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版】高中政治新教材 必修三 第3单元 第九课 本课总结提升练习题
展开本课总结提升
易错点1 混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主体
提醒 科学立法的主体是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严格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
矫正训练1 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 部、地方性法规8 600 多部,以宪法为统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而目前我国推进科学立法,开启了法律“提质”的新征程。这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科学立法取得了重大成就
C.我国行政机关公正司法已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D.司法机关切实做到了严格执法
答案 B
解析 科学立法的主体是立法机关,严格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故A、C、D表述错误。
易错点2 混淆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提醒 规范执法强调的是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执法,做到实体与程序并重;公正执法强调的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明执法强调的是执法的职业素养,是指执法者文明的形象,是对人的一种态度,执法要有礼有节。 |
矫正训练2 2019年7月29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河南省城市管理文明执法规范(试行)》,规定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规范,不得对执法对象使用粗俗、歧视、训斥、侮辱以及威胁性语言。同时规定了常用文明用语、电话文明用语、执法文明用语、禁忌用语等不同执法环境和情况下的规范用语。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 )
①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③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④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公正执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规定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规范,这表明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②③正确;政府没有立法权,①错误;材料未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④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3 不能正确理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原因
提醒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是公正司法的前提。 |
矫正训练3 唤醒“撤销监护权”法条的未成年人守护者张世峰,敢于对错案说“不”的检察官彭少勇,坚持9年跟踪报道、推动“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的新华社记者汤计,行程6万公里、足迹遍布边疆的法律援助律师马兰……这些“年度法治人物”坚守法治信仰,用实际行动推动着我国的法治进程,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启示我们( )
①每个人都要学法、守法、执法、护法和司法
②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程序和结果公正
③必须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因此①错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必须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易错点4 不能正确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提醒 道德对法律具有奠基和补充作用,法律离不开道德的原初依赖,法治必须以德治为精神基础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德法合治的治式选择在现代中国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 |
矫正训练4 刘女士母亲高血压突发,一位好心的司机送医时闯了红灯。事后,刘女士找到当时的司机告诉他:“你已经救了我们的急,罚款不能再让你背。”两人的做法令人欣慰,但我们不得不反思,实行依法治国尤其需要( )
A.行政机关依法办事
B.道德发挥作用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D.公民增强尊法守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答案 D
解析 司机在特殊情况下闯红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错误的行为。实行依法治国,需要每个人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增强尊法守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道德的作用、司法机关的职责,A、B、C排除。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
热点素材
群众在哪里,法治宣传就延伸到哪里。①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群众志愿者组成的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志愿者投身防控“疫线”,加大防疫宣传,编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简明读本》2万多册,内容涉及疫情防控基本法律知识、疫情防控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的职责等,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律支撑。②志愿者们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活动,走进城区居民小区、饮食店、药房、超市等群众生活区域,发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简明读本》。③群众为群众宣传,群众为群众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振信心、稳定人心、共筑同心。④
信息解读
信息点 | 对接知识 |
① |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
② |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
③ |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进全民守法、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
④ |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
创新演练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答案 C
解析 C错误,人民不能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只能通过各种途径间接行使。
2.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
A.忠实崇尚者 B.自觉遵守者
C.坚定捍卫者 D.以上都是
答案 D
解析 推动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应选D。
3.志愿者们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活动,走进城区居民小区、饮食店、药房、超市等群众生活区域,发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简明读本》。其意义有( )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
②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④有利于推进司法公正,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