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4186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授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耕织图》,学习目标,新课探究,清朝开荒执照,推广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向日葵,一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1.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史实,了解清前期的兴盛。2.思考清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探究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清初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2)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3)人民的辛勤劳动
2.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湖北)
体现清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引种推广的意义:
1、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2、经济作物的引进,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3.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探究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传统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2)工场手工业: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是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
(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陆路和水运发达。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繁荣。(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画面描绘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清代画家徐扬,画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是研究乾隆盛世的重要史料,媲美《清明上河图》。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讨论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高产作物的推广,粮食产量增加,为人口增长奠定物质基础。
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课后活动:1.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1661年到177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1661年到177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主要因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关系。
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它们引种和推广,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主要经济成分( )A.商品经济 B.工商业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手工业的发展,二商业的繁荣,人口的增长,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马铃薯,湖广熟天下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材料分析,李自成起义,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