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游沙湖》测试(2)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游沙湖》测试(2)第1页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游沙湖》测试(2)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游沙湖》测试(2)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游沙湖》测试(2),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而颖悟绝人 绝:超过
    B.辄深了人意 了:了解
    C.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临:临近
    D.是日剧饮而归 剧:急促
    解析: D.剧:痛快、畅快。
    答案: D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善医而聋,是日剧饮而归)) B.eq \b\lc\{\rc\ (\a\vs4\al\c1(余以手为口,以吾一日长乎尔))
    C.eq \b\lc\{\rc\ (\a\vs4\al\c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因往相母,得疾 )) D.eq \b\lc\{\rc\ (\a\vs4\al\c1(遂往求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解析: D.均为连词,于是、就。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介词,用/介词,因为。C.动词,辅佐/动词,察看。
    答案: D
    3.下列有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庞安常这样一个“异人”,可记的事迹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其实也是为了写自己。
    B.“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两句,正面运用乐府古辞句意。作者病好了,又看见兰溪水向西流,很有感触,所以这样说。
    C.“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D.本文笔法自由,行文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解析: B.应该是“反用乐府古辞句意”。
    答案: B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察看田地的好坏,得了病。
    (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二)阅读《苦斋记》,完成5~9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中:中间
    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C.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坐:安坐
    D.运穷福艾 艾:尽,停止
    解析: A.中:受到。
    答案: 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剑溪之水出焉,得其尤绝者家焉)) B.eq \b\lc\{\rc\ (\a\vs4\al\c1(其槚荼亦苦于常荼,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eq \b\lc\{\rc\ (\a\vs4\al\c1(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eq \b\lc\{\rc\ (\a\vs4\al\c1(刘子闻而悟之,父母者,人之本也))
    解析: A.焉:兼词,于此。B.于:介词,比/介词,到。C.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D.之: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答案: A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苦乐相生”的一组是( )
    ①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③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④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⑤彼之苦,吾之乐⑥彼之乐吾之苦也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解析: 排除①②。
    答案: B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把它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B.“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与景与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解析: D.人们的“苦乐观”,往往由于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答案: D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陨箨以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匡山的四面,像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
    (2)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
    (3)我听说井水因甘甜而干涸,李子因苦涩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宝绘堂记
    □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解析: 信息源在第③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答案: 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eq \b\lc\{\rc\ (\a\vs4\al\c1(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eq \b\lc\{\rc\ (\a\vs4\al\c1(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eq \b\lc\{\rc\ (\a\vs4\al\c1(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C.前者为介词,“被”,后者为介词,“给、替”。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 C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 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解析: D项原文信息在第①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见,“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
    答案: D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然而到了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
    (2)别人所有的(书画),又担心他们不给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相关试卷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伶官传序》测试(2):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伶官传序》测试(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长恨歌》测试(2):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长恨歌》测试(2),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解释下列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湘夫人》测试(2):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湘夫人》测试(2),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