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劝学 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劝学    教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劝学    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
    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
    1.讲解第一自然段。
    (1)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深寒曲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
    取为輮
    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这一分析推理的过程用图示可表示为:(略)
    “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车柔、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分析过程,同样可以用图示表示:(略)
    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3)总结本段中心思想。
    明确: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4)词语:輮、槁暴受就中
    3.讲解第三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请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4)词语:致绝假
    【作业布置】
    背诵前面学过的几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1.讲解第四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词语:跬镂一焉
    二、总结全文。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三、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的特点。
    四、完成习题
    五、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读懂原文,积累相关文言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此基础上,将背诵全文。
    背诵课文时间:30分钟。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业布置,第二课时,教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要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