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之突破教材实验热点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专题22 化学实验基础——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之突破教材实验热点
展开
专题22 化学实验基础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 ②蒸发皿 ③坩埚 ④圆底烧瓶 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 ⑦蒸馏烧瓶 ⑧锥形瓶 ⑨集气瓶
⑩广口瓶 ⑪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温度计 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 ②表面皿 ③滴瓶 ④胶头滴管
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药品取用的原则: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②一般药品的取用
药品状态和取用量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状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较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或
纸槽)
镊子
托盘天平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
③几种特殊药品的取用
药品
取用方法
金属钠、钾等活泼金属
用镊子取出一些金属钠或钾后,用滤纸吸干煤油,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小刀切割一小块,余下的立即放回原瓶
白磷
用镊子夹持住白磷,用小刀在水下切割
液溴
(在通风橱中)先捏瘪滴管胶头,伸入下层吸取(上层为水溶液层),因液溴有很强的腐蚀性,要注意防止其沾在皮肤上
(2)药品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
每架托盘天平都自带一套砝码。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 g。其使用方法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b. 右盘放砝码,左盘放称量物(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依据称量物的性质决定放于纸上、表面皿上或其他容器中);
c. 称量时,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必要时最后移动游码(用镊子),直至天平平衡;
d. 准确记录称量物的质量后,移去被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处,使天平恢复原状并注意保持整洁。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
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量筒的最大量程要等于或略大于要量取的液体体积。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先向量筒中倒入比需要量稍少的液体,然后使量筒垂直立于桌面,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液体至所需的量。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3)试纸的使用
种类
应用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石蕊试纸(有红色和蓝色两种)
检验溶液或气体的酸碱性(定性)
(1)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变化;
(2)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再黏附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靠近容器口,观察颜色变化
(1)试纸不可伸入溶液中,也不能与容器口接触;
(2)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润湿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了
pH试纸
检验酸碱性的强弱(定量)
品红试纸
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淀粉-碘化钾试纸
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醋酸铅试纸
检验硫化氢气体或其溶液
(4)仪器的洗涤
①方法:使用毛刷,用特殊试剂和蒸馏水冲洗。
②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③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残留物
洗涤剂
久置FeCl3溶液的瓶壁上的固体(Fe2O3)
稀盐酸
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固体(CaCO3)
稀盐酸
容器壁上附着的油污
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CS2或热的NaOH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碘
酒精或NaOH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苯酚
酒精或NaOH溶液
试管壁上附着的银镜
稀硝酸
AgCl
氨水
制氯气时试管中残留的MnO2
热的浓盐酸
(5)物质的溶解
①固体物质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中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搅拌、粉碎、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②气体物质的溶解
对于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应将导管插入水中(如图A)。
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最好在导管口连接一倒置的漏斗,并使漏斗边缘刚好贴近液面,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体的逸出,同时也可避免出现液体的倒吸(如图B和图C)。
常用的防倒吸装置
③液体物质的稀释
当用水稀释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时,一般把溶质注入水中稀释;当稀释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时,一般把水注入溶质中稀释。
(6)物质的加热
试管、坩埚、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烧杯、烧瓶等仪器要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对某些反应温度不超过100 ℃的实验(如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则要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反应的温度。
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有水,以防止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生成的水或潮湿固体中含有的水倒流至试管底而引起试管炸裂。
(7)几种操作的“第一步”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②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③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④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⑤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⑥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3.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和收集
(1)常见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气体名称
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氧气
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氢气
Zn+H2SO4ZnSO4+H2↑
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硫化氢
FeS+H2SO4FeSO4+H2S↑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硫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氮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向上排空气法
乙炔
CaC2+2H2O→Ca(OH)2+CH≡CH↑
排水法
氯气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向上排空气法
氯化氢
NaCl+H2SO4(浓) NaHSO4+HCl↑ 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向上排空气法
一氧化氮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排水法
乙烯
C2H5OH CH2=CH2↑+H2O
排水法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装置类型
装置图
适用气体
注意事项
固-固加热型
O2、NH3等
①试管要干燥;
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强热
固-液加热型或液-液加热型
Cl2、HCl等
①加热烧瓶时要垫石棉网;
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固-液不加热型或液-液不加热型
H2、CO2、SO2、NO、NO2等
①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气体不溶于水;
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又可控制加入液体的速度
(3)常见气体的除杂与干燥
除去气体中混有杂质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二是选择合适的分离及提纯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净化
气体
所含杂质
净化剂
净化装置
O2
Cl2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瓶
H2
H2S
硫酸铜溶液
CO2
HC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O2
SO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l2
HCl
饱和食盐水
SO2
HC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CH4
乙烯
溴水
CO
CO2或H2O
碱石灰
干燥管
N2
O2
灼热的铜网
硬质玻璃管
CO2
CO
灼热的氧化铜
②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指除去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实质上也属于除杂范畴(是一种特定的除杂过程);气体干燥的关键是选择干燥剂,并根据干燥剂的状态选择干燥装置,常用的装置有洗气瓶、干燥管等。
类型
酸性干燥剂
碱性干燥剂(固体)
中性干燥剂(固体)
常用试剂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P2O5(固体)
碱石灰、CaO
无水CaCl2
(4)常见的气体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原理
收集的气体不与水反应或难溶于水
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小
收集装置
适用的气体
H2、O2、NO、CH4
Cl2、CO2、NO2、SO2
H2、NH3
(5)尾气处理方法
对于有毒、有害、可燃、污染空气的气体尾气必须进行处理,用溶液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无毒、无害气体可直接排放,如N2、O2、CO2等。
a.吸收原则:能充分吸收气体;不能倒吸。
b.常见装置
①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Cl2等)用图D装置;
②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HCl、NH3等)用图B、C装置;
③CO、H2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除去,用图A、E装置。
c.有些反应物需要防潮处理(如FeCl3、AlCl3等),这时尾气处理前必须有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如图所示。
(6)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原理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膨胀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增大或减小装置中气体的物质的量
图例
具体操作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或用热毛巾)捂热烧瓶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推动或拉动注射器
现象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
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拉动注射器之后,试管中产生气泡
②其他方法
a.如图所示,连接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液面发生变化,则说明装置漏气。
b.分段法
较复杂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可分段检查,方法因具体装置而异。
如上图所示装置,可分别关闭K1、K2,分段检查。
4.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②加入还原剂;
③隔绝空气
①Na2SO3固体,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
②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
③K、Na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Li保存在石蜡中
防潮解(或与水反应或吸水)
密封保存
NaOH、CaCl2、CuSO4、P2O5等固体,浓硫酸等密封保存
防与CO2反应
密封保存,减少露置时间
NaOH、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密封保存
防挥发
①密封,置于阴凉处;
②液封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②液溴用水封
防燃烧
置于阴凉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
苯、汽油、酒精等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
浓硝酸、KMnO4、AgNO3溶液、氨水等
防水解
加入酸(碱)抑制水解
FeCl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防腐蚀
能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
浓硝酸、KMnO4溶液、新制氯水、溴水等能腐蚀橡胶,汽油、苯、CCl4等能使橡胶溶胀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防变质
现用现配
银氨溶液等
5.实验安全
(1)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碱洒在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
水银洒在桌面上
尽量回收,再用硫粉覆盖
酸液溅到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
液溴、苯酚沾在皮肤上
立即用酒精洗涤
金属钠、钾等着火
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扑灭,要用沙土盖灭
下面的实验基本操作在高考中经常考到,要熟练记忆。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6)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往某稀溶液中加入稀溶液,然后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
B.用标准溶液滴定某未知浓度溶液的实验中,达终点时,若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C.测定某醋酸溶液的: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干燥的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
D.配制的溶液:称取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
【答案】C
【详解】A.利用稀溶液检验时,需要加热,否则无法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A错误;
B.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后)读数偏大,,则计算得到的消耗的溶液体积偏大,根据可知,测定结果偏大,故B错误;
C.在测定溶液的时,试纸需要是干燥的,原因是使用湿润试纸进行测定时,相当于稀释待测液,所测的溶液浓度偏小,若溶液不是中性溶液,测定结果会有偏差,故C正确;
D.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一般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题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需要“冷却”,“转移至容量瓶”后,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才能定容,故D错误。
故选C。
1.下列实验操作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排出滴定管下端胶管中的气泡
C.探究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2.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
下层接近无色
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
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C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D
向苯和甲苯中分别滴加少量酸性溶液,充分振荡
苯中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甲苯中溶液为无色
苯环使甲基变活泼
3.下列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B.除去Cl2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氯气
D.实验室制取氨气
4.某化学学习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有无漂白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装置①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
B.装置④⑤中分别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和干燥的有色布条,结果都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C.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D.装置③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5.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容量瓶洗净后无需烘干即可使用
B.用分液漏斗分离汽油和水,分别用两个烧杯在下口接水和汽油
C.蒸发溶液时,不需垫石棉网可直接对蒸发皿加热
D.蒸馏时,应选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对蒸气进行冷凝
6.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用于验证反应是否有CO2生成
B.装置②用于焙烧胆矾晶体
C.装置③用于制备少量含NaClO的消毒液
D.装置④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7.实验室模拟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④中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有 HNO3生成
B.装置③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C.装置①、②、⑤依次盛装碱石灰、P2O5、NaOH溶液
D.通空气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气,空气可用 N2代替
8.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沉在烧杯底部,且产生红色固体
向过氧化钠粉末中加入少量水,产生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制氢气的发生装置
9.下列从实验现象出发进行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黄绿色气体
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
B
溶液中加入少量Cu粉,铜粉溶解
具有氧化性
C
加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受热易分解
D
久置的溶液中滴入溶液,变红色
和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10.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相同环境下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乙所示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11.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室制氨气
海水蒸馏制淡水
证明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
用CuSO4溶液净化乙炔气体
A
B
C
D
1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收集NO气体
检查装置气密性
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
蒸发结晶NaCl
13.为了验证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产物,某同学选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
B.E装置能检验产生的SO2是否已被完全吸收
C.只要F装置中出现白色浑浊,则产物中一定有CO2生成
D.C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2生成
14.下列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铜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入硝酸钾后溶液变蓝
硝酸钾起催化作用
C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无色气泡产生, 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能将Fe氧化成Fe3+
D
将Na粒投入MgCl2溶液
析出银白色固体
固体为Mg
15.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盐酸或浓硫酸
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再向烧瓶中加入X
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
16.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制备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
1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根据图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
C.Ⅲ、Ⅳ装置均利用了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区别
D.若用实验Ⅳ鉴别Na2CO3和NaHCO3,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Na2CO3
18.下列图示实验能达成相应目的的是( )
NO2球浸泡在热水和冷水中
A.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B.验证铁钉能发生析氢腐蚀
C.检验乙醇消去反应产物中的乙烯
D.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9.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溶液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
B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溶液变浑浊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故而盐酸能制得硅酸
C
向溴水中滴加苯
液体出现分层,上层有颜色,下层接近无色
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中
D
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没有水解
20.甲醇可用于合成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3,5—二甲氧基苯酚。
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将获得的有机层(含少量氯化氢)进行洗涤,然后分离提纯得到产物。有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
物质
沸点/℃
熔点/℃
溶解性
甲醇
64.7
-97.8
易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
172~175
33~36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蒸馏
C.间苯三酚与3,5—二甲氧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D.洗涤时,可用NaHCO3溶液除去有机层中的氯化氢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醋酸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以测定稀醋酸的pH
B.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加CCl4,倒转振摇后,直接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液
C.用盐酸标准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握住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在试管中加入食盐水,将铁钉放入并露出一部分
2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检验该条件下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SO2气体
C.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0.01mol·L-1Na2CO3溶液的pH
23.某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单质与水蒸气的反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甲处酒精灯,再点燃乙处酒精灯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该反应中水是还原剂,H2是还原产物
D.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会听到爆鸣声
24.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B.用装置乙加热熔融的纯碱固体
C.用装置丙提纯胶体
D.用装置丁可分离苯(沸点80.1℃)和溴苯(沸点156.2℃)
25.过氧乙酸是常用的消毒剂,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制备原理为:H2O2+CH3COOHCH3COOOH+H2O △H<0,制得的过氧乙酸含少量含量测定流程如下,取样酸化除H2O2K2Cr2O7溶液滴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在密闭、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过氧乙酸
B.在常压条件下采用蒸馏操作将过氧乙酸分离出来
C.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变色,说明已除尽
D.加过量硫酸亚铁溶液目的是还原
26.下列装置图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关闭,打开,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乙:可比较、、的氧化性强弱
C.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溴的溶液
D.装置丁:制备溴苯并验证有气体产生
2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来制备氯化铝。查阅资料知氯化铝易升华且易与水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4molHCl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B.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中的HCl
C.C装置中的玻璃管中充满黄绿色的气体时再点燃C处的酒精灯
D.E装置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28.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苍白色火焰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C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某种新物质具有漂白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29.应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可证明非金属性:C1>C>Si
B.用图2装置,可证明:Ksp(AgI)
C.用图3装置,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物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白色沉淀
30.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可通过反应制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盛放的试剂是MnO2
B.装置b的广口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目的是干燥氯气
C.将装置c中得到的溶液蒸发至干,可得到纯净的紫色固体产品
D.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1.已知:普通铁+水蒸气铁的氧化物+氢气,铁的氧化物+氢气 “引火铁”+水蒸气,“引火铁”为颗粒很细、反应活性很高的铁粉。某实验小组使用普通铁粉、20%的盐酸及其他试剂制备“引火铁”,装置图(铁架台、铁夹、铁网、石棉网、加热仪器等略去)如下。
关于上述装置和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I中加入普通铁粉,G中可加人碱石灰 B.A中生成磁性氧化铁,E中生成“引火铁
C.需要加热的仪器只有A、E D.D用于收集氢气,F处的尾气需处理
3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 NaOH 溶液,以便除去 HCl 气体
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为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污染性空气逸出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 ②蒸发皿 ③坩埚 ④圆底烧瓶 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 ⑦蒸馏烧瓶 ⑧锥形瓶 ⑨集气瓶
⑩广口瓶 ⑪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温度计 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 ②表面皿 ③滴瓶 ④胶头滴管
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药品取用的原则: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②一般药品的取用
药品状态和取用量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状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较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或
纸槽)
镊子
托盘天平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
③几种特殊药品的取用
药品
取用方法
金属钠、钾等活泼金属
用镊子取出一些金属钠或钾后,用滤纸吸干煤油,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小刀切割一小块,余下的立即放回原瓶
白磷
用镊子夹持住白磷,用小刀在水下切割
液溴
(在通风橱中)先捏瘪滴管胶头,伸入下层吸取(上层为水溶液层),因液溴有很强的腐蚀性,要注意防止其沾在皮肤上
(2)药品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
每架托盘天平都自带一套砝码。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 g。其使用方法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b. 右盘放砝码,左盘放称量物(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依据称量物的性质决定放于纸上、表面皿上或其他容器中);
c. 称量时,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必要时最后移动游码(用镊子),直至天平平衡;
d. 准确记录称量物的质量后,移去被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处,使天平恢复原状并注意保持整洁。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
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量筒的最大量程要等于或略大于要量取的液体体积。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先向量筒中倒入比需要量稍少的液体,然后使量筒垂直立于桌面,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液体至所需的量。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3)试纸的使用
种类
应用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石蕊试纸(有红色和蓝色两种)
检验溶液或气体的酸碱性(定性)
(1)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变化;
(2)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再黏附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靠近容器口,观察颜色变化
(1)试纸不可伸入溶液中,也不能与容器口接触;
(2)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润湿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了
pH试纸
检验酸碱性的强弱(定量)
品红试纸
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淀粉-碘化钾试纸
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醋酸铅试纸
检验硫化氢气体或其溶液
(4)仪器的洗涤
①方法:使用毛刷,用特殊试剂和蒸馏水冲洗。
②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③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残留物
洗涤剂
久置FeCl3溶液的瓶壁上的固体(Fe2O3)
稀盐酸
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固体(CaCO3)
稀盐酸
容器壁上附着的油污
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CS2或热的NaOH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碘
酒精或NaOH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苯酚
酒精或NaOH溶液
试管壁上附着的银镜
稀硝酸
AgCl
氨水
制氯气时试管中残留的MnO2
热的浓盐酸
(5)物质的溶解
①固体物质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中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搅拌、粉碎、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②气体物质的溶解
对于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应将导管插入水中(如图A)。
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最好在导管口连接一倒置的漏斗,并使漏斗边缘刚好贴近液面,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体的逸出,同时也可避免出现液体的倒吸(如图B和图C)。
常用的防倒吸装置
③液体物质的稀释
当用水稀释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时,一般把溶质注入水中稀释;当稀释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时,一般把水注入溶质中稀释。
(6)物质的加热
试管、坩埚、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烧杯、烧瓶等仪器要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对某些反应温度不超过100 ℃的实验(如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则要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反应的温度。
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有水,以防止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生成的水或潮湿固体中含有的水倒流至试管底而引起试管炸裂。
(7)几种操作的“第一步”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②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③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④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⑤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⑥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3.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和收集
(1)常见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气体名称
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氧气
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氢气
Zn+H2SO4ZnSO4+H2↑
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硫化氢
FeS+H2SO4FeSO4+H2S↑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硫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氮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向上排空气法
乙炔
CaC2+2H2O→Ca(OH)2+CH≡CH↑
排水法
氯气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向上排空气法
氯化氢
NaCl+H2SO4(浓) NaHSO4+HCl↑ 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向上排空气法
一氧化氮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排水法
乙烯
C2H5OH CH2=CH2↑+H2O
排水法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装置类型
装置图
适用气体
注意事项
固-固加热型
O2、NH3等
①试管要干燥;
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强热
固-液加热型或液-液加热型
Cl2、HCl等
①加热烧瓶时要垫石棉网;
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固-液不加热型或液-液不加热型
H2、CO2、SO2、NO、NO2等
①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气体不溶于水;
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又可控制加入液体的速度
(3)常见气体的除杂与干燥
除去气体中混有杂质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二是选择合适的分离及提纯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净化
气体
所含杂质
净化剂
净化装置
O2
Cl2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瓶
H2
H2S
硫酸铜溶液
CO2
HC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O2
SO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l2
HCl
饱和食盐水
SO2
HC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CH4
乙烯
溴水
CO
CO2或H2O
碱石灰
干燥管
N2
O2
灼热的铜网
硬质玻璃管
CO2
CO
灼热的氧化铜
②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指除去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实质上也属于除杂范畴(是一种特定的除杂过程);气体干燥的关键是选择干燥剂,并根据干燥剂的状态选择干燥装置,常用的装置有洗气瓶、干燥管等。
类型
酸性干燥剂
碱性干燥剂(固体)
中性干燥剂(固体)
常用试剂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P2O5(固体)
碱石灰、CaO
无水CaCl2
(4)常见的气体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原理
收集的气体不与水反应或难溶于水
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小
收集装置
适用的气体
H2、O2、NO、CH4
Cl2、CO2、NO2、SO2
H2、NH3
(5)尾气处理方法
对于有毒、有害、可燃、污染空气的气体尾气必须进行处理,用溶液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无毒、无害气体可直接排放,如N2、O2、CO2等。
a.吸收原则:能充分吸收气体;不能倒吸。
b.常见装置
①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Cl2等)用图D装置;
②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HCl、NH3等)用图B、C装置;
③CO、H2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除去,用图A、E装置。
c.有些反应物需要防潮处理(如FeCl3、AlCl3等),这时尾气处理前必须有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如图所示。
(6)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外压法
原理
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膨胀
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
增大或减小装置中气体的物质的量
图例
具体操作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或用热毛巾)捂热烧瓶
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推动或拉动注射器
现象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
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拉动注射器之后,试管中产生气泡
②其他方法
a.如图所示,连接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液面发生变化,则说明装置漏气。
b.分段法
较复杂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可分段检查,方法因具体装置而异。
如上图所示装置,可分别关闭K1、K2,分段检查。
4.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②加入还原剂;
③隔绝空气
①Na2SO3固体,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
②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
③K、Na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Li保存在石蜡中
防潮解(或与水反应或吸水)
密封保存
NaOH、CaCl2、CuSO4、P2O5等固体,浓硫酸等密封保存
防与CO2反应
密封保存,减少露置时间
NaOH、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密封保存
防挥发
①密封,置于阴凉处;
②液封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②液溴用水封
防燃烧
置于阴凉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
苯、汽油、酒精等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
浓硝酸、KMnO4、AgNO3溶液、氨水等
防水解
加入酸(碱)抑制水解
FeCl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防腐蚀
能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
浓硝酸、KMnO4溶液、新制氯水、溴水等能腐蚀橡胶,汽油、苯、CCl4等能使橡胶溶胀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防变质
现用现配
银氨溶液等
5.实验安全
(1)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碱洒在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
水银洒在桌面上
尽量回收,再用硫粉覆盖
酸液溅到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
液溴、苯酚沾在皮肤上
立即用酒精洗涤
金属钠、钾等着火
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扑灭,要用沙土盖灭
下面的实验基本操作在高考中经常考到,要熟练记忆。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6)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往某稀溶液中加入稀溶液,然后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
B.用标准溶液滴定某未知浓度溶液的实验中,达终点时,若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C.测定某醋酸溶液的: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干燥的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
D.配制的溶液:称取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
【答案】C
【详解】A.利用稀溶液检验时,需要加热,否则无法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A错误;
B.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后)读数偏大,,则计算得到的消耗的溶液体积偏大,根据可知,测定结果偏大,故B错误;
C.在测定溶液的时,试纸需要是干燥的,原因是使用湿润试纸进行测定时,相当于稀释待测液,所测的溶液浓度偏小,若溶液不是中性溶液,测定结果会有偏差,故C正确;
D.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一般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题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需要“冷却”,“转移至容量瓶”后,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才能定容,故D错误。
故选C。
1.下列实验操作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排出滴定管下端胶管中的气泡
C.探究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2.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
下层接近无色
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
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C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D
向苯和甲苯中分别滴加少量酸性溶液,充分振荡
苯中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甲苯中溶液为无色
苯环使甲基变活泼
3.下列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B.除去Cl2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氯气
D.实验室制取氨气
4.某化学学习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有无漂白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装置①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
B.装置④⑤中分别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和干燥的有色布条,结果都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C.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D.装置③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5.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容量瓶洗净后无需烘干即可使用
B.用分液漏斗分离汽油和水,分别用两个烧杯在下口接水和汽油
C.蒸发溶液时,不需垫石棉网可直接对蒸发皿加热
D.蒸馏时,应选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对蒸气进行冷凝
6.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用于验证反应是否有CO2生成
B.装置②用于焙烧胆矾晶体
C.装置③用于制备少量含NaClO的消毒液
D.装置④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7.实验室模拟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④中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有 HNO3生成
B.装置③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C.装置①、②、⑤依次盛装碱石灰、P2O5、NaOH溶液
D.通空气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气,空气可用 N2代替
8.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沉在烧杯底部,且产生红色固体
向过氧化钠粉末中加入少量水,产生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制氢气的发生装置
9.下列从实验现象出发进行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黄绿色气体
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
B
溶液中加入少量Cu粉,铜粉溶解
具有氧化性
C
加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受热易分解
D
久置的溶液中滴入溶液,变红色
和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10.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相同环境下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乙所示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11.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室制氨气
海水蒸馏制淡水
证明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
用CuSO4溶液净化乙炔气体
A
B
C
D
1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收集NO气体
检查装置气密性
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
蒸发结晶NaCl
13.为了验证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产物,某同学选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
B.E装置能检验产生的SO2是否已被完全吸收
C.只要F装置中出现白色浑浊,则产物中一定有CO2生成
D.C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2生成
14.下列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铜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入硝酸钾后溶液变蓝
硝酸钾起催化作用
C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无色气泡产生, 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能将Fe氧化成Fe3+
D
将Na粒投入MgCl2溶液
析出银白色固体
固体为Mg
15.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盐酸或浓硫酸
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再向烧瓶中加入X
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
16.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制备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
1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根据图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
C.Ⅲ、Ⅳ装置均利用了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区别
D.若用实验Ⅳ鉴别Na2CO3和NaHCO3,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Na2CO3
18.下列图示实验能达成相应目的的是( )
NO2球浸泡在热水和冷水中
A.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B.验证铁钉能发生析氢腐蚀
C.检验乙醇消去反应产物中的乙烯
D.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9.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溶液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
B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溶液变浑浊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故而盐酸能制得硅酸
C
向溴水中滴加苯
液体出现分层,上层有颜色,下层接近无色
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中
D
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没有水解
20.甲醇可用于合成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3,5—二甲氧基苯酚。
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将获得的有机层(含少量氯化氢)进行洗涤,然后分离提纯得到产物。有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
物质
沸点/℃
熔点/℃
溶解性
甲醇
64.7
-97.8
易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
172~175
33~36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蒸馏
C.间苯三酚与3,5—二甲氧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D.洗涤时,可用NaHCO3溶液除去有机层中的氯化氢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醋酸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以测定稀醋酸的pH
B.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加CCl4,倒转振摇后,直接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液
C.用盐酸标准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握住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在试管中加入食盐水,将铁钉放入并露出一部分
2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检验该条件下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SO2气体
C.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0.01mol·L-1Na2CO3溶液的pH
23.某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单质与水蒸气的反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甲处酒精灯,再点燃乙处酒精灯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该反应中水是还原剂,H2是还原产物
D.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会听到爆鸣声
24.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B.用装置乙加热熔融的纯碱固体
C.用装置丙提纯胶体
D.用装置丁可分离苯(沸点80.1℃)和溴苯(沸点156.2℃)
25.过氧乙酸是常用的消毒剂,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制备原理为:H2O2+CH3COOHCH3COOOH+H2O △H<0,制得的过氧乙酸含少量含量测定流程如下,取样酸化除H2O2K2Cr2O7溶液滴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在密闭、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过氧乙酸
B.在常压条件下采用蒸馏操作将过氧乙酸分离出来
C.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变色,说明已除尽
D.加过量硫酸亚铁溶液目的是还原
26.下列装置图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关闭,打开,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乙:可比较、、的氧化性强弱
C.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溴的溶液
D.装置丁:制备溴苯并验证有气体产生
2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来制备氯化铝。查阅资料知氯化铝易升华且易与水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4molHCl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B.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中的HCl
C.C装置中的玻璃管中充满黄绿色的气体时再点燃C处的酒精灯
D.E装置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28.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苍白色火焰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C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某种新物质具有漂白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29.应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可证明非金属性:C1>C>Si
B.用图2装置,可证明:Ksp(AgI)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白色沉淀
30.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可通过反应制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盛放的试剂是MnO2
B.装置b的广口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目的是干燥氯气
C.将装置c中得到的溶液蒸发至干,可得到纯净的紫色固体产品
D.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1.已知:普通铁+水蒸气铁的氧化物+氢气,铁的氧化物+氢气 “引火铁”+水蒸气,“引火铁”为颗粒很细、反应活性很高的铁粉。某实验小组使用普通铁粉、20%的盐酸及其他试剂制备“引火铁”,装置图(铁架台、铁夹、铁网、石棉网、加热仪器等略去)如下。
关于上述装置和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I中加入普通铁粉,G中可加人碱石灰 B.A中生成磁性氧化铁,E中生成“引火铁
C.需要加热的仪器只有A、E D.D用于收集氢气,F处的尾气需处理
3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 NaOH 溶液,以便除去 HCl 气体
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为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污染性空气逸出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