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人教版
展开1.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祖先不同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脑发育程度不同
2.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B.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C.从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可看出,她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D.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3. 科学家的观点都是根据事实提出来的,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区别事实和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 )
A.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C.人是由女娲和上帝创造的
D.亚洲直立人是从美洲迁移过来的
4. 2019年4月1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一个小生命降生了,他的妈妈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他也是我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自然受孕和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那么“试管婴儿”和“试管婴儿二代宝宝”受精部位分别为( )
A.输卵管、试管B.试管、输卵管
C.试管、试管D.输卵管、输卵管
5.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B.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C.男性的附睾的主要功能是贮存精子
D.胚胎发育到第19周左右,开始呈现人的形态
6. 人的生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其中,有一个阶段被比喻为“一粒种子落到土壤中”。这粒“种子”和“土壤”分别是指( )
A.受精卵 子宫内膜B.受精卵 输卵管
C.胚泡 子宫内膜D.胚泡 输卵管
7. 输卵管结扎手术对女性身体造成的影响是( )
A.不能产生卵细胞,不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
B.能正常产生卵细胞,不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
C.能正常产生卵细胞,女性的第二性征改变
D.不能产生卵细胞,女性的第二性征改变
8.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育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理想
B.应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
C.大脑开始发育,性器官开始形成并发育成熟
D.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9. 下列结构中哪些是消化腺( )
①肝脏 ②肠腺 ③胃 ④小肠 ⑤胃腺 ⑥咽
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②④⑤
10. 如图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1”能出现在消化道的( )部位?
A.口腔B.胃C.小肠D.口腔和小肠
11. 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
B.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是肝脏
C.若①为肠腺,则②含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为氨基酸
12. 医生从有病人的消化道内提取样本,经化验样本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无机盐、酶、水、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你认为这是从消化道的哪段提取的( )
A.食道B.胃C.小肠D.大肠
13. 有些对胃具有较大刺激作用的药物常常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原因主要是( )
A.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可顺利经胃进入小肠
B.为了入药方便,便于吞咽
C.让药物在胃中慢慢地渗透出来,减轻突然的刺激
D.以上几点都对
14. 表中是甲、乙、丙、丁四种食物(各100克)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可知( )
A.表中所列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只有糖类
B.夜盲症患者应多吃食物甲
C.坏血病患者应多吃食物乙
D.食物丁更有助于病人伤口修复
15. 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B.燃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剩余的灰烬是无机盐
C.设置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D.实验所测得的能量等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16. 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每日三餐要按时进餐,晚餐不能吃太饱
B.已变质的食物必须锅内蒸煮后才能食用
C.有包装的食品,不一定是安全的
D.鲜艳的蘑菇一般含有毒的物质
17. 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呼吸道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从而减少对肺的刺激
C.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经过呼吸道的处理也不能完全被清除
D.从肺中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氧气含量高
18. 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的是(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 ④气管内的纤毛 ⑤鼻腔黏膜内的嗅觉细胞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19. 痰生成的部位是( )
A.鼻腔B.喉C.气管和支气管D.食道
20. 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模拟吸气过程B.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C.①和②分别是气管和肺D.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21. 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B.
C.D.
22. 下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④C.①和③D.③和④
2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很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小肠周围都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B.小肠绒毛、根毛、肺泡通过增大表面积利于物质吸收或交换
C.胚盘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24. 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
B.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C.图甲曲线ce段表示呼气
D.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25. 中考体测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表示某学生 在体测过程中平静和剧烈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状态时,呼吸作用更强
B.曲线A中呼吸频率为24次/分钟
C.曲线B为剧烈运动状态
D.曲线B中,第10秒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
二、判断题
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________(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
下面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请用线将它们连起来。
(1)蛋白质 A.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必需从食物摄取的有机物
(2)水 B.人体如果缺少这类物质,就可能会患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3)无机盐 C.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4)维生素 D.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四、解答题
完成下面的概念图。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阅读材料,依据图一至图三所示,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图一的________层含量最多(填标号),这类营养物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图三中的X,则X为________,脂肪的消化部位是图二的________(填标号)。
(2)图三中的消化液③不含消化酶,它是由图二中的[ ]________分泌的,能消化食物中的________,该消化液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属于________消化(填:物理性或化学性)。
(3)图一的________层食物富含蛋白质(填标号),是青少年发育不可缺少的,图三中的五种消化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无机盐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若儿童饮食中长期缺钙会患________。
(5)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应摄入全面的营养,不能偏食挑食。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午餐食谱,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鸡蛋、面包、火腿肠、烧鸡
B.牛肉、排骨、菠菜、苹果
C.土豆、馒头、番茄、玉米
D.瘦肉、油麦菜、米饭、牛奶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适合图一的名称是________示意图,该图中可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有________。
(2)最适合图四的名称是________示意图。
A.小肠皱襞B.小肠绒毛C.毛细血管
(3)图四中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由__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小肠还有哪些特点有利于该过程的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二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三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请回答:
(1)图一中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 ]________,进食时边吃边笑,吞咽时[ ]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2)当图一中的8收缩时,其顶部会________,对应图二所示曲线中的________段。
(3)图三中的B指的是________,它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穿过________层细胞,最终在组织细胞中参与________,释放出的________用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4)图三中的②称为________,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不经过①的有机物是________。
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该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________。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_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将上表实验方案中的A处进行补充完善:________。
(4)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表示馒头中淀粉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在[ ]________中被消化的,在该结构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析】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是近亲,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人与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
B.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B正确;
C.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C正确;
D.由于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D正确。
故选:A。
2.
【答案】
D
【考点】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起源与发展历程中的相关事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并学会合理运用。
【解答】
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因为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A正确。
B.食用烤熟的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B正确。
C.“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C正确。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因为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逐渐进化为直立行走,D错误。
故选:D。
3.
【答案】
B
【考点】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首先明确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正确区分推测和事实。
【解答】
解:观点只是一种推测,而事实则是已经证明的或有证据的事件。
A.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A不符合题意;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属于客观事实,B符合题意;
C.人是由女娲和上帝创造的,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C不符合题意;
D.亚洲直立人是从美洲迁移过来,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答案】
B
【考点】
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试管婴儿”的知识,掌握胎儿的发育受精和发育的场所。
【解答】
解: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可见,“试管婴儿”的生命始于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试管,试管只是初期发育的场所,但其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子宫中。
“试管婴儿二代宝宝”受精的过程: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
故选:B。
5.
【答案】
D
【考点】
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解析】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其中睾丸是主要的性器官;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
【解答】
解:A.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A正确。
BD.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所以输卵管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B正确、D错误。
C.男性的附睾的主要功能是贮存精子,C正确。
故选:D。
6.
【答案】
C
【考点】
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解析】
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答】
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所以人的生殖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可见这粒“种子”和“土壤”分别是指胚泡、子宫内膜。
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知识,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
解:输卵管结扎是切断女性的输卵管并结扎,使卵细胞不能与精子结台,卵细胞被身体吸收;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除产生卵细胞之外,还能够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因此输卵管结扎手术(使输卵管不输送卵细胞到子宫)对女性身体造成的影响是:能正常产生卵细胞,不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
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青春期的发育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并学会合理运用。
【解答】
解:A.青春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把自己旺盛的精力、多样的兴趣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A正确。
B.青春期要正确认识自已,正确对待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B正确。
C.青春期时,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而大脑在胚胎发育时期就开始逐渐发育,C错误。
D.青春期时,男性性器官开始发育,并分泌雄性激素,开始产生精子和出现遗精现象;女生卵巢质量增加,并分泌雌性激素,开始产生卵细胞和出现月经现象,D正确。
故选:C。
9.
【答案】
A
【考点】
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解析】
(1)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解答】
解:①肝脏分泌胆汁、②肠腺分泌胰液、⑤胃腺分泌胃液,都属于消化腺,而③胃、④小肠、⑥咽都属于消化道。
故选:A。
10.
【答案】
D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解答】
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剪刀1发挥作用的过程表示淀粉在口腔和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剪刀2发挥作用表示麦芽糖和淀粉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故选:D。
11.
【答案】
B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解答】
解:A.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A正确;
B.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B错误;
C.若①为肠腺,能够分泌肠液和胰液,则②是肠液和胰液,内含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C正确;
D.若④为毛细血管,氨基酸能够通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③能表示氨基酸,D正确。
故选:B。
12.
【答案】
C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在口腔中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唾液中的酶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和脂肪则没有分解。口腔里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进入胃,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的蠕动,食魔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由于提取样本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因此该消化道只能是小肠。
故选:C。
13.
【答案】
A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试题胃液内的胃蛋白酶只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将对胃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胶囊会完好的进入小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故选:A。
14.
【答案】
D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解:A.表中所列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和糖类,A错误。
B.夜盲症是体内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甲食物中含维生素A较少,丙食物中含维生素A较多,应多吃丙食物,B错误。
C.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甲食物含维生素C较多,应多吃甲食物,C错误。
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食物丁含蛋白质较多,因此食物丁更有助于病人伤口修复,D正确。
故选:D。
15.
【答案】
D
【考点】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
【解答】
解:A.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等,A正确。
B.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或糖类、脂肪、蛋白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无机盐,B正确。
C.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C正确。
D.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所测得的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D错误。
故选:D。
16.
【答案】
B
【考点】
关注食品安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关注食品安全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解答】
解:A.每天要一日三餐,食物要多样化,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A正确;
B.已经变质的食物不能食用,即使蒸煮后,其品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也不能食用,B错误;
C.有包装的食品,不一定是安全的,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C正确;
D.蘑菇属于大型真菌,蘑菇有的有毒,有毒蘑菇菌面往往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D正确。
故选:B。
17.
【答案】
D
【考点】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解答】
解: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往往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A正确;
B.呼吸道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从而减少对肺的刺激,B正确;
C.呼吸道对对空气的处理是有一定限度的,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经过呼吸道的处理也不能完全被清除,C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但氧气含量依旧比二氧化碳的含量高,D错误。
故选:D。
18.
【答案】
B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
解: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①符合题意;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有温暖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对空气有清洁作用,③符合题意;
④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④符合题意;
⑤鼻腔上部黏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答案】
C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解答】
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故选:C。
20.
【答案】
B
【考点】
呼吸运动
【解析】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解答】
解:A.甲图中④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A正确;
B.乙图中④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B错误;
CD.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CD正确。
故选:B。
21.
【答案】
D
【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血液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
故选:D。
22.
【答案】
D
【考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点理解,是基础题,考生要熟记。
【解答】
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选:D。
23.
【答案】
C
【考点】
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与功能相适应的相关结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
解:A.肺泡、小肠周围都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物质的交换,A正确;
B.小肠绒毛、根毛、肺泡通过增大表面积利于物质吸收或交换,B正确;
C.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性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D正确。
故选:C。
24.
【答案】
B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本题考查了呼气和吸气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解:A.图甲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A错误;
B.图甲曲线ab段时,是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B正确;
C.图甲曲线bd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C错误;
D.图甲曲线de段时,是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D错误。
故选:B。
25.
【答案】
A
【考点】
呼吸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吸气与呼吸的状态变化,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状态时,呼吸频率快,呼吸深度较大,呼吸作用更强,A正确;
B.曲线A可以看出呼吸频率为27次/分钟,B错误;
C.曲线A为剧烈运动状态,曲线B为平静状态,C错误;
D.曲线B中,第10秒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D错误。
故选:A。
二、判断题
【答案】
√
【考点】
注意合理营养
【解析】
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解答】
解: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故题干说法正确。
三、连线题
【答案】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解答】
解:(1)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2)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在人体内含量最多;
(3)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4)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解答题
【答案】
A睾丸,B精子,C受精卵,D雌性激素,E卵巢,F胎盘
【考点】
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男性生殖系统包括A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其中A睾丸可以产生B精子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系统包括E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其中E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D雌性激素的场所,输卵管是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C受精卵的场所。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F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答案】
(1)E,葡萄糖,4
(2)[1]肝脏,脂肪,物理性
(3)B、C,②④⑤
(4)佝偻病
D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注意合理营养
【解析】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由中国营养学会推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行。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具有的生理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细胞中。图一表示平衡膳食宝塔,其中A是烹调油和食盐,B是奶类和豆类食物,C是鱼、禽、肉、蛋等食物,D是蔬菜和水果,E是谷类食物。图二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其中1是肝脏,2是胃,3是胰,4是小肠。图三表示营养物质消化过程图,其中①是唾液,②是胃液,③是胆汁,④是胰液,⑤是肠液;X是葡萄糖,Y是氨基酸,Z是脂肪酸和甘油。
【解答】
解:(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的。谷类食物中富含糖类物质,因此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图一的E(谷类食物)层含量最多。在口腔中一部分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口腔里的物质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进入胃,在胃里淀粉不被分解,随着胃的蠕动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多种消化液,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谷类食物中富含糖类物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图三中的X,则X为葡萄糖。脂肪的消化部位是小肠,初步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图三中的消化液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是由图二中的1肝脏分泌,能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该消化液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属于物理消化。
(3)图一的B、C层食物富含蛋白质,是青少年发育不可缺少的。图三中有①唾液、②胃液、③胆汁、④胰液和⑤肠液五种消化液,其中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有②、④、⑤。
(4)无机盐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若儿童饮食中长期缺钙会患佝偻病。
(5)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要达到合理营养,必须合理调配膳食,合理地摄入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A中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B中缺乏糖类物质,C中缺乏蛋白质类物质,D符合合理膳食的标准。
故选:D。
【答案】
(1)消化道,胃、小肠、大肠
B
(3)一,营养物质的吸收,成人小肠长5~6米,小肠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
解:(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图一是消化道示意图,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其中胃、小肠、大肠可以吸收营养物质。
(2)图四是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故选:B。
(3)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图)。小肠绒毛上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答案】
(1)[2]咽,[6]会厌软骨
(2)下降,bc
(3)氧气,2,呼吸,能量
(4)吸收,维生素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运动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1)食物由口腔经咽再进入食道,吸入鼻腔的空气经过咽再进入气管。图一中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2咽,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在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2)8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对应图二所示曲线中的bc段。
(3)图三中的B指的是氧气,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不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穿过2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图三中的②称为吸收,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不经过①消化的有机物是维生素。
【答案】
(1)唾液端粉酶,2,无唾液淀粉酶,淀粉无法被分解
(2)1和3
(3)2mL唾液
(4)X,[D]小肠,肠液、胰液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本实验是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表格展示该实验步骤,其中A填写2毫升唾液。图片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消化曲线图,其中A是口腔, B是咽和食道, C是胃, D是小肠, E是大肠;X是淀粉, Y是脂肪。
【解答】
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实验现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研究口腔对淀粉的硝化作用,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其中两者的区别是1号试管使用的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而2号试管使用的是清水,因此1号和2号试管的变量是唾液淀粉酶。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其中淀粉遇碘液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因此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 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2号试管,原因是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
(2)1号试管加入馒头蟹,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二者做对照实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分解的影响。
(4)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则说明1号试管和4号试管除了温度之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实验方案中的A处进行补充完善的内容是2毫升唾液。
(4)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因此图中A是口腔, B是咽和食道, C是胃, D是小肠,E是大肠。X在A口腔中开始消化,表示的是淀粉(馒头),其最终在D小肠中完全被消化吸收,小肠参与消化吸收淀粉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食物
糖类(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甲
18
6
3
220
0
乙
0.4
6
4
7
40
丙
48.2
38
40
12
0
丁
8.8
65
7
10
14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人教版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二(下)期中检测生物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二(下)期中检测生物试卷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