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159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159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159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古人常以“俯仰”二字对举,以形容人生,所谓“俯仰一世”;或者表示短暂的瞬间,所谓“俯仰之间”。其实无论是漫长的人生,还是短暂的瞬间,“俯仰”实际上都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式,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空间意识,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人生美学和艺术美学意味。
所谓“俯仰”,并不局限于“俯”和“仰”,其本质是指一种变动地、徘徊地透视事物、观察自然、体验人生、感悟宇宙的行为,绝不局限于一点,绝不偏执于一端。这种宇宙空间意识,被谢灵运和宗炳引入山水诗和山水画,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诗、画审美理念。中国山水诗经常以远、近、高、下等方位对举代替“俯仰”来描写对象,如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维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都是一远一近的景象,也就是俯仰游目的视线。中国山水画讲究以大观小,居高见低,所谓“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中国文论强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就是中国人看山水、看世界、看人生的视角与态度,或居高临下,鳞次栉比;或极目远眺,苍茫悠远;上仰下俯,左顾右盼,周而复始,流连忘返。
中国人眼中所看到的是一个流动的、整体的世界,而西方人特别注重事物的局部。西方的风景画,只是对象的一个局部,像照相机一样,是从四个固定的角度看到的世界,就是所谓焦点透视。从实证的角度、“科学”的角度说,他们认为这种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世界。而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是用流动的视线,或者说散点透视,表现了对象的整体,从艺术的、哲学的角度说,中国的山水诗、画,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整个世界浑然一体,中国的山水诗、画所形成的关于对象的图景,才是真正的宇宙图景。就连中国古时成篇的文字,也是不带任何标点符号,具有统摄性和综合性。这些与西方人的透视法所形成的焦点空间、注重局部的空间意识和审美理念大异其趣。
正因为如此,中国山水画多有以宏大空间命名者,如《千里江山图》等,这是中国艺术试图以有限表达无限的集中体现。而西方的风景画则与此截然相反,多有标明时间、地点,甚至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画于某地。而中国诗文中也常常呈现出一种向上和超越的意向,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因此,中国山水诗、画、文中所呈现的空间,是一种带有音乐韵律的递次推出的宇宙空间,在美学家宗白华看来,这“正是宗炳所说的‘身所盘桓,目所绸缪’的境界。”
(摘编自黄发玉《“俯仰之间”的美学意蕴》)
材料二:
中国画家打破在视点、时间、光线和地理位置上的约束而自由驰骋在万里江山之中,产生了《重山叠翠图》等无数伟大的东方艺术品。中国画可以有长数丈的手卷形式,也可以有高丈余的长屏条形式;可以把春、夏、秋、冬归之于一壁,也可以形成中国特有的中堂和通景分幅的特殊形式。中国画画山不画云,把空白变成无际的云海;画岸不画水,把空白变成广阔的江湖;画鱼不画水,空白就是鱼儿嬉游的水域;画鸟不画天,空白就是鸟儿翱翔的地方。人物画的室外天地,室内素壁都可以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通过实景和虚景的联想,通过画面内和画幅外的联想,创造出主观意识上的空间感觉。
(摘编自傅抱石《论中国画的特点》)
材料三:
我们常看到中国画,寥寥数笔,而境大意深。区别每个民族的艺术,除了内容以外,最重要的在于表现方法。中国画表现形式比较简单而内在东西很丰富。中国画描绘的景物,不受光线投影的限制,不求自然主义的色彩涂抹,它可以“得其精而忘其粗,取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取舍,大胆强调,大胆处理。像中国戏剧一样,舞台上没有树、石、车、马,聚光灯还直射台面,几个演员却可以表演夜战武打。齐白石画鱼虾,有时连水纹线也不画,人们却感觉到鱼虾在清澈的水草中游荡。中国画常常是“由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描绘处理,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每一点空白都是充满内容的空间。以有限的东西,表现不受这有限东西所限制的形象。
(摘编自姚治华《略论中国画的特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山水诗以远近高低等方位对举来描写对象,山水画讲究以大观小、居高见低等,都体现“俯仰”意识。
B.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来表现对象的整体,这比西方的焦点透视更符合审美的理念。
C.所谓焦点透视,就是从一个固定角度看世界,看到的是事物的局部,这是西方风景画常采用的方法。
D.中国山水诗画文都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人生美学和艺术美学意味,它们呈现出来的空间,是一种宇宙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诗、画审美理念的形成得益于谢灵运和宗炳,是他们将“俯仰”的宇宙空间意识引入山水诗和山水画。
B.“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体现出一种向上和超越的意向,呈现的空间是带有音乐韵律的递次推出的宇宙空间。
C.欣赏中国的山水画要善于联想,要通过画面上有限的内容,想象画外无限的世界,因而只需要关注画面上的内容。
D.通过内容和表现方法可以区别不同民族的艺术,中国画表现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寥寥几笔就能表现深远的意境。
3.下列作品中,不能作为“中国山水画多有以宏大空间命名者”论据的一项是( ) (3分)
A.《千岩万壑图》 B.《长江万里图》 C.《江山如此多娇》 D.《友松图》
4.请结合材料三归纳姚治华对中国画特点的看法。 (4分)
5.材料一论证方法丰富多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去。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③’。”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注】①中浣: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的貌:《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西厢记》,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清晰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似蹙非蹙”“似睁非睁”这两个词描写出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情话后,心里在乐,而表面却装出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
B.“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运用肖像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了林黛玉性本小气,不可轻易触犯,稍有不意,心理的怨愤就会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
C.《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D.在描写林黛玉梨香院外听戏文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牡丹亭》《西厢记》让林黛玉感慨万端,呼应了章回标题。
8.“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9. 结合本文,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②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雨
王安石
灵场①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②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注】①灵场:祭祀仙灵神鬼的坛场。②京囷(qūn):储粮圆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总领全诗,“雨”字点明了写作对象,“苦”字透露了作者的感情。
B.第二句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
C.颔联写景,以风吹云乱、水冲堤岸写下雨之况,引出了沟洫多废的内容。
D.诗中的“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指作者自己。
15.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______ , ______ ”。
(3)《阿房宫赋》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在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的生活作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 勤俭节约
B.形同虚设 受益匪浅 身体力行 吃苦耐劳
C.形同虚设 不虚此行 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
D.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 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D.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20.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 使用公筷广告语: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 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C. 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 经典阅读推荐语: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21.下列语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①“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②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増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③当设计师把照片里的手机裁剪掉后,震撼人心的一幕发生了,看似正常的画面开始“怪异”起来,照片中的人们仿佛丢失了灵魂!
④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⑤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如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⑥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ㅤㅤ 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ㅤㅤ 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ㅤㅤ ③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博士居多,名校毕业……近日,武汉大学公示的辅导员录取名单引发热议,不少论调认为博士当辅导员是学历贬值、社会内卷的表现。近年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清华硕博任职街道”“高考状元当游戏主播”……有关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屡屡引发舆论关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有思想性;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B(“这比西方的焦点透视更符合审美的理念”错误。材料一第3段最后只是说“与西方人的……审美理念大异其趣”。)
2. C(“只需要关注画面上的内容”错误。)
3. D
4.①境大意深(表现形式比较简单而内在东西很丰富)。②中国画“由小见大”“以少胜多”。③以有限的东西,表现不受这有限东西所限制的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4分)
5.①举例论证。举杜甫、王维之例论述中国山水诗经常以远、近、高、下等方位对举代替“俯仰”来描写对象。②对比论证。在分析中国人眼中所看到的是一个流动的、整体的世界,而西方人特别注重事物的局部时将中西方观察角度进行了对比。③比喻论证。用照相机的焦点原理阐述“西方的风景画,只是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道理。④引用论证。引用中国古人宗炳等人的理论。(答出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满分)
6.B.(“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理解错误。从下文情节看,是黛玉跟宝玉开玩笑。故选B。)
7.B.(“‘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运用肖像描写和夸张手法”错误。没有夸张手法。故选B。)
8.①营造了宝玉读《西厢记》时“落红成阵”的凄美意境。②引入了下文的宝黛的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情节。③与下文黛玉听《牡丹亭》的唱词“水流花谢”和想起词中的“流水落花”遥相呼应。(每点2分)
9.①多情而自尊:爱宝玉,但对于宝玉的唐突和表白视为对自己的轻浮。②多愁善感: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③聪明颖悟:看书能一目十行,有很高的文学感悟能力。(每点2分)
10.A(句意: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海令为母寿”是“海县令为母亲祝寿”的意思,不可断,排除CD.“然”转折连词,放在句首,其前断,故选A。)
11.A(“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错误,考生为本地人。)
12.C(“致使海瑞被迫退休”错,原文“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海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以好言挽留,不准辞职。)
13.①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得分点:素,一向;偷惰,偷安怠惰;矫,矫正,纠正;杖,名作动,杖责。每点1分,句意1分)
②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得分点:罢市,停业;白衣冠,穿戴白衣帽;夹岸:两岸;酹,洒酒祭奠。每点1分,句意1分)
14. B.(错在“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第二句指出到灵场去祷告的队伍络绎不绝,车来马往,道路为之阻塞,但是没有用,雨照样下个不停。诗人在这里是借道路不通嘲讽大地主大官僚们平时只顾榨取民财,根本不管水利,更不顾国家人民的贫困,直等到自然灾害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才急急忙忙乞求于神灵,可笑至极,自然是“无功”而返。)
15.①诗人虽然到坛场祈求雨停,但没有功效,这透露了他盼望雨停而不得的无奈。②诗人知道贫穷百姓的粮仓久已成空,这表现了诗人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关切。③虽然希望百姓获得好的收成,但久雨伤农,诗人作为官员无能为力,这表现了他的内疚。(每点2分)
16.(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3)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17.A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结合语境“劳动教育课程”“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该用“纸上谈兵”,排除BC。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不虚此行: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结合语境“‘家常莱’这门课”“让学生”该用“受益匪浅”,排除CD。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吃苦耐劳: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勤俭节约: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18.C(结合下文“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前面句子应该以“辛勤付出”结尾,排除AB;D项“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出现两个主语,表述错误。)
19.B(“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有两处语病:“通过”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应该删去;“在和家人的相处中”缺少主语,需要补上。只有B项修改到位。)
20.B.(“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被听者的色彩。而且,这个词是由听讲者使用的。而这里面是指专家和评委听自己的论文答辩,使用错误。)
21.A(①句为暗喻,本体是“‘一带一路’”,喻体是“新引擎”,喻词是“成为”。②句找不到喻体,也没有喻词,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句中虽然有“仿佛”词,但它在此处表想象,而非比喻,这句话无喻体,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句中,把发展中国家与别国的竞争比作赛车,将我国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做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比作弯道超车,句中未出现本体,直接用喻体代本体,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⑤句为明喻,将“网络病毒”比作了“洪水猛兽”,有明显的喻词“如”。⑥句,前半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摇篮”,写出了山的形态和济南的地势;后半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山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22.①不仅与含糖量有关。②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因为山楂含有机酸。(每点2分)
23.材料围绕武汉大学录取的高学历辅导员以及“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清华硕博任职街道”“高考状元当游戏主播”等事情引发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材料所说的毕业生以高学历从事与学历不相匹配的工作,学历和职业的落差,“高学低就”的境况,引发舆论关注。“高学低就”“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等应是材料的重点,意在引导考生去关注、去认识、去思考“学历与职业”“学历与能力”“职业与学业”“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通过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历不是就业的唯一衡量标准,真正重要的是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考生所持立场应体现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正能量。 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文章。从题干的提示来看,应该侧重于论述类文本。
参考立意:
(1)职业无高下,学以致用为首选; (2)职业无高下,人尽其才最关键;
(3)何必学历约束,适宜职业最佳; (4)去高就之浮名,得学历之实用。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糙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自足。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很久之后,陆光祖担任文选,提拔海瑞为户部主事。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临朝理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上,回头对身边的侍臣说:“赶紧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逃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知冒犯(皇上)当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仆人也都逃散没有留下的,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一天内看了多次,被感动叹息。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嘉靖皇帝刚死,外面一般都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随即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皇帝屡次想要召用海瑞,当政的大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百官恐惧不安,都怕受其苦。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海瑞没有儿子。去世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去照顾海瑞,只见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一生的治学,以刚为主,因而自号刚峰,天下称为刚峰先生。因此自从做县官直至巡抚,所到之处力行清丈,颁行一条鞭法。意图主张在于有利于老百姓,而行事不能没有偏差。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莱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莱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表达,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