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后作业题
展开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1课时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地区分布
1.关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就是生产粮食的部门,它分布在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B.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基础好,现在应重点发展工业
D.农业生产就是为生活提供物质资料
B点拨:从多方面分析农业与人们的关系,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上是广义的,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
2.农业为工业提供哪些原料?请你说出3~5种这样的农产品名称。
1.羊毛、棉花——纺织工业;乳、肉、蛋、禽——食品工业;木材——家具制造工业。
3.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
A.热量、水源充足 B.面积广大,地势平坦
C.气候温暖、湿润 D.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BD点拨:我国的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里降水稀少,地势平坦广阔,有天然草场,仅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地带和绿洲有种植业分布。
4.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沿 ( )
A.5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B.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C.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D.8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C点拨:我国 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把国土分为两部分,东南半壁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半壁以牧业为主。
5.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秦岭和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 B.秦岭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
C.秦岭和淮河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D.秦岭和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
C点拨:该题第一考查我国小麦、水稻和棉花等作物的地区分布;第二考查去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分析冬小麦、棉花和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习性,明确它们要求的自然条件;其次,结合我国根据气候条件划分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第三,根据各种作物的习性和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分析判断试题叙述的内容是否正确。
6.在我国境内的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甘蔗 D.茶叶
A点拨: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点是我国江苏省的连云港,止点是荷兰的鹿特丹,在我国境内指陇海~兰新线一段,是经过北方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因而沿线的农作物也应为北方的农作物。
1.目前我国农业中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牧业 C.林业 D.渔业
2.珠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一年二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3.全国重要的花生和温带水果产地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平原
4.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粮食、蔬菜、棉布、食油等来源于 ( )
A.林业 B.渔业 C.牧业 D.种植业
5.下列不属于我国三大产棉区的是( )
A.新疆南部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6.东北平原作物的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7.下列农作物,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
A.甜菜 B.甘蔗 C.棉花 D.油菜
8.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江苏、湖北 C.台湾西部平原 D.浙江、广东
9.我国最大的林区是( )
A.东北林区 B.东南林区 C.西南林区 D.西北林区
10.我国树种最繁多的林区是( )
A.东北林区 B.东南林区 C.西南林区 D.西北林区
1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A、B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以它们为界可分为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
(2)填表:比较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农业地理特征差异。
地区项目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居民主食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1)秦岭一淮河
(2)
地区项目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居民主食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地区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面食
小麦
花生
甜菜
南方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到三熟
米饭
水稻
油菜
甘蔗
12.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下列地区与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一甘蔗、水稻、甜菜 B.江汉平原——一水稻、春小麦、油菜
C.松嫩平原——春小麦、甜菜、大豆D.华北平原——油菜、花生、甘蔗
C点拨:主要考查农作物的分布。甜菜、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故选项A、B不对;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故选项D不对,故选C。
13.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
A.陕西、甘肃、宁夏、新疆 B.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
C.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D.青海、西藏、云南、内蒙古
C点拨:此题易出错误,是因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同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容易漏掉青海牧区。
14.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C点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接近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由于降水量的多少不同,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15.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 )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水源
B点拨: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是,在东北地区大多一年一熟,在华北地区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只在江淮地区),而南方大多数地区为一年两熟,越往南作物的熟制越多,到珠江流域为一年三熟,这主要就是因为热量的不同,即气候条件。
16.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有( )
A.洞庭湖平原 B.松嫩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A点拨:长江流域是油菜籽的最大产区,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位于长江流域。
17.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下图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养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常绿阔叶林一A 温带混交林一D 针叶林一C 高山草地一B
点拨: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地区的植被,所以这里适宜种植双季稻、香蕉等;温带混交林属于暖温带的植被,所以这里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针叶林属中温带的植被,这里适宜种植玉米、养麦等;而高山草地地带则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
18.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 (干湿地区)。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内的地形主要以 为主。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 。
(5)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相比 。
(6)棉花主要集中分布在 流域和 流域;此外,非季风区棉田主要位于
。(省区)。
(1)400(2)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3)平原、盆地(4)人口稠密 (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6)黄河长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苹果生长在亚热带 ( )
(2)甘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 ( )
(3)柑橘生长在中湿带 ( )
(4)甜菜生长在暖温带 ( )
(1)X(2)√(3)X (4)X
点拨:苹果为温带水果;柑橘为亚热带水果;甜菜分布在中温带地区。
20.我国新疆地区和以色列的农业生产特点有何相似之处?为什么?
均为灌溉农业。原因是我国新疆地区和以色列降水都很稀少,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以灌溉为特色.绿洲农业发达。
第2课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宣
1.图中的A、B、C三地,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居住在B、C两地的
农民面临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B地应选择哪一项?C地应选择哪一项?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答案:B地应选择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为B地距离城市比较近,蔬菜、肉、乳、蛋供应及时,消费市场广阔,而且运输路途较近保证食品的质量。
C地应选择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因为C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但距离城市较远,不适宜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的生产。
2.在一个小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易受风沙、洪水侵蚀,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从因地制宜角度考虑,该地方应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谈谈你的看法。
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防止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肥力等。
1.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多、光照长 ②土壤肥沃、深厚 ③水分充足 ④地形平坦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农业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干旱的草原区,开垦耕地种粮食
B.在湿润的热带地区,地势低洼处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
C.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上开垦耕地
D.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体林开荒
3.以下因素中,对农业发展与分布影响不大的是( )
A.城市和工矿区的分布 B.市场的需求量
C.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 D.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4.下列关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就是生产粮食的部门
B.农业生产主要受地形、气候、土壤的影响,与社会条件无关
C.农业包括林业、牧业、种植业和渔业
D.渔业指在有水的地方就可以发展的农业
5.下列哪项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 )
A.市场的需求量 B.降水量的多少 C.该地的地形特征 D.光照情况
6.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C.降水较少,地势平坦 D.河湖较多,降水丰沛
B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与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是靠生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它受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平坦的地形、深厚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等,是发展种植业的理想条件。
7.关于我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B.我国农业生产自然灾害较少
C.全国各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D.南方的气候和地形均利于农业生产
A点拨;我国的农业生产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较多,发生也较频繁;季风气候只是分布在东部地区,并非全国各地;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充足,利于农业生产,但地形多丘陵和低山,不利于农业生产。故选A。
8.要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首先考虑的条件有( )
A.作物的种类 B.光热条件 C.人口资源 D.机械化程度
B点拨:种植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最密切,一方面要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要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充足阳光、水分等气候条件。
9.山东广饶县花官乡以大蒜种植取代小麦,大蒜成为该乡的主导产品,其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市场 D.技术
C点拨: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的分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多种经营,走产业化道路的今天,人们往往注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10.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发展农业最不利的条件是( )
A.地势较高,平原面积狭小 B.人口少,农业劳动力资源不足
C.山地多,土壤贫瘠 D.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D点拨: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虽然光照强但热量仍然不足,只能种植一些耐寒的农作物。
11.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地形广阔 D.人口稀少
B点拨:西北地区地面广阔而且平坦,由于距海远,降水少,只能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12.图是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布局。
(1)耕作业宜在 ;
(2)经济林(茶、果树等)宜在 ;
(3)渔业宜在 ;
(4)用材林宜在 ;
(5)畜牧业宜发展 ;
(6)根据上述耕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本区农村副业应以 业为主。
(1)C(2)B (3)D(4)A(5)农耕区畜牧业,或家庭饲养业等(6)农产品加工
点拨:C处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B处为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果业,栽培果树等经济林木;D处为水库,适合发展淡水养鱼;A处为山区,可以发展用材林。这里没有草场分布,可以利用农作物的秸杆、饲料等发展农耕区畜牧业,也可以利用丰富的农产品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13.回答下列问题。
要在城镇周围A、B、C三地分别饲养乳牛或种植花卉、小麦,三处如何安排为好?(提示: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越高;按单位面积产值计算,由高到低为花齐业、乳牛业、小麦。)
(1) 可以安排在C处。理由是: 。
(2) 可以安排在 处,因为这里靠近 便于鲜奶的外运,距城镇也不远。
(3) 种植在 处为好,这里土地辽阔,地价 ,又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l)花卉业 距城镇近,产值高,有河流提供水源(2)乳牛业 A 高速公路 (3)小麦 B 低
14.在确定某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请你谈谈对“因地制宜”的理解。
根据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气候、他形、水源等)确定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第3课时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我国目前面临着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应如何协调农业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案: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所以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宜粮则粮”,而不能一味地发展粮食生产———“能粮则粮”。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决不能危及环境,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其目的是( )
A.保护湿地 B.保护耕地 C.发展畜牧业 D.植树造林
A点拨;东北平原地区湿地面积广大,过去,我国政府为了提高粮食生产,大力开发北大荒,结果使很多湿地受到了破坏,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面对这种局面,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退还湿地,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3.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条件是( )
A.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 B.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
C.单位面积产量高 D.土壤肥沃
BCD点拨:主要考查表国商品粮基地布局的条件。我国在自然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了商品粮基地。纬度最高的这两个平原,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但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另外这里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也是它们成分商品粮基地的原因,这也是华北平原农业发达而没有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3.我国纬度最低的商品粮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B点拨:主要考查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纬度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是三江平原;最南(纬度最低)的是珠江三角洲;最东的是三江平原;最西的是成都平原。
4.我国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案:我国的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5.我国加入WTO是在哪一年(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6.“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1)地形条件: ;
(2)气候条件: ;
(3)社会经济条件: 。
答案:地形条件: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气候条件: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人口多,市场需求大。
点拨:出口创汇农业也是一种新型农业。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海上交通便利,进出口货物方便。
7.为什么会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将出现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1.下列不属于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是( )
A.成都平原 B.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 D.华北平原
2.下列商品粮基地,耕地以旱地为主的是( )
A.成都平原B.鄱阳湖湖平原 C.江汉平原D.三江平原
3.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上的是()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江淮地区
4.既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糖料作物产区的是( )
A.松嫩平原 B.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淮地区
5.下列各地如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是( )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太湖平原 D.成都平原
6.关于我国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的最大产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共有我国7个商品粮基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既是主要油菜籽产区,又是最大花生产区
D.华北平原是主要的棉花和冬小麦产区之一
7.关于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专业化 B.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C.便于大规模地使用优良种子 D.品种单一,不利于产品多样化的发展
8.读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①松嫩平原 ②三江平原 ③江淮地区 ④太湖平原 ⑤江汉平原 ⑥鄱阳湖平原 ⑦洞庭湖平原 ⑧珠江三角洲 ⑨成都平原
9.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与我国最主要的商品粮产区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差异 B.农业科技水平和人口多少的差异
C.垦殖历史长短的不同 D.农业劳动力多少的不同
B点拨:我国有些地区农业比较发达,但不属于商品粮基地,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多,消费量大,粮食商品率低,如华北平原。
10.为了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新疆的自然资源条件,应该在新疆地区发展的农业产业带是( )
A.棉花产业带 B.奶业产业带 C.苹果产业带 D.牛羊产业带
A点拨:因为新疆是我国三大产棉区之一,并且是我国主要的优质长绒棉产地。
11.将下列不同农业类型及其分布地区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新疆 a.灌溉农业
②河套平原 b.“立体农业”
③横断山区 c.基塘农业
④珠江三角洲 d.绿洲农业
①—d ②—a ③—b ④—c
点拨: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农业主要分布在沙漠中的绿洲上和高山山麓地带;河套平原同样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但位于黄河沿岸,可以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复杂,从山脚到山顶可以发展“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位于南部沿海,气候湿热,可以发展“基塘农业”。
12.将下列商品粮基地与其所在的主要省区连接起来。
①三江平原 a.四川省
②洞庭湖平原 b.湖北省
③江汉平原 c.黑龙江省
④成都平原 d.湖南省
①—c ②—d ③—b ④—a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
A. B. C.
(2)填表比较A和B两基地的差异。
代号
地形区
气候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A
三江平原
旱地
一年一熟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甘蔗、油菜
(3)A、B、C三处基地中,最适合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是 ,说说你的理由,并列举出1至3种主要农产品。
(1)三江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2)
代号
地形区
气候类型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A
三江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
甜菜
B
洞庭湖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
甘蔗、油菜
(3)C 因为该地区靠近港澳,可以满足港澳地区对农产品的需求,如花卉、水果、蔬菜等。
1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这是古代人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经验总结。
(1)“橘’与“积”生产分布的地理分界线在哪里?
(2)影响“橘”和“积”生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差异 B.气候差异 C.土壤差异 D.生产方式的差异
(1)秦岭一淮河一线 (2)B
15.影响我国河西走廊粮棉、黑龙江省大豆、横断山区“立体农业”、海南岛天然橡胶布局的主要因素依次
是()
A.土壤、地形、水源、气候 B.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C.水源、气候、地形、上级 D.水源、土壤、地形、气候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专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专栏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共28分,填空题(共10分,判断题(共10分,解答题(共5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