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专题提优训练(含答案)
专题0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专题提优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专题提优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9分)【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材料二】“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同材料一)【材料三】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传奇故事。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1.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B.“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以体现信息的可靠性。C.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D.统计图配有多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图案,可以让读者感到形象、亲切。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烦恼”。(2分) 3.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4分)A.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 B.博物馆的未来,路在何方? C.博物馆,应讲好自己的“故事”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7分)【材料一】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节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谈读书》)【材料二】现在的书真叫多,读书的可选择范围非常之大,倒容易弄得读书人手足无措,不知该读什么,该取怎么个读法了。面对这一形势,我现在多取“猫式读法”。我家养了三只大猫,注意观察,发现它们进食有几个特点,都足资我读书时借鉴。一是它们进食前先要以目巡查左右,并对食盆中的食物以鼻检验,绝不轻易下嘴,这启发我选一本陌生的书来读时要十分慎重,不能因此白白耗费宝贵的时间,更不能误食腐物影响心灵健康;二是它们吃东西时不仅细嚼慢咽,还往往摆头晃脑,能十分精确地将鱼肉中的小刺剔除,这启发我读书要善于汲取精华、唾其糟粕;三是它们一般都不贪食,胃口大开,却能适可而止,我们常用“猫食儿”形容量虽小而已他足,由此启发我:面对的书越繁杂,越不能贪多求广,还是要先确定好一个时期的读书目的,依次列出必读、可读、可读可不读(即机动安排,时间有富裕则读,无富裕则放弃)的书名,订出相应的计划,配置好时间份额,一周或半月检查一下自己的执行情况。“猫式读法”实践下来,尤有读书乐、乐融融的效益,故不揣冒昧,写出以供读友们参考。(节选自刘心武《狼•蟒•牛•猫——读书的四种方式》)【材料三】 (数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1.材料一中说“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能否用《孙权劝学》中吕蒙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这个观点?为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说说国民利用各种媒介阅读的时长有什么特点?(2分)▲3.初二同学时间紧、课业重。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向同学提出三条阅读建议。(3分)▲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题。(6分)【材料一】后浪①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②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的享用。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③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④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向你们的大气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⑤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不用活着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材料二】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材料三】疫情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力感”。2020年的毕业季来临之前,这届毕业生们正在家中经历着,一个漫长而略显忐忑的春天。唉!“我还能毕业吗?”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应届毕业生周婷婷朋友圈里高频出现的一句话。虽然带着调侃的意味,却也是她和朋友们心中真实的担忧。摘自《澎湃新闻网》【材料四】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神州大地,青年一代成为闪耀的群体。4.2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暂停”后,一位小伙子拿起相机,记录疫情下的城市,对外展现一个真实的战疫侧面;一位“90后”程序员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演示,告诉人们“为什么还不能出门”,直观有趣地科普防疫知识……那些父母眼中的孩子,成了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的发展希望。摘自网络1.根据【材料四】的内容,仿照《后浪》第④段句式,在结尾处再续写一句话。(2分) 2.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体会B站创作《后浪》的用意。(2分)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④段“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解。(2分) 四、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4题。(10分)【材料一】疫苗①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②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苗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瘛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十八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选自《上海中学生报》,有删改)【材料二】疫苗是怎么起效的?①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②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微不足道。③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④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我们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而进一步分离出抗原中的特定成分,比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这种类型的疫苗可以立即触发特定反应。(选自2016年12期《读者》,有删改)【材料三】“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感受如何?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获批启动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在武汉进行,招募18至60岁健康志愿者,共计108名,分为3组,分别接种一针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疫苗,注射后将集中隔离观察14天,隔离结束后,还有半年的随访、定时定点采血。据悉,领衔该团队的陈薇院士打了第一针试验疫苗。有志愿者表示,注射后身体状况良好。也有志愿者出现发烧症状,免疫系统有了反应,而后体温恢复正常。(选自2020年03月23日人民网)1.【材料一】第②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2.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2分)▲3.【材料二】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3分)▲4.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表示,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的根本。然而,疫苗研制需要过程,临床试验蕴含一定风险。阅读【材料三】,你想对陈薇院士或者其他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说些什么?(3分)▲五、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 -4题。【材料一】人类面临的几大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大气质量受到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这将导致灾难性天气频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将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许多科学家认为,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会使臭氧层被破坏。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不断减少而形成“空洞”,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能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穿透1 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影响生态平衡。三、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水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6)因过度开采,产生矿山污水。水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工业排污致使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地球,人类,正遭受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及时行动起来,一起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材料二】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它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材料三】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并加以践行(附调查表格),但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也需要企业积极跟进,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附表格:关于“不同人群与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认识与行为低碳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初中学生85% 65%50% 做工人员75% 75%65% 退休老人50%85%90%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下图中的A处贴个标签,并简要说明画面表达的内容。(2分)2.根据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3分) 3.阅读材料三的调查表,回答下面问题。(4分)(1)请概括调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2)看了这一调查结果,你对初中生有什么建议? 4.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为了实现低碳生活,政府、企业、个人分别可以做些什么。(请各举一例)(3分) 六、阅读材料,完成1~3题。(11分)材料一: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体现在: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铜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8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肉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斗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经常容维修,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均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材料二:苏州博物馆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部分)序号主题类别活动内容时间地点1馆校互动听苏:一座城,一个馆和一群人4月25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博物馆2悦读苏博《吴越遗韵:瑞光塔文物》读书会5月6日过云楼陈列馆3宣传推广苏州博物馆下半年媒体见面会5月7日苏州博物馆影视厅4苏博之夜舞动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5月18日、19日夜苏博新馆大厅5智慧苏博国宝拼拼拼——苏博文物拼图游戏大赛5月19日苏博新馆大厅6故宫讲坛走进苏州吉金永保用——青铜器鉴赏5月19日故宫学院
材料三:材料四: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假山”,说到作为建筑大师的贝聿铭先生,他一直对中国清代书画家——勘州八怪中的石涛的“片石山房”情有独钟,在设计建造苏州博物馆的时候,他有意再现“片石山房”之号。“片石”,就是将浑厚的大石头切片,石片颜色由深入浅,再高低错落排砌,用来摆放成假山,营造出一片逼真的山景。大家往博物馆的围墙之外看,我们面前的这一大片“片石”营造的假山是有“外援”的,建筑师采用了苏州园林常用的“借号”手法,借用和依托了东侧相邻的拙政园中树木之景,于是新旧固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整体景致非常清雅。 根据材料一及材料三中的图1,说说苏州博物馆的屋面有何特色。(3分) 2.根据材料二,参照示例,概括苏州博物馆举办主题活动有哪些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示例:苏州博物馆的主题活动既有“走出去”(在馆外举办),也有“请进来”(在馆内举办)。①▲②▲3.作为(志愿者)解说员的小语,发现材料四所提供的解说词在横线的位置上漏掉了重要内容,现在需要阅读观察材料三的图2,为横线处补充出相关内容,写在下面的空格中。(4分)提示:用“我们再看围墙之内,……”开头。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字。我们再看围墙之内, 答案:一、1.C【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比上年增加了218家”指的不是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而是“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的数量。故选C项。2.转变博物馆传统思路,关注展品背后的文化;改善博物馆展示和讲解方式,增加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感。3.示例一:我选择A。标题用“热”“冷”对比,形象生动,表达鲜明,容易吸引读者。既关注到当今博物馆“热”的现状,又冷静思考了博物馆存在的短板和未来发展的出路。示例二:我选择B。标题用设问的形式能吸引读者,引人思考。暗示了博物馆现状的不足,引发读者思考博物馆未来如何改革发展。示例三:我选择C。标题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在博物馆“热”的当下,讲“故事”仍是博物馆的短板,今后应该在讲解方式、互动体验等方面作出努力。二、1、不能,吕蒙读书后虽才智大有长进。但他读书只是为了扩大视野,“见往事耳”,并不是为了研究学间。或能,吕蒙作为军中主帅能在百忙之中注意学习,大有长进,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受到鲁肃赞赏。(言之成理即可)2、新兴媒介的阅读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传统媒介阅读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任意两点即可)3、示例抽空每天读几页书阅读对象要有选择阅读时汲取精华、唾其糟粕阅读要订计划采用多种阅读媒介。 解析:1、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与感悟。充分阅读材料内容,感知材料提出的观点,这样才能辨析论据是否合适。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材料一中说“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的观点,可以从工作中不忘学习角度来思考,也可以从纯粹“做学问”的角度来思考,所以结合吕蒙学业大进的事例,我们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注意要将理由说的充分具体。2、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传统媒介(图书、报纸期刊)、新兴媒介(手机、上网、电子阅读器阅读)阅读时长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新兴媒介的阅读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传统媒介阅读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3、考查对学生阅读材料拓展表达能力。读懂材料内容要做题的关键,要总结出材料是围绕什么内容来讲的,指出什么问题,提出什么观点态度。材料三是围绕“阅读”展开的,讲了面对阅读的态度、阅读现状、阅读方法等问题,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对中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如,抽空每天读几页书;阅读对象要有选择;阅读要有计划等等。三、【答案】示例:向你们的担当致敬:疫情面前,逆行而上;心有大我,肩担大任。你们用奋斗诠释青春、贡献力量。(也可以围绕“大爱”、“责任”、“成长”等仿写语言要有感染力【解析读《后浪》第④段,可以概括出句式:“向你们的致敬”,然后具体阐发。而材料四的内容可以概括出的关键词汇有:担当、无畏、专业、普及、大爱、责任等。示例:向你们的大爱致敬。你们可能是爸爸妈妈,也可能是儿子女儿,无论哪一种身份,你们都做到了爱自己的,也爱别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们用人间大爱,谱写了抗疫的最美篇章。也可以围绕“大爱”、“责任”、“成长”等仿写,语言要有感染力。2.【答案】通过关注和赞许年轻人,传递积极、正面的力量,激发年轻人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鼓励年轻人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促进社会的互相理解和融合。【解析】材料二是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的希望。希望中国青年都能够积极向上,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社会做贡献,不自暴自弃,也不一味地等候。材料三的内容是:这届应届生在漫长的假期等待中,忐忑、担忧、无助。B站创作《后浪》,就是要告诉青年们:作为年轻的一代,青年们有很多的优势,要像鲁迅先生希望的那样,不做无谓的等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身体力行,积极,勇敢,为社会奉献。3、【答案】赞许青年人既能与社会“和睦共处,包容多元文化”又能在时代发展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解析】和而不同:指有德行有志向的人,能与大家和睦共处,但是人家有自己不同于大众的理想和智慧。出自儒家经典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结合上下文,这句话赞美了青年们的大气,既能与大家和睦共处,又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四、答案:1、疫苗的起源与发展。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2、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3、分类别,分别介绍了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三类,条明清晰地说明了疫苗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4、示例:尊敬的李薇院士(志愿者):感谢你(你们)无私的为科学献身,你(你们)的坚守带来了曙光,祝愿你(你们)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打赢这场防疫战争!解析:1、通读[材料一]的第②段可知,主要说明了疫苗在中国及西方的起源以及发展,从“中国古代”“公元前556年”“十八世纪末”“在此后200年间”可知是采用了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2、根据[材料二]第③段“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第④段“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等语句来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即可。3、[材料二]第④段介绍了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这三类疫苗和各自的特点,这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更加清晰。4、根据[材料三]可知陈薇院士打了第一针试验疫苗,可见他具有身先土卒、以身作则、为科学献身、对安全负责的精神,而其他健康的志愿者为了试验疫苗同样也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具有敢于冒险、勇于献身、无私胸怀、爱国等精神,学生据此对他们表示赞扬、敬佩、感激、祝福等均可。五、【答案】1、标签:氟利昂画面内容:氟利昂释放出来氯离子进入大气后,破坏臭氧分子使臭氧分子不断减少而形成臭氧“空洞,于是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2、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3、(1)年纪越轻,了解低碳理念的人越多;或者(年纪越大对于低碳理念了解的人越少),但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则反之,年纪越大的人,生活更符合低碳要求。(2)我们初中生,可以成为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员,向做工群体和退休群体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被使之传播得更为普及同时要向退休老人学习,养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4、政府:制订一个具体长远低碳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的新改策;可以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企业:可以利用光能、风能、生物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高效利用能源、清洁能源开发等。个人:①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约型水具,一水多用;②节约粮食;③节约使用纸张,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④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如一次性木筷,一次性纸杯等;⑤垃圾分类入;⑥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空调等家电;⑦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⑧提倡使用布袋与纸袋,建议循环使用。 解析:13、本题考查为图中事物标注标签及说明画面表达的内容。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和画面中的文字及意象理解表达。由材料一“氟利昂作制冷剂在其他方面使用,会使臭氧层被破坏。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不断减少而形‘空洞’,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等内容,以及画面中的文字“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及向下的箭头和奔跑着的一脸恐惧的人等形象可知,A处标签为“氟利昂”。A处的瓶子右上方意象代表氟利昂释放的氯离子,氯离子冲破臭氧层使其出现了“空洞”,条条箭头代表太阳紫外线,奔的一脸恐惧的人代表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的威胁。将以上内容总结即可。示例:氟利昂释放出来的氯离子进入大气层,脆弱的臭氧层被其破坏,随着臭氧分子不断减少大气层出现“空洞”,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极大的危害了地球上的生命。14、本题考查给事物下定义。解答此题要理解句意,了解下定义的要求。“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由划线句“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可知,“低”的“属概念”是“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本质特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目标”,所以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15、(1)本题考查概括调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解答此题要结合表中的调查内容所对应的具体数字进行概括。表中第一竖行的三组数字进行对比可知,初中生即年纪小的人低碳理念最强对第二、三竖行的三组数字进行对比可知,做工人员和尤其是退休老人更注重低碳生活方式。(2)本题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建议。解答此题要结合表中得出的结论和生活实际。作为初中生一方面在加强自己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低碳生活宣传活动,如利用周六日在所在社区或村委会向做工群体和休群体发放关于低碳生活的小册子,或编排些反映低碳生活的文艺节目现场表演: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白身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如用自制布袋去超市购物,出行可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等。1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内和生活实际。由材料三“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也需要企业积极跟进,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等内容可知,为了实现低碳生活,政府要出台相关低碳生活的政策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如限制私车出行时间,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城市公交,鼓励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等。在企业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对企业而言,要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利用科学手段将风能、生物质能等转换太阳能,注重节能减排和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光伏发电是一种最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的可再能源发电技术,其发电过程是最洁净的发电过程。对个人而言,要有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如: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后可吸异味;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6.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六、答案:1、自然光线引入巧妙,结构造型新颖独特,建筑材料考究。2、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活动内容雅俗共赏,有读书会、拼图赛、讲座等。充分与各界合作,有高校、媒体、故宫等。③打破博物馆开放时间的传统,让人们领略博物馆之夜的奇妙。(任意两点)3、示例一:我们再看围墙之内,粉墙是白纸,假山和水像画在纸上,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好一幅水墨山水画!示例二:我们再看围墙之内,粉墙黛瓦在水面映照出清晰的轮廓,节树伸出它苍劲的手臂,好一幅空灵的山水画。解析:1.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材料一中对苏州博物馆屋面形态有专门的文字介绍,“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铜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是对其特色的说明文字,联系材料三中的图1,进行分概括:自然光线引入巧妙,结构造型新颖独特,建筑材料考究。2.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二分析。活动内容上,包括“听苏:座城,一个馆和一群人”“《吴越遗韵:瑞光塔文物》读书会”“苏州博物馆下半年媒体见面会”“舞动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国宝拼拼拼苏博文物拼图游戏大赛”“吉金永保用-青铜器鉴赏”,说明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活动内容雅俗共赏与各界合作上,“馆校’苏州博物馆下半年媒体见面会”“故宫讲坛走进苏州”,说明主题活动充分与高校、媒体、故宫等充分合作;时间安排上,由“苏博之夜”可知,打破博物馆开放时间的传统,让人们领略博物馆之夜的奇妙。3.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内容。材料三介绍了片石假山,是由外而内进行解说的,但解说词中只有“大家往博物馆的围墙之外面看”,缺少的内容是“围墙之内”对此需补充说明,解答时要联系图2,找出图2中的景物,从景物的特点以及之间的配合、与整个景观的意境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表达时语言要灵活,体现解说词的特点。示例:我们再看围墙之内,粉墙似乎是白纸,假山和水如同画在纸上,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这就是水墨山水的意境!假山又借了真水,于是层峦叠峰、粉墙黛瓦在水面映照出清晰的轮廓,古树伸出它苍劲的手臂,碧波中也便“疏影横斜水清浅”。好一幅空灵迷人的立体山水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8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8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23,7%,5%,8%,1%,8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