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江苏省南通一模作文“行”的导写:摆脱空话套话的办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江苏省南通一模作文“行”的导写:摆脱空话套话的办法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毁于随;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留下许多关于“行”的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跟2022届山东济宁模考作文题“两代人的选择”不同。
“两代人的选择”强调“约束条件”,这道题强调思维的发散。
题目围绕一个话题,提供几个观点,提供的观点不是来限制你的思路的,而是来启发你的思路的,省略号的使用,意味着你可以联想和运用其他关于“行”的箴言。
这些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说明,你对所给箴言的解释可以不必拘泥于原意。再联系省略号,题目倾向于让你给出关于“行”的自己的解释。所以,我这里就不给你分析材料中格言的具体含义,而是来讲讲如何给出我们自己对“行”的解释。
顺便说一句,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读到了本文的评分细则。评分细则中有这么一句话值得我们重视:“全文平均用力,缺少中心,将文题中所有的“行”都写到,蜻蜓点水,原则上不超过40分。”这句话体现在作文中是可能这样的:
行,要和言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比如……
行,要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如……
行,要亲身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
行,要持续不断,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比如……
进一步,你可以想象,类似下面这样的作文也不会拿好分数:
行很重要,……
行很有价值,……
行的意义重大,……
行要讲究方法,……
再进一步,你想想,下面这样的作文的命运:
行对个人很重要……
行对集体很重要……
行对国家很重要……
——这样构思肯定能及格,想拿更好的分数,就不能这样写。
要如何构思才能摆脱空话套话写出好作文呢?
央草以为,用“概念思维”写作本文,更好。
行的重要性,意义,价值,无需讨论。真正要讨论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也就是,给,你认为值得提倡的“行”,做出概述(议论文),或描述(记叙文)。
什么样的行,即,给“行”做解释,给出你的概念,就是我说的概念思维。
我们以为行是不言自明的,实际上不是的。行,是需要甄别的。甄别什么?甄别真假曲直。
比如,我们常常把行和言对举,提倡“起而践行”而非“坐而论道”,那么,那些从事思想工作的人,比如苏格拉底,整天拉着人,口头辩论,他是在“言”还是在“行”?这时候,你需要给什么是言,什么是行,做出解释吧?我们坐在教室里,整天都不挪窝,你“行”什么了?发生在大脑里的事情叫不叫“行”?为什么?你需要给出解释吧?
再比如,我们说,绝知此事要躬行,二战中,那些厮杀的士兵,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们每天都在“行”,他们“绝知此事”了吗?这时候,你需要给“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出解释吧?
沿着该思路,这篇作文是大有作为空间的。
只要你对真实世界进行回望和思考,只要你对真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你会发现,关于“行”的问题很多,需要辨析的概念很多。只有发掘问题,才能让你有写作的针对性。究竟该如何解释,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感知,把你认为需要矫正的“行”,从生活中找出来,你就知道该怎样写了。
央草这里举自己的例子。假如央草来写这篇作文,我会把“行”分为两种:除旧,立新。我选这个角度,是因为我发现,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擅长发现弊端和缺陷,总能指出他人的过错,但对于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却没有办法。也就是说,一部分人热衷于“除旧”,却没办法“立新”。比如我们的考试制度,比如我们的教育和医疗,毛病确实有,是不是打倒现有的旧世界,就自动会有一个美好新世界等着你呢?并不是,立新很难很难。所以,我主张,多行“立新”,少行“除旧”,新的东西被建立之后,让旧自行消亡。
我在这里主张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不喜欢空话套话满天飞的作文。我怎么“行”才能读到更多好作文呢?我得做建设性的指导,找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办法,而不是一味指责不好的作文如何不好。天天批评烂作文如何烂,不会让好作文自动出现。
做建设性的事情,就是我说的“立新”,就是我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行”。
你在生活中,也会有自己的感受,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我们的作文生态靠着你我他的“行”,就能改变。
讲到这里,我没有给你立意参考——这篇作文是鼓励发散思维的,你需要做出自己的回答,而不是让我来给你“画圈”。
我希望我自己的例子能触发你的联想和想象。
那些给定材料观点的作文题,也许有“最佳立意”。这里没有给定观点,谈不上“最佳立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南通一模)语文,共10页。
这是一份(全网独家)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范文、导写及备考启示-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一轮综合备考(全国通用)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权威解读,审题立意,精彩标题,典型素材,下水作文,备考启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网独家)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范文、导写及备考启示-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一轮综合备考(全国通用),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题呈现,权威解读,审题立意,精彩标题,典型素材,下水作文,备考启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