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
展开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溶液
酸溶液
碱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无色)
变红色
无色
2.酸碱指示剂易误辨析
(1)只有能溶于水的酸或碱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Fe(OH)3、Mg(OH)2不溶于水,因此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或碱性,而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一定是碱溶液。
(3)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二、常见的酸
1.浓硫酸的特性
(1)脱水性:能够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使它们脱水生成黑色的炭,发生炭化。
(2)吸水性: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3)强烈的腐蚀性。
2.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3.保存方法
长期敞口放置的影响: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相应性质
浓盐酸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挥发性
浓硫酸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吸水性
4.注意事项
(1)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与金属反应: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的金属均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原理是:金属+酸盐+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的氧化物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原理是: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常见用途是除铁锈,溶解氧化铜等。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俗名及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
腐蚀性
强腐蚀性
较强腐蚀性
俗名
苛性钠、火碱、烧碱
固体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俗称石灰乳或石灰浆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建筑材料;保护树木,防止其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2.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原理是: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①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它特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②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3H2SO4Fe2(SO4)3+3H2O、2NaOH+CO2Na2CO3+H2O。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钠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22NaCl+CaCO3↓,即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反之,未变质。
(2)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22NaCl+CaCO3↓。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反之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2.氢氧化钙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加过量的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即氢氧化钙已经变质,反之,未变质。
(2)氢氧化钙变质程度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另取少量固体,加适量水溶解,若固体未完全溶解,且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若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氢氧化钙不存在,氢氧化钙完全变质。
考向一 常见酸、碱的性质
典例1 (2019·滨州中考)某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______;
(2)性质②的反应为中和反应,试写出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Na2CO3 B.CO2 C.FeCl2 D.Ba(NO3)2
【解析】(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NaOH溶液显碱性,酚酞滴到碱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2)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性质③是与盐反应,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排除B;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硝酸钡反应,排除A和D;氢氧化钠能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氯化亚铁。故填C。
【答案】(1)红色 (2)NaOH+HCl=NaCl+H2O (3)C
1.下列化学药品敞口放置,主要是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变大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只考虑溶液质量) D.生石灰
2.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3.(2018·常州中考)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①②④⑤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考向二 常见碱的变质情况的实验探究
典例2 (2018·抚顺)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 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解析】(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全部变质,所以猜想一:Na2CO3。
【进行实验】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②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溶液B变成红色,证明猜想二成立;③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答案】(1)能
(2)Na2CO3+2HCl2NaCl+H2O+CO2↑
【作出猜想】Na2CO3
【进行实验】①过滤
②溶液B变成红色
③CuSO4+2NaOHCu(OH)2↓+Na2SO4
4.实验室有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对下列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防止氧化 B.氢氧化钠——防止潮解和变质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浓盐酸——防止挥发
5.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6.(2020·河西区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结课考试)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白雾,则说明浓盐酸具有_____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填 粒子符号)。在盐酸的下列用途中,能用硫酸代替的是_____。
A.制造药物氯化锌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D.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氢氧化钠
(3)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_____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____,同时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保存。
1.许多植物的汁液都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滴加菊花浸出液会显示
指示剂
酸性
中性
碱性
菊花浸出液
红色
紫色
黄色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2.危险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钙应选用的标志是
3.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二氧化硫 B.氢气 C.氯化氢 D.氨气
4.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质量 D.测溶液的 pH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正确且对应的是
A.镁粉有金属光泽,可用作照明弹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治疗胃酸过多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6.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 mL氢氧化钾溶液与1 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7.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8.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氧化铜粉末 B.硝酸钡溶液
C.氯化钾溶液 D.细铁丝
9.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FeO+HClFeCl2+H2O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C.食盐溶于硝酸钾溶液:NaCl+KNO3KCl+NaNO3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2Fe+3H2SO42Fe2(SO4)3+3H2↑
10.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氢气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11.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12.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2NaCl+CaCO3↓。
(3)CaCl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成分的探究。
【猜想】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滤液C中是否含有NaOH,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④正确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13.(2020·黄冈市五校九年级下学期4月检测)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小明和小芳做了如下探究:
(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Ⅰ: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_____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碳酸钠溶液
_____
猜想Ⅱ成立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还可以用其他方法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019·苏州中考)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
A.氢氧化钠 B.汽油 C.铁矿石 D.大理石
2.(2019·泸州中考)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Mg B.AgNO3 C.Cu(OH)2 D.FeSO4
3.(2019·攀枝花中考)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氢氧化钠溶液
4.(2019·重庆B中考)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 B.稀盐酸
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D.稀硫酸
5.(2019·天津中考)“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料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6.(2019·成都中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7.4 kg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7.(2019·广州中考)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HCl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8.(2019·葫芦岛中考)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操作】
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
【废液处理】
(1)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色。
(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3)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能否直接排放,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上述实验活动验证了碱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9.(2019·贵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步骤一:关闭K,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并轻轻振荡锥形瓶,使二氧化碳全部进入锥形瓶,并与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乙中溶液进入甲。
(2)上述实验过程中,甲中溶质总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B点对应的溶质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可以不化简)克,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一和步骤二结束后,将甲和乙中的物质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结合图2中C点的值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8·江西中考)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氨水 B.汽水 C.冰水 D.糖水
11.(2018·广州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H2O B.NaHCO3 C.Ca(OH)2 D.H3BO3
12.(2018·乐山中考)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13.(2018·郴州中考)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A.溶液的质量减小 B.溶液的浓度减小
C.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剂的质量增大
14.(2018·梧州中考)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硫酸与锌反应可制得氢气
B.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
C.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氢气
15.(2018·青岛中考)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16.(2018·北京中考)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
17.(2018·葫芦岛中考)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生石灰 C.石灰石 D.浓硫酸
18.(2018·包头中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Zn和Fe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FeSO4溶液后过滤
B.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C.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50 mL量筒量取水
D.鉴别NaOH溶液、Ca(OH)2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
19.(2018·聊城中考)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1 g样品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CaCO3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
样品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______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______。
变式拓展
1.【答案】D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是发生物理变化而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C.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但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固体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故选项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A、①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钴能与酸性溶液反应,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氢氧化钴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故B错误,符合题意;C、②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方程式①可以看出,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钴的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则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C
【解析】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说明锌比氢活泼,铜没有氢活泼,则可判断锌比铜活泼,正确;B、稀盐酸可以使石蕊变色,可以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与铁锈氧化铁反应,溶液变为黄色,可以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均有明显现象,故M可能是稀盐酸,正确;C、稀硫酸与碳酸钙不能正常反应,因⑤处固体明显减少,则M不可能为稀硫酸,错误;D、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热量放出,因⑥处反应放热,则N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A、生石灰易与水反应,不与氧气反应,错误;B、氢氧化钠容易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正确;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A错误;B、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C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D错误。故选C。
6.【答案】(1)挥发 (2)H+ C
(3)吸水 潮解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解析】(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白雾,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在瓶口看到白雾;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A、硫酸中不含氯元素,不用硫酸制取药物氯化锌,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CO2时,如用H2SO4代替稀盐酸和CaCO3反应,会生成CaCO4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符合题意;C、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可用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水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菊花浸出液遇酸性物质变红,“雪碧”等碳酸饮料显酸性,所以能使菊花浸出液变为红色。故选B。
2.【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钙是具有腐蚀性的碱。A、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有腐蚀性,符合要求,故A正确;B、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是爆炸品,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C、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能够自燃,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D、该标志表示的是液体易燃,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符合题意;C、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B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B、加热液体时,应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A、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故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正确;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错误;C、碱与金属的氧化物不反应,错误;D、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所以每112份质量的氢氧化钾与98份质量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浓度未知,不能确定能否恰好完全反应,错误。故选A。
7.【答案】A
【解析】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不要用手揉眼睛,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错误;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硼酸属于弱酸,可以中和碱,正确;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这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正确;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A。
8.【答案】C
【解析】A、加入氧化铜粉末,出现蓝色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氧化铜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硝酸钡溶液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滴加氯化钾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钠溶液均不能与氯化钾发生反应,所以氯化钾溶液不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D、加入细铁丝,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细铁丝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故选C。
9.【答案】B
【解析】A、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选项错误;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选项正确;C、食盐的成分氯化钠与硝酸钾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食盐只是溶于硝酸钾溶液做溶质,选项错误;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加入稀硫酸,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选项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苯甲酸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不能和酸反应,故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苯甲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H2SO4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它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属于碱,H2SO4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其它酸滴到白纸上不能使纸变黑,不属于酸的通性,符合题意;D、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硫酸能与镁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它酸也能与镁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1)CaCO3 Ca(OH)2+Na2CO3CaCO3↓+2NaOH
(2)【猜想】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Na2CO3 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②③
【解析】(1)碱石灰变质后的可能会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等物质。实验方案中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气体,从而判断该滤渣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可能:一个是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氢氧化钙再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另一个是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和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生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所以滤渣B中一定含有CaCO3,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猜想】溶液C中溶质可能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所以猜想④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甲同学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有碳酸钠;丙同学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后产生沉淀说明存在着碳酸钠,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存在着碳酸钠;要充分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要先验证碳酸钠的存在,然后在排除碳酸钠干扰的条件下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排除干扰最好就把碳酸钠转化成沉淀或者气体,此时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加入氯化钙溶液,反应后过滤再加入酚酞试液。
(3)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判断出有碳酸钠,而由题给条件可知溶解时放热,而在与水接触放出热量的是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会放出大量的热。
13.【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猜想假设)Na2SO4
(设计实验)
Ⅰ 溶液出现气泡
(反思与评价)CuO+H2SO4=CuSO4+H2O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从微观上分析,反应后,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共存于溶液中,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结合成水分子,所以,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猜想假设]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当硫酸过量时,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硫酸钠,所以猜想Ⅲ:Na2SO4 。
[设计实验]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无明现象,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则溶液不含氢氧化钠,所以猜想Ⅰ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碳酸钠溶液,可以得出猜想Ⅱ成立,则溶液中含有硫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观察到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反思与评价]证明猜想Ⅱ成立,也就是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成蓝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故A正确;B、汽油具有挥发性,不具有腐蚀性,故B错误;C、铁矿石不具有腐蚀性,故C错误;D、大理石不具有强腐蚀性,故D错。故选A。
2.【答案】D
【解析】A、Mg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不符合题意;B、AgNO3能与盐酸反应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不符合题意;C、Cu(O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不符合题意;D、FeSO4与盐酸不反应,故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不能用明火检查天然气气是否泄漏,错误;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坏,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物体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火灾,错误;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起到隔绝氧气及降低温度的作用,正确;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A、硫酸亚铁是盐溶液,不能和金属反应,故错误;B、盐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错误;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故正确;D、硫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均是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6.【答案】(1)氢氧根离子
(2)氢氧化钠固体
(3)Ca(OH)2+CO2CaCO3↓+H2O
(4)9.8 kg
【解析】(1)碱之所以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中性或者碱性气体)。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4)设用7.1 kg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
Ca(OH)2+H2SO4CaSO4+2H2O
74 98
7.4 kg x
x=9.8 kg。
7.【答案】(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NaHCO3+HClNaCl+H2O+CO2↑
(3)
【解析】(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是因为试管中不含有酸性物质,再滴入水,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因此现象是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3)HCl气体中只含有氯化氢分子,盐酸中除去水分子外,还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如下所示:。
8.【答案】【实验操作】2NaOH+CO2Na2CO3+H2O 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
【废液处理】
(1)红
(2)氯化钙和氯化钠 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
(3)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
【解析】【实验操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废液处理】(1)因为烧杯内、锥形瓶内的液体均显碱性,所以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液体显红色。
(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其中的反应可能有: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钠;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
(3)溶液不是中性的时候不能直接排放,否则可能会污染水源。所以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不能直接排放,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
9.【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增大接触面积使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2) Na2CO3+Ba(OH)2BaCO3↓+2NaOH 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生成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减少26份质量,所以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
(3)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 根据图2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在C点溶质的质量为0.1 m克与A点相等,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进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2)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m g×10% x
x= g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所以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生成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减少26份质量,所以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
(3)根据图2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在C点溶质的质量为0.1 m克与A点相等,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进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步骤二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
10.【答案】A
【解析】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A、H2O属于氧化物;B、NaHCO3 属于盐;C、Ca(OH)2属于碱;D、H3BO3属于酸。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因为氨水呈碱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结论正确;B、大烧杯内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确定是氨气还是氨气对应的碱性溶液所致,所以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错误;C、烧杯C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结论正确;D、通过对比实验,能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结论正确。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溶液的质量减小,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B、浓盐酸中的溶质挥发,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溶液的浓度降低,正确;C、浓硫酸吸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错误;D、浓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错误。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稀硫酸能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B、稀硫酸能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C、在稀释浓硫酸的时候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的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氢气,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正确;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错误;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正确;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正确。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正确;C、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
17.【答案】A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使得质量减小,正确;B、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使得质量增加,错误;C、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基本不变,错误;D、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18.【答案】D
【解析】A、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后,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故起不到分离铁和锌的效果,错误;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不能放在称量纸上称量,错误;D、NaOH溶液、Ca(OH)2溶液是碱溶液,稀硫酸是酸溶液,可以用碳酸钠一次性鉴别,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一次性鉴别,正确。故选D。
19.【答案】【猜想假设】Ca(OH)2和CaCO3
【实验验证】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反思交流】(1)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
(2)气泡产生
【拓展提升】有剩余
【解析】【猜想假设】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若没有变质,则固体成分是Ca(OH)2,部分变质固体成分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若完全变质固体成分是CaCO3,所以猜想二是Ca(OH)2和CaCO3。【实验验证】若样品中含有Ca(OH)2,Ca(OH)2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2)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反思交流】(1)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一也可能正确,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2)若猜想二正确,固体中含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用盐酸来检验。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二正确。【拓展提升】根据上述探究可知,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16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16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文件包含中考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知识讲解doc、中考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巩固练习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15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基础):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15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基础),文件包含中考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基础知识讲解doc、中考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基础巩固练习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11 元素: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11 元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