析 由于C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两列波从波源传到C点的路程差为ΔsC=0,为波长的整数倍,由两波源的振动方程可知两波的振动方向相反,所以C为振动减弱点,则A、D错误;两列波从波源传到B点的路程差为ΔsB=eq \r(32+42) m-3 m=2 m,由振动方程可知两列波的振动周期为T=eq \f(2π,π)=2 s,波长为λ=vT=1×2 m=2 m,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B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所以B点为振动减弱点,所以B正确,C错误.
7.(多选)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y=5sin (eq \f(π,2)t),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2 m处,波形图如图7所示,则( )
图7
A.此后再经6 s该波传播到x=24 m处
B.M点在此后第3 s末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D.此后M点第一次到达y=-3 m处所需时间是2 s
答案 AB
解析 波的周期T=eq \f(2π,ω)=eq \f(2π,\f(π,2)) s=4 s,波长λ=8 m,波速v=eq \f(λ,T)=2 m/s,则再经过6 s,波传播的距离为x=vt=12 m,该波传到x=24 m处,选项A正确;M点在此时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此后第3 s末,即经过了eq \f(3,4)T,该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B正确;因波传到x=12 m处时,质点向y轴正方向振动,故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C错误;M点第一次到达y=-3 m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小于eq \f(T,2)=2 s,选项D错误.
8.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下3月一模)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8所示,质点A、P、B、C对应x坐标分别为1 m、1.5 m、3 m、4 m.从此时开始,质点C首次到达波峰的时间比质点P首次到达波峰早了0.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向下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5 Hz
D.之后的0.4 s内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10 cm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质点C比质点P首次到达波峰早了0.5 s,所以C点应向上振动,P点应向下振动,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向上,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B错误;C比P超前运动eq \f(5,8)个周期,即eq \f(5,8)T=0.5 s,质点振动周期为0.8 s,波源振动的频率为1.25 Hz,故C错误;由题图知振幅A=5 cm,周期T=0.8 s,之后的0.4 s内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s=2A=10 cm,故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新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机械振动机械波,文件包含机械振动机械波解析版pdf、2024年新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机械振动机械波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17 机械振动机械波 光学(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谐运动的特征,波的形成、传播与图象,振动与波两种图象综合问题,波的特有现象和电磁波,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7 机械振动机械波 光学(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7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解析版doc、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7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