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练习二 |苏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629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计算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铺地锦”,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得数,能根据实际问题条件间的联系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考过程,正确解答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乘数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灵活地利用简便方法计算,提高乘法计算能力;能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收获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了解数学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认真计算和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和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地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练习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未尾有0的乘法计算和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的解决,今天我们练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能进一步应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二、计算练习
1、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并呈现得数。
选择2-3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笔算。
(1)做练习二第2题前两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第一小题是怎样算的? (检查竖式和笔算过程>
积里为什么会有两个0?
第二小题计算对不对? 这里积的未尾哪个0是算出来的,哪个0是添上的?
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方便?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
指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对位相乘,乘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注意有时0前面的数相乘得数末尾是0的,同样要看乘数里有几个0.在乘得的数后面再添上几个0。
(2)做练习二第2题后两题。
让学生独立笔算,指名板演。
提问:这两题的乘数有什么不同?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说明:不管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要乘数末尾有0,都可以把0前面的数先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上几个0。
三、解决实际问题
做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
引导: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准备怎样想?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把你的分析说给大家听-听。
你分析时应用了什么策略?
说明:找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出什么,可以一-步一步地确定解题过程,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2)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分步板书算式和得数)
提问:这里每一步是怎样想的,求出的是什么?
说明:这里先求松树的棵数,再加柏树的棵数,得出的就是松树和柏树一共的棵数。
2、做练习二第4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明确:每盒茶杯有6个,每个售价4元,买3盒一共要多少元?
引导:你能从条件想起,说说可以怎样想吗?自己试着说说看。
交流做法。
交流:第一种解法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有些实际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要能灵活地找有联系的条件,发现不同的解法。
3.做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一层有几排,每排有几箱,有几层,要求一共有多少少箱苹果。 ;
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有几种不同算法? (板书不同算法的算式)
指出:算这堆一共多少箱,只要把每层堆放的排数.每排箱数和层数三个量连乘,就能算出结果。
4.做练习二第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解答。
提问:想想,这道题有几种解答方法?你是怎样解答的? (板书算式)
还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板书另两种算法)
引导:联系条件想一想,这三种不同解法里,每一步算的各是什么? 大家一边想一边在心里对自己说说。
交流;第一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另外两种解法也能这样说一说吗?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说明:解答实际问题,要清楚自己每一步算的什么,是不是符合解答的要求,这样才能把题算对。
四、了解“铺地锦”
了解竖式。
出示62×37,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得数。
教师和学生一起按竖式板书、笔算,得出积是2922。
提问:这里分几步算的?
谈话过渡。
引导:我们现在这样的计算,用的是竖式笔算。像计算62×37,是用37里的“7”和"3”分开和62乘,然后相加的。那在历史上很远很远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明朝时候就记录了一种叫“铺地锦”的算法。那是怎样算的呢?
请大家阅读第14页"你知道吗”,看看你能不能看懂是怎样算的。大家自己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里商量。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解释。
解释算法。
提问:“铺地锦”是利用什么来算乘法的?你看懂这种的算法了吗?
画出方格.逐步解释算法,了解“铺地锦”的计算过程。
引导:你看看,这里先用37里的哪个数乘62?再用哪个数乘62?最后是怎样加的,相当于竖式里的哪一步?
说明:我们的先人很聪明,其实这种“铺地锦”的算法,和今天竖式笔算的原理是相同的,也是把37里的“3”和“7”分开和62乘,斜对着的数就是乘得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最后相加就能得出积,这一步和竖式里最后一步加法的意思是相同的,只是把进位的数易外写在表里,最后一起加的。
五、练习总结
1.总结交流。
提问: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或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2. 完成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6、8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练习二_苏教版,共3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对单元内容的要求,单元内容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师点拨提升,挑战自我,全课小结,梳理知识,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设计,共2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