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5 孔乙己教学设计
展开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 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4.赏析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
【重点】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难点】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指《呐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鲁迅先生自己到底会怎样评价《孔乙己》这篇小说呢?这篇小说好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文本,揭开这个谜底。
二.出示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 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4.赏析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
三.读准下面词语:
荤菜 hūn cài 侍候shì hòu 绰号 chuò hà 伤疤shāng bā 笔砚bǐ yàn 惋惜 wǎn xī 夹袄jiá ǎ 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羼chàn水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间jiàn或 唠唠叨叨 lá la dā dā
词语:
阔绰:阔气。
间或:偶然,有时候。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君子固穷: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置辩,辩论。
颓唐:精神不振作。
四.课堂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感受构思之精巧。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完成预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孔乙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完成学习任务。
预设:
名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印象:好吃懒做 自欺欺人 可有可无 善良可爱 悲惨卑贱 受尽嘲笑 结局悲惨 寂寞悲凉……
2.跳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小说是用谁的口吻讲述的。
明确:
“我从十二岁起……”“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
小说是以酒店小伙计“我”第一人称的视角,要追忆的氛围中叙述故事的。
3.试换另外人物的视角讲故事,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
学生展示,体会第一人称的好处。
明确:
作者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3.小说讲述了孔乙己哪些故事?哪些是“我”亲见的?哪些是他人闲聊中了解到的?
学生阅读提炼。
明确:
我亲见事件:四个事件:
偷何家的书被取笑;孔乙己因没考上状元被质疑和嘲笑,以及教“我”“回”字的四种写法;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折腿遭到嘲笑,他在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
从他人闲聊中间接了解的事件:
孔乙的大致经历;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偷东西被打折腿。
4.梳理结构:
学生速读,梳理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2段:以“我”的口吻,描述了孔乙己的遭遇。
第一层:4-8段: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刻画孔乙己迂腐的性格,展示他的不幸遭遇。
第二层:9-12段:通过具体事件表现孔乙己命运的突转。
第三部分: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5.两千多字的短小篇幅,却囊括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请你根据前面的阅读感受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巧妙安排达到这一效果的?
小结:
小说采用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所以正面描述的只有发生在咸亨酒店的几个片段,而孔乙己读书科考、抄书营生、偷书被打等情节以插叙、转术的方式巧妙地呈现。小说只写了孔乙己一生中的几个片段,却写尽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巧妙的情节结构让小说具有张力。
活动二:细读探究:
默读第一部分,找一找有几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说一说这部分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环境。
学生阅读并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归纳小结:
一“短”一“长”,一“外”一“里”,一“站”一“坐”,形象地体现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写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做铺垫。
“……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渲染了一种冷漠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为主人公的出场创设了典型的生活环境,为下文写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
等级森严、世风日坏,国民精神麻木愚昧、空虚无情。
在这样的环境下主人公出场了。
五、小结:
咸亨酒店是人物活动的空间,孔乙己在这儿上场,他的悲剧人生也在这儿伴随着人们的嘲笑落幕。在鲁迅的笔下,鲁镇的咸亨酒店是旧中国社会的缩影:等级森严、世风败坏,国民精神麻木愚昧、空虚无情。这样的社会环境会催生出一个怎样的孔乙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孔乙己
鲁迅
第一部分: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序幕)
第二部分:4-12段:以“我”的口吻,描述了孔乙己的遭遇。
第一层:4-8段: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刻画孔乙己迂腐的性格,展示他的不幸遭遇。(开端、发展)
第二层:9-12段:通过具体事件表现孔乙己命运的突转。(高潮)
第三部分: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二.出示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 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4.赏析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赏析人物,感受描写之绝妙:
1.上节课我们知道,“我”亲见孔乙己有四次。细读孔乙己这四次出场,说一说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一形象刻画出来的?
学生活动,勾画人物描写片段,作批注,交流探究人物描写之妙。
分享探究成果。
归纳: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空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出现时的介绍,短短十七个字,便点出了孔乙己的尴尬处境。这十七个字是对孔乙己这个矛盾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的高度的形象的概括。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请你说一说这简短的外貌描写包含了哪些信息?
学生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归纳赏析:外貌描写。出场时运用了肖像描写,青白脸色,这是食不果腹的表征;皱纹间的伤痕是经常受人凌辱的记号;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岁月的记录,更是潦倒的象征;穿着长衫却又脏又破,这是贫穷的标记,也是不劳动的证明。(后文的长指甲,更说明他四体不勤)。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这里没有运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法,只用白描手法,却活画出了人物的肖像,文字是那样简练朴素,而形象又是那样的生动逼真。
(3)语言: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不说“冤枉好人”,而说“污人清白”,这是孔乙己的语言。可惜语言虽雅,却缺乏力量,因为他并不“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神态描写:一个“绽”字十分传神,使人感到孔乙己额上暴起的青筋似乎清楚可数,逼真地表现出孔乙己当时的神情。语言描写:“窃”和“偷”自然是同一个概念,说“窃书不能算偷”,是强词夺理;“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体现的是自命读书人的清高之态。自命清高、自欺欺人一直是孔乙己身上的显著特征,作者用一句话便将其表现出来,可见此处语言描写功力之深厚。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唯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颓唐不安”表现出其精神多么沮丧。“脸上笼上一层灰色”又把”颓唐不安“具体化形象化了,深刻提示出人物内心活动,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不要取笑!”“跌断,跌,跌……”说明是丁举人打断的却以“跌断”来遮掩,他遭遇悲惨,但仍死要面子。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身上保留着封建腐儒的迂腐是作者在前文提到了的,这里同样表现着一种迂腐之气。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就只有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却愿意将它们分给孩子,而孩子们再次把“眼睛都望着碟子”,他不是谩骂,不是恐吓,竟也“着了慌”哼起了《论语》里的调子直哀求。这里的语言描写,使一个拥有善良与透明心性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
(4)便排出九文大钱。
动作描写:这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的付钱动作,一个“排”字,表现出的是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他要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理。
(5)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这是他第二次出场的肖像描写,“黑而且瘦”,这是贫困与被打后病痛的折磨所致,而孔乙己的穿着与姿态,更是生动诠释了这个时代贫苦之人仅能做到的一点医疗保护。简短的描写中,更多的是体现了孔乙己命运的悲苦。
(6)摸出四文大钱。
赏析:这是孔乙己再次出场的付钱动作,一个“摸”字,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也再无显摆之意。
(7)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赏析:“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来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严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小结:
本文在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且用得十分准确,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的形象气质与性格特征。
2.请你结合上述分析,概括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明确:孔乙己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读书人,追求功名,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他穷困潦倒,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却又要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但是他也有热心、善良的一面,非十恶不赦,却终究因身份卑贱而沦为被嘲弄的对象。
活动二:以笑写悲”,感受主题之深刻。
1.孔乙己是个可悲的人物,结局也很悲惨。然而贯穿全文却没有一个“悲”字,反而是一个“笑”字。通读4-12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讨论: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笑声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学生探究。读相关语段,分享探究成果。
明确: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这哄笑主要来自于“短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人,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色彩,小说以“乐境”写哀,更见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2.问题探究:孔乙己最终的结局如何?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来?是什么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示例: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从这句“我”多年后漫不经心甚至矛盾的表述中,可以想见众人不关注孔乙己的生死。清高迂腐又不会营生、好吃懒做的孔乙己在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寒冷中,孤独地走向死亡是必然的结局。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结局。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再到年关也没胡看见他。”孔乙己只留存在掌柜记账的粉板中,没有任何人提起,他的肉体与精神都已经消失在众人的记忆里。
3.讨论探究: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凶手”是?
学生讨论,展示成果。
归纳:
(一)社会原因:
第一,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为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和笑料,任人践踏。第二,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快事,为乐趣。第三,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将他推上了死路。
(二)个人原因:
孔乙己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为此耗尽了年华,落到即将乞讨的境地。但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鄙视体力劳动,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不会营生,又不能正视现实,同劳动人民为伍。直至最后因偷窃打折腿,仍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小结: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社会“吃人”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把青春浪费在一年又一年的考场搏斗上,可是直到胡子苍白,还是连个秀才也捞不到,反而染上了“好喝懒”、轻视劳动的坏习气。他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脱下那件作为读书人标志的破长衫。然而严酷的现实却把他抛出长衫顾客的行列。他成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沦落为“使人快活”、供人奚落的材料,终于被丁举人毒打之后悲惨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擦去。作品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旧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孔乙己精品教案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7* 溜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7* 溜索教学设计,共5页。
语文5 孔乙己/鲁迅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5 孔乙己/鲁迅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课文精读,文章主旨,写作特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