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2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2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案,共3页。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数学年级/册二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二单元《解决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难点名称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题目中数量关系较多,中间问题不好把握,要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就要把第一个问题先求出来,再求第二个问题时困难。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二年级的学生对中间问题把握不准,需要引导他们思考。在求第二个问题时,往往忘记运用自己求的第一问的答案。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反复练习。2、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几个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这些小问题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吧!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出示图片,解决问题。1.提问:这是美术兴趣小组去郊外写生的画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图意结合我们刚刚做过的两道题,编一道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呢?提出问题: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去郊外写生,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尝试解答。师提问:这道两问的题你们会做吗?大胆尝试一下。(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2)汇报解题过程。生: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就是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14-5=9(人);要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计算,即9+14=23(人)。(3)追问:题里没有给出男生人数,我们是怎么知道男生人数的?答:虽然题里没有给出男生人数,但是第一个问题求的就是男生人数,所以男生有9人。(4)小结:这道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我们把求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叫做中间量。当我们用加、减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分析数量关系,通过题中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然后把中间量作为已知条件,结合另一个已知条件求出题中的问题。(5)解答过后我们有很重要的一步要做那就是验证结果是否正确。14减9等于5,男生确实比女生少5人。14加9确实等于23。解答正确。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小组一共有23人。(6)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要求美术小组的人数,就是先求男生人数再加上女生的人数。先用减法,再用加法,是加减混合计算。14-9+14=23(人)(7)解答两步加减法应用题应怎么分析和解答呢? 读题后先弄清题目里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分析一下题目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来。 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找到中间量,就可以列式解答了。除分步列式外,还可以只列一个式子。 写出答案,检查验证。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33+4=37(人) 33+37=70(人) 答:二班有37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70人参加。 孵小鸭需28天,孵小鸡比小鸭少用七天(1)孵小鸡要用多少天?28-7=21(天) 口答:孵小鸡要用21天。 (2)孵小鹅比孵小鸡多用9天, 孵小鹅要用多少天?21+9=30(天)口答:孵小鹅要用30天。(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孵小鸭比孵小鹅少用多少天?30-28=2(天)口答:孵小鸭比孵小鹅少用2天。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求出第一问的结果,然后在求第二问时把第一问的结果作为一个已知条件来用。所以第一问的解答很关键,一定要解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