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时作业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0分钟)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B 2.D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薄弱,能源资源不足。第2题,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经过10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再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
读下图,完成3~4题。
3.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
4.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B 4.D [第3题,珠江三角洲虽然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第4题,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低廉的优势,香港发挥的是资金、技术、管理的优势。]
下为深圳近4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按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中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Ⅲ、Ⅰ、Ⅱ
C.Ⅲ、Ⅱ、Ⅰ D.Ⅱ、Ⅰ、Ⅲ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时期深圳城市化水平最高
B.Ⅱ时期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首要因素是国家政策
C.Ⅰ到Ⅱ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D.Ⅲ阶段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社会问题
5.A 6.B [第5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减小,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最终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图中Ⅰ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Ⅱ点的第二产业比重最大,Ⅲ点的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所以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Ⅰ、Ⅱ、Ⅲ,故选A项。第6题,Ⅰ时期深圳以第一产业为主,故城市化水平最低;Ⅱ时期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对外开放政策;Ⅰ到Ⅱ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得到快速发展;Ⅲ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故选B项。]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国家推进的大湾区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已经或将要落成启用,届时将形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据此完成7~8题。
7.大湾区城市群发展,预计使大湾区内各城市( )
A.核心城市一城独大
B.湾区同业竞争加强
C.湾区发展模式趋同
D.城际间分工协作加强
8.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 )
A.行政界线将消失 B.消费差异将加大
C.区域融合将加快 D.交通将更加拥堵
7.D 8.C [第7题,国家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走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道路,故D项正确。第8题,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的政治界限不会消失,故A项错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经济贸易交流更为密切,消费差异会减小,故B项错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区域融合会大大加快,故C项正确;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故D项错误。]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9~10题。
9.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地价上涨、污染加剧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10.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9.D 10.C [第9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交通状况差、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其实施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第10题,从珠三角地区向周边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主要是资源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产业,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为珠江三角洲某地三十年来土地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图。近年来,该地区在发展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1)指出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30年来该地区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3)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该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是由水稻、桑蚕生产转向以蔬菜生产为主。这种种植结构的变化受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两幅图的对比显示,城市的区域不断扩大,交通运输日益发达,这些都表明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用地减少,最终促使郊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由原先的低效益的粮食生产转变为面向市场的高效益的花卉、蔬菜、副食等的生产。第(2)题,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区域人口的变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环境问题的加重等。具体表现为: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制造业)一直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重等。第(3)题,结合上题,区域发展应该对症下药。具体做法有:分散城市职能,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发展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城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行错位发展等。
[答案] (1)变化:由水稻、桑蚕生产转向以蔬菜生产为主。原因: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减少;②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③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流失)。
(2)①外来人口大量增加;②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③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制造业)一直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④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重等。
(3)①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②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各城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行错位发展。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3.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D 13.B [第12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年时并不占主导,但目前以第二产业占主导,比重最大。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变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第13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因此应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也只是在优化第一产业结构。]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15.(易错题)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14.A 15.A [第14题,读图可知,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该省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城市发展较快,可判断为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省份,最可能为江苏省。第15题,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占用大量的耕地,会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集路、桥、岛、隧为一体的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两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1)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3)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题,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依靠其人缘和地缘以及政策优势,经济迅速发展。第(2)题,打造城市群过程中会给环境、交通、就业等带来很多问题。第(3)题,港珠澳大桥建设能方便各地区间的联系,带动经济的发展。
[答案] (1)位置优越,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优惠政策。
(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
(3)①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高中地理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3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后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课时训练,共5页。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