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生物试题(A卷)
展开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生物试题(A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
B.当长时间内人体摄入的蛋白质不足时,会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下降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答案】C
【解析】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组织液,并通过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A正确;B.当长时间内人体摄入的蛋白质不足时,会引起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加,组织液的渗透压也会下降,B正确;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为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D.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故选C。
2.内环境渗透压可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组织水肿,说法错误的是( )
A.组织水肿的发生主要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晶体渗透压失衡有关
B.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易引发组织水肿
C.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积水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蛋白外渗造成的
D.静脉输入白蛋白配合利尿剂可快速缓解肝癌晚期患者的腹部积水
【答案】A
【解析】A.由于渗透压是由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组成,二者的平衡构成人体渗透压平衡,所以组织水肿的发生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失衡都有关系,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水肿的发生主要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胶体渗透压失衡有关,A错误;B.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B正确;C.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积水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蛋白外渗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加,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D.静脉输入白蛋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流,利尿剂有利于人体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二者配合使用有利于将组织液中的水分带出体外,可以快速缓解肝癌晚期患者腹部积水,D正确。故选A。
3.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液乳酸值随运动负荷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血液乳酸值急剧增加,而血液HCO含量则急剧下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后乳酸增多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
B.A点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减少
C.血液中的HCO/H2CO3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pH有下降的趋势
【答案】B
【解析】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有氧呼吸供能不能完全满足能量需求,无氧呼吸增强导致乳酸增加,故其血液中乳酸含量明显增加,A正确;B.A点后有氧呼吸也增强,产生的CO2总量增加,B错误;C.当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生成HCO,C正确;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pH有下降的趋势,但HCO/H2CO3能调节内环境pH,将其稳定在7.35~7.45之间,D正确。故选B。
4.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结构,下列关于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以自由扩散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
C.位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兴奋通过突触结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A
【解析】A.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错误;B.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时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B正确;C.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功能,C正确;D.兴奋通过突触结构传递时,有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和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通过突触结构传递时,信号变化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故选A。
5.下列关于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给蝌蚪饲喂甲状腺激素促进其发育
B.家蚕作茧前在桑叶上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可提高蚕丝产量
C.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D.养殖青鱼时通过注射促性激素能促进卵子和精子的成熟
【答案】C
【解析】A.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类,可促进生长发育,A正确;B.家蚕作茧前在桑叶上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推迟结茧时间,可提高蚕丝产量,B正确;C.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注射甲状腺激素,C错误;D.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和精子的发育和成熟,养殖青鱼时通过注射促性激素能促进卵子和精子的成熟,D正确。故选C。
6.AQP2为抗利尿激素(ADH)依赖式水通道蛋白。在ADH为零时,肾小管管腔膜上AQP2数量极少,水渗透通透性也极低。当血浆ADH水平显著升高时,肾小管管腔膜上AQP2数量急剧增加,水渗透通透性也显著升高,该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B.ADH升高后,包裹着AQP2的囊泡向管腔膜迁移,通过胞吐作用与之融合,增加管腔膜AQP2数量
C.ADH通过cAMP激活蛋白激酶A,后者可进入细胞核启动ADH基因的表达
D.ADH降低后,管腔膜进行胞吞作用,包裹着AQP2的囊泡迁移到膜内,减少管腔膜上AQP2数量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当血浆ADH升高,肾集合管腔壁细胞基质中的AQP2小泡向管腔膜迁移并与之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小泡膜上的AQP2嵌入管腔膜,使管腔膜AQP2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水渗透通透性相应增加;当血浆ADH水平降低时,细胞管腔膜出现胞吞作用,又形成AQP2小泡迁移到细胞基质中,此时,细胞管腔膜上的AQP2数量相应减少,管腔膜水通透性也相应降低。因此,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其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A错误;B.由图可知,当ADH升高后,在蛋白激酶A作用下,包裹着AQP2的囊泡向管腔膜迁移,通过胞吐作用与之融合,增加管腔膜AQP2数量,B正确;C.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A,后者进入细胞核启动ADH基因的表达,C正确;D.ADH降低后,管腔膜进行胞吞作用,包裹着AQP2的囊泡迁移到膜内,减少管腔膜上AQP2数量,D正确。故选A。
7.Graves病的患病原因是患者体内产生某种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细胞可被上述抗体攻击,此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等症状
C.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都通过体液运输
D.Graves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正常
【答案】C
【解析】A.Graves病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被抗体结合,此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B.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可能会表现出精神兴奋等症状,B错误;C.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D.Graves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偏低,D错误。故选C。
8.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一定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
B.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抑制开花和叶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在根、叶、果实中形成
【答案】B
【解析】A.植物激素往往是由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但有些也可在产生部位发挥作用,A错误;B.由分析知,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等,C错误;D.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形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D错误。故选B。
9.已知IAA可使细胞壁酸化疏松,促使细胞伸长。下图所示是利用一定浓度的外源IAA和蔗糖诱导去除顶端的燕麦胚芽鞘切段的生长情况。用KCl代替蔗糖重复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结果相同(蔗糖和KCl都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IAA可能是通过催化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使细胞壁酸化疏松的
B.曲线②中IAA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可能是内源IAA积累造成的
C.加入蔗糖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原因是蔗糖提供了能量
D.加入KCl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原因是KCl促进细胞吸水
【答案】D
【解析】A.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才能催化纤维素和果胶的水解,而IAA是植物激素,不具有催化的作用,A错误;B.胚芽鞘产生的IAA会发生极性运输,故曲线②中IAA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不是内源IAA积累造成的,B错误;C.对比①②可知,加入蔗糖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由于题干信息说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会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说明实验中蔗糖不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C错误;D.由于题干信息说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会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可知加入KCl使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增强,原因是KCl能进入胚芽鞘细胞,促进细胞吸水,从而促进了胚芽鞘生长,D正确。故选D。
10.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放大
B.如果种群内的个体随机分布,则可选取较少数量的样方调查计数,不影响调查的准确性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D.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答案】B
【解析】A.调查草地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放大,A正确;B.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应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统计出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然后算平均值,B错误;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D正确。故选B。
11.持续的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致使草场进一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牧草长势整齐的草场,其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C.过度放牧和鼠害分别导致草场发生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
D.该草场内各种信息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单向传递
【答案】A
【解析】A.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即为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牧草长势整齐的草场,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B.由题干信息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C.过度放牧和鼠害都导致草场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D.一般而言,该草场内各种信息在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双向传递,D错误。故选A。
12.沙漠蝗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虫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虫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蝻数量进而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B.沙漠蝗虫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代表此环境下的环境容纳量
C.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应尽早防治
D.监测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该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相同
【答案】C
【解析】A.调查蝗蝻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B.一定条件环境所维持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沙漠蝗虫成灾时的种群数量不是K值,B错误;C.蝗灾的防治需尽早,在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之前进行防治,C正确;D.由曲线可知,第9个月和第18个月的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不相同,前者为增长型,后者为衰退型,D错误。故选C。
13.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答案】D
【解析】A.动物的繁育能力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故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改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正确;C.隔离(地理隔离等)导致熊猫不能相遇,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C正确;D.由于地理阻隔导致大熊猫不能相遇,熊猫种群数量增多,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使熊猫汇集,多个种群集合成为一个,熊猫的种群数量下降,D错误。故选D。
14.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生长快,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又会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这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无瓣海桑由幼苗迅速长成高大植株,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
【解析】A.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数据偏大,A错误;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C.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错误;D.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空间分布,无瓣海桑由幼苗迅速长成高大植株是同一物种的生长过程,不属于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B。
15.森林与草原之间的森林草原带、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等都属于生态过渡带。在过渡带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明显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过渡带生物种类繁多,比两侧生物群落的食物网结构更为复杂
B.过渡带区域的环境更为复杂,适合更多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生长
C.过渡带是很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过渡带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过渡带植物的垂直分层更为复杂,为动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过渡带生物种类繁多,且生物种类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且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结构更复杂,A正确;B.过渡带区域的环境更为复杂,从而为多种植物提供生存环境,适合更多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生长,B正确;C.生物群落包括同一地点所有的生物,过渡带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才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D.根据题干“在过渡带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明显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可知过渡带植物的垂直分层更为复杂,这又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故选C。
16.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生物。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B.h中有植物固定的能量,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被利用
D.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答案】A
【解析】A.c表示草鱼的同化量,该能量一部分是生产者传递给的,一部分时饲料中有机物的输入,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与该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A错误;B.h表示草鱼的粪便量,不属于草鱼的同化量,属于生产者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C.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计量,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C正确;D.呼吸量等于同化量与生物量的差值,因此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D正确。故选A。
17.某稻区为了充分利用冬闲田,在9月中下旬水稻收获后,种植豆科固氮植物紫云英,次年1至4月,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作为菜用,剩余部分继续留在田里,在盛花期翻压做稻田绿肥。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还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紫云英与水稻构成竞争关系
B.翻压做稻田绿肥后,紫云英不再是稻田生态系统的组分
C.紫云英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了水稻,使水稻产量得以提高
D.氮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稻田中施加氮肥
【答案】D
【解析】A.紫云英与水稻在不同时期种植,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紫云英被翻压做稻田绿肥后,成为了稻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B错误;C.紫云英和水稻都是生产者,都是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紫云英剩余部分翻压做稻田绿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但紫云英的能量不能流向水稻,C错误;D.氮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由于人们收获植物的有用部分进行利用,故还需要往稻田中施加氮肥,D正确。故选D。
1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成语佳谚和诗词歌赋蕴藏着鲜活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体现群落初生演替的过程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体现莺与燕之间传递了行为信息
D.“绿水青山春常在,碧海蓝天人安康”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D
【解析】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白鹭、桃树、鳜鱼只是该区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C.“早莺”争夺“暖树”属于争夺生存空间,体现了种内竞争,春燕筑巢,属于生殖现象,没有体现莺与燕之间传递行为信息,C错误;D.绿水青山需要人类的保护,碧海蓝天提供给人类健康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D正确。故选D。
19.硝化抑制剂是一类进入土壤后能够影响土壤生化环境的物质,可以调节某些土壤酶活性,抑制亚硝化细菌生长、控制土壤中NH向NO、NO转化,CP为无毒有效的硝化抑制剂。科研人员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推荐施氮量(180kg·hm-2)、习惯施氮量(300 kg·hm-2)及添加CP对番茄氮素去向的影响及其增效机理。实验结果如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习惯施氮量时,氮肥利用不充分,造成周边水体富营养化
B.CP处理后能使氮素得到有效利用,提高番茄产量
C.植物吸收NO、NO,更有利于番茄产量的提高
D.用15N稳定性同位素可定量研究植物对不同形式氮元素的吸收转化效率
【答案】C
【解析】A.氮肥利用不充分会造成周边水体富营养化,A正确;B.从图上看,CP处理后提高了番茄产量,CP能抑制亚硝化细菌生长、控制土壤中NH向NO、NO转化,使植物更好地吸收氮元素,提高番茄产量,B正确;C.CP的作用是抑制NH向NO、NO,从图上看,使用CP后番茄产量均提高,故植物吸收NH更有利于番茄产量的提高,C错误;D.可以利用氮源的不同,用15N稳定性同位素可定量研究植物对不同形式氮元素的吸收转化效率,D正确。故选C。
20.功能性灭绝是指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是物种灭绝的前兆。功能性灭绝物种被成功挽回的例子极少,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和众多志愿者却创造了这一奇迹——我国朱鹮数量由1981年的7只,增加到2021年的7000余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导致功能性灭绝的因素可能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捕杀、环境污染等
B.功能性灭绝物种已不能有效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如,影响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C.由于种群数量过少,功能性灭绝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D.早期保护朱鹮主要通过易地保护实现,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
【答案】D
【解析】A.功能性灭绝是指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有气候变化、人类捕杀、环境污染等,A正确;B.功能性灭绝物种的种群数量过少,不能有效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B正确;C.种群数量过少,则彼此间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频率低,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C正确;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的保护措施,D错误。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21.2022年2月4日,在万众瞩目中,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在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静候比赛时,皮肤血管平滑肌_____以减少散热;同时,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控轴的分级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的机理是_____,此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_____。若运动员静候比赛时间过长体温下降可能导致“失温”,失温的原因是_____,失温、身体不适,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_____。
(2)寒冷环境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至大脑产生冷觉,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理由是_____。高山滑雪比赛结束初期,运动员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正常水平,原因是_____的特点。
(3)图示是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细胞结构模式图,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研究发现,寒冷条件下机体主要通过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据图分析出两点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收缩 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肝脏和脑 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迅速下降 有一定限度
(2)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作用缓慢
(3)脂肪滴数目变多,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易于分解产热;线粒体增多,产热增加
【解析】(1)为减少散热,皮肤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的机理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此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脑;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迅速下降;失温、身体不适,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寒冷环境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至大脑产生冷觉,该过程反射弧不完整,故不能称为反射;由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作用缓慢,故高山滑雪比赛结束初期,运动员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正常水平。
(3)据图可知,与白色脂肪组织细胞相比,褐色脂肪组织细胞的脂肪滴数目变多,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易于分解产热;线粒体增多,产热增加,故寒冷条件下机体主要通过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
22.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其成虫体长4~5 mm,趋光性强。白背飞虱会刺吸水稻汁液,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缓慢、分蘖延迟和穗粒空瘪,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枯死。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背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可采用______方法调查稻田中白背飞虱的种群密度,以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
(2)化学防治常作为害虫治理的应急手段。科研人是为探究不同药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 不同药剂处理对稻田中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时间
虫口减退率
处理
药后1 d
药后3 d
药后7 d
药后14 d
平均值
阿维菌素
63.08%
58.59%
56.27%
58.43%
59.10%
吡蚜酮
58.09%
59.22%
92.39%
96.28%
76.50%
毒死蜱
76.69%
89.28%
79.80%
71.79%
79.39%
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
71.68%
79.74%
82.35%
88.24%
80.50%
注:虫口减退率=(施药前田间活虫数-施药后田间活虫数)/施药前田间活虫数×100%
①在实践中,常将高效性、速效性和持效性作为评价药剂有效性的重要特征。与单独使用吡蚜酮相比,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的药效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专家建议,在防治白背飞虱时,须在一定时间内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科研人员利用性引诱剂诱杀白背飞虱的雄性个体,达到防治效果,其防治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寄生 黑光灯诱捕法
(2)具有持久性和速效性 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导致白背飞虱群出现抗药性
(3)破坏白背飞虱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
【解析】(1)白背飞虱刺吸水稻汁液,故白背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寄生。白背飞虱趋光性强,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法方法调查稻田中白背飞虱的种群密度,以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
(2)①与单独使用吡蚜酮相比,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处理后,药后1 d~3 d(短时间内),其虫口减退率更高,但药后7 d~14 d,虫口减退率更低,但虫口减退率平均值更高,持久性更强,因此,与单独使用吡蚜酮相比,阿维菌素·吡蚜酮混剂的药效特点是具有持久性和速效性。
②由于白背飞虱种群中存在变异个体,有些具有抗药性,如果使用同一种药剂,会导致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因此在防治白背飞虱时,须在一定时间内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其原因是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导致白背飞虱群出现抗药性。
(3)性引诱剂诱杀白背飞虱的雄性个体,能破坏白背飞虱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达到防治效果。
23.某地中海贫血(TDT)是单基因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人类γ基因启动子上游的调控序列中含有BCL11A蛋白结合位点,该位点结合BCL11A蛋白后,γ基因的表达被抑制。通过改变该结合位点的序列,解除对γ基因表达的抑制,可对TDT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科研人员扩增了γ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的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中进行转化和荧光检测,以确定BCL11A蛋白结合位点的具体位置。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1)图中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位点,且启动子是具有方向性的,目的基因只有正确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正确表达。在表达载体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___________,要使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出来,图b中还缺启动子,请判断即将插入的启动子方向___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2)PCR扩增γ基因上游不同DNA片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使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解链为单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扩增后的产物定向插入载体指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需要在引物末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据图可知,在R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应为_______________,在F1~F7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产物扩增到载体构建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除限制酶外,还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有DNA连接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前者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
(5)将构建的载体导入除去BCL11A基因的受体细胞,成功转化后,含F1~F6与R扩增产物的载体表达荧光蛋白,受体细胞有荧光,含F7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无荧光。含F7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无荧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雌激素,含F1~F4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不再有荧光,而含F5~F6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仍有荧光。若γ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上与引物序列所对应的位置不含有BCL11A蛋白的结合位点序列,据此结果可推测,BCL11A蛋白结合位点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RNA聚合酶 标记基因 向左
(2)DNA双链复制 加热(至90~95 ℃)
(3)EcoR I Sall
(4)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5)F7与R扩增产物不含完整的启动子,荧光蛋白基因不表达
(6)引物F4与F5在调控序列上所对应序列之间的区段上
【解析】据题意可知,科研人员扩增了γ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的片段,据图中注释可知,F1~F7以及R位置均为引物,故扩增的序列分别是引物F1和引物R之间的序列,引物F2和引物R之间的序列,引物F3和引物R之间的序列,引物F4和引物R之间的序列,引物F5和引物R之间的序列,引物F6和引物R之间的序列,引物F7和引物R之间的序列。据图中对限制酶的注释可知,限制酶Mun I识别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与限制酶EcoR I识别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相同,限制酶Xho I识别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与限制酶Sal I识别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相同。
(1)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用于基因的转录。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要使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出来,图b中还缺启动子,即将插入的启动子方向向左。
(2)PCR扩增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利用DNA的高温变性加热至90~95 ℃,破坏双链之间的氢键,使DNA解链变为单链。
(3)据图中对限制酶的注释可知,限制酶Mun I识别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与限制酶EcoR I识别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相同,故R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EcoR I。在F1~F7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Sal I。
(4)D从产物扩增到载体构建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除限制酶外,还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有DNA连接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NA连接酶作用的对象是磷酸二酯键。
(5)只有扩增产物中含有完整启动子,荧光蛋白基因才能表达,含F7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无荧光的原因是F7与R扩增产物不含完整的启动子,荧光蛋白基因不表达。
(6)向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雌激素,此时重组载体上的BCL11A基因表达,产生BCL11A蛋白,BCL11A蛋白与BCL11A蛋白结合位点结合后,导致荧光蛋白基因被抑制;含F1~F4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不再有荧光,则说明BCL11A蛋白结合位点结合后在引物F4与引物R之间的序列上,含F5~F6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仍有荧光,则说明BCL11A蛋白结合位点结合后在引物F5的上游序列,故据此结果可推测,BCL11A蛋白结合位点位于引物F4与F5在调控序列上所对应序列之间的区段上。
24.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如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_______。
(2)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和________。
(3)要把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首先必须用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土壤农杆菌转变为________态;然后将__________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完成转化过程。
(4)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侵染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后,将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培养成再生植株要经过[C]________和[E]________。如要确保再生植株中含有抗虫基因,可在C过程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5)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_________。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限制酶 DNA连接酶
(3)Ca2+ 感受 重组质粒和感受态细胞
(4)脱分化 再分化 卡那霉素
(5)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上 DNA分子杂交技术
【解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图中A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还需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3)要把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首先必须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土壤农杆菌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重组质粒和感受态细胞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完成转化过程。
(4)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即图中C表示脱分化过程;D表示愈伤组织,E表示再分化;图中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卡那霉素,以淘汰不含重组质粒的细胞。
(5)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上,检测采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2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体内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激动剂,也是一种新型的血栓溶解剂。生长激素(GH)可促进动物细胞增殖和乳腺生长发育及维持泌乳,在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将GH基因导入转tPA基因小鼠体内,获得双转基因小鼠,以期提高小鼠乳汁中的tPA表达量。回答下列问题:
(1)首先构建GH基因的表达载体,如下图所示:
GH基因上游的CMV能被________________识别并结合,从而开启转录过程;若GH基因是通过反转录得到的,则其与原基因的差异在于编码区不包含__________________序列。
(2)对卵细胞供体和受体小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还要给供体小鼠注射_______,以促进其超数排卵,然后与转tPA基因公鼠交配。供体小鼠受精后,处死小鼠,获取受精卵,将GH基因表达载体用_____________法导入受精卵中。将转基因受精卵转移至受体小鼠体内,待仔鼠出生。
(3)若要测定GH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小鼠细胞核,取仔鼠的____________(填“骨髓”“乳腺”或“尾部”)细胞检测更加方便;若要对GH基因和tPA基因进行PCR扩增,需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并设计_____________种引物。
(4)双转基因小鼠长大后,选取健康个体,使其交配产仔后,收集其________测定其中的tPA蛋白含量。若要观察GH基因是否促进了tPA基因的表达,还需测定________小鼠的tPA蛋白含量。
【答案】(1)RNA聚合酶 内含子
(2)促性腺激素 显微注射
(3)尾部 4
(4)乳汁 只转tPA基因
【解析】(1)RNA聚合酶能与DNA上的启动子识别并结合从而开启转录过程。反转录是指mRNA(内含子已经被切除了)形成DNA,因此若GH基因是通过反转录得到的,则其与原基因的差异在于编码区不包含内含子序列。
(2)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鼠做超数排卵处理,因为促性腺激素能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排卵。因为是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动物受体细胞,因此采用显微注射法。
(3)由题干可知,生长激素(GH)可促进动物细胞增殖和乳腺生长发育及维持泌乳,因此要测定GH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小鼠细胞核,取仔鼠的尾部细胞检测更加方便。
因为基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做模板,其碱基序列不同,因此若要对GH基因和tPA基因进行PCR扩增,需设计2×2=4种引物(每种基因需要设计2种引物,共2种基因)。
(4)根据题干可知,GH基因能提高小鼠乳汁中的tPA表达量,因此需收集其乳汁测定其中的tPA蛋白含量。若要观察GH基因是否促进了tPA基因的表达,需要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则还需测定只转tPA基因小鼠的tPA蛋白含量,如果双转基因小鼠内tPA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只转tPA基因小鼠,则说明GH基因能促进了tPA基因的表达。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共9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等名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等名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等名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等名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