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五)(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五)(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五)(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性测试题(五)(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丁亥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等爵位制度,一般认为是在周朝创立的。夏商时期没有详细的记载,西周开始才有明确记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如晋侯、郑伯等。
    B.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先”表示堂房亲属关系,“从”表示已去世。
    C.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与干支合用纪年法。
    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晦”,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 )
    A.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5.学校举办中秋赏月诗会,以下诗词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B.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
    C.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即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D.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C."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前四史" 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D.《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讽喻诗,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C.《琵琶行并序》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也写出了诗人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9.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1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卯时应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点到7点。B项,清明节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D项,“三更”应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子时,而丑时指的是“四更”,即凌晨1点至3点。
    2.答案:A
    解析:B项,“先”表示已去世,“从”表示堂房亲属关系。C项,“永和”是帝王年号,不是王公即位年次。D项,每月初一叫“朔”,而月末一天叫“晦”。
    3.答案:D
    解析:“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4.答案:B解析:A.根据“扫除茅舍涤尘嚣”“拜九霄”可知,是迎接新春。B.该句诗描绘的是端午节。岭南的旧历五月,天气已非常炎热,连清凉如水的朝云都要微微出了一身轻汗。那时端午节,女人们都要用兰花香草来沐浴,然后用彩线臂缠,以期祛病除灾。C.根据“守岁”可知,是迎接新春。D.根据“桃符”可知,是迎接新春。故选:B。
    5.答案:B解析:A.诗句的意思是月亮出来了,山里的鸟在溪涧里鸣叫,这是写山间的幽静,不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B.“人长久”“共婵娟”是表明希望中秋时节团聚,长长久久,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C.这句诗选自《生查子元夕》,是表明月上时恋人相约,不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D.“月似钩”表明是弯月,中秋是满月,不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故选:B。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男子20岁称“弱冠”,不是18岁。
    7.答案:B解析:“变徵之声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应为“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慷慨”。
    8.答案:C
    解析:C项,明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暗线是诗人的感受。
    9.答案:(1)七夕(乞巧节);(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3)清明节和寒食节;(4)重阳节;解析:(1)七夕(乞巧节)“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铁关金锁彻夜开”“何处闻灯不看来”,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答哪个都给分)。(4)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
    10.答案:B
    解析:A.“进士”错,应是“贡士”。B.正确。C.“禅位”错,是退位的意思。D.“谷神”错,应是“土地神”。故选:B。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难点)(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难点)(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2(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2(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3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5(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5(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