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预测---生物与环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预测---生物与环境01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预测---生物与环境02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预测---生物与环境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预测---生物与环境

    展开
    这是一份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预测---生物与环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预测---生物与环境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 干旱地区植物的针状叶。   

    ②生物影响环境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③环境影响生物  贫瘠土地上大花生长出小花生。

    3.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4.“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光对生物的影响;“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环境影响。

    5.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其中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生物;稳定大气成分,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能够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帮助传播花粉、种子,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7.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点是绿色植物,单方向流动,且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给下一环节,形成金字塔,这属于能量流动的特点。物质在生物界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是物质循环的特点。

    8.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9.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

    10.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部分考题预测

    一、选择题

    1. 古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规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的生物学规律是()

    A.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 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的变异现象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生物依赖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

    1.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 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生物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

    B.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1. 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都可长出菌落,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

    B. 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 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

    D. 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

    1. 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 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1. 下列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流动关系的是(  )

    A.  B.

    C.  D.

    1. 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A.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C. 生物体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细胞获得的

    D. 生物的繁衍离不开细胞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谚语生动的反应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必须是生产者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 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在食物链的末端积累最多

    D. 食物链的末端应该为分解者

    1.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一致的颜色和体型,叶子虫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具有六条腿。下列关于叶子虫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子虫属于软体动物,运动器官是足

    B. 叶子虫发育类型属于完全变态

    C. 叶子虫身体有坚韧的外骨骼,需要定期蜕皮

    D. 叶子虫栖息在树叶上可完全避免天敌捕食

    1.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1.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是所有生态系统中最少的

    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动物

    C. 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强,多放牧也没问题

    D.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1. 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A.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中用酒精脱色--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

    C. 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用多只鼠妇进行实验--避免偶然性

    D. 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1. 下列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遗传现象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1.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 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 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1.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A. 虽然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

    B. 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

    C. 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

    D. 由于有了能量的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为动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B. 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C.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1.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对人体可能有害,也可能有益

    B. 抗生素是一些细菌产生的抑制另一些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C. 蘑菇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D.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于共生关系,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

    1.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

    B.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C.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大、小花生各随机抽取30

    D. “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二、简答题

    1.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包括的三种生物;图二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三为叶表皮结构图;图四为血涂片。请据图回答:
    2.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等影响甲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之为 ______
    3. 2)图一中乙代表的成分是 ______ ,它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图中的 ______ 。图一中生物BC之间存在着 ______ 关系。写出生物C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______
    4. 3)通过显微镜观察,图三中细胞②与图四中的细胞①相比,细胞结构多了 ______ 。用显微镜观察图四中②的细胞结构时,需要把光线调 ______ ,应调节图二中的 ______ (填序号)。
    5. 如图表示碳在某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情况,ABC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B1B2B3具有捕食关系,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6. 1)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都来自于[ ______ ] ______ 通过[ ______ ] ______ 固定的太阳能。图中的①~⑤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是 ______
    7. 2)蘑菇、木耳等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病毒属于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8. 3)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______
    9.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不会太长,主要是因为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______ 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是 ______



    参考答案

    1--5ADDCB 6-10DAADC 11-15CDACB 16-20 DBDBC

    21.【答案】非生物因素  分解者    捕食和竞争  →A→C  细胞壁和细胞核    ⑤和10

    22.【答案】A  生产者    光合作用  ①③④  C  分解者  B  消费者  A→B2→B1→B3  逐级递减  10%20%

     

    相关试卷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3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3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根本措施, 竞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文件包含专题03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解析版docx、专题03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三轮复习考点预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这是一份2022中考三轮复习考点预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