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卷——科学探究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卷——科学探究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于滤渣的猜想]
小东认为:滤渣中只有BaSO4
小西认为:滤渣中含有BaCO3
(1)小西证明自己的观点成立的方法是:______.
[关于滤液的猜想]
小青认为:滤液中含有NaNO3、Na2CO3、NaOH
小黄认为:滤液中含有NaNO3、Na2SO4、H2SO4
小兰认为:滤液中含有NaNO3、Ba(NO3)2、NaOH
小红认为:滤液中含有NaNO3、Na2SO4、Ba(NO3)2、NaOH
(2)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______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设计实验探究]
(3)根据实验①可知______的猜想不成立,根据实验②可知______的猜想不成立,根据实验③你认为小青的猜想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_____.
[应用拓展]
(4)假设小青的猜想是合理的,只用稀硝酸酸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硝酸钠溶液.操作及判断反应完全的方法为______.
2.(2021·湖南·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①: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
猜想②: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
猜想③: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①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2)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分析评价】
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如果猜想②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______色沉淀。
【再次探究】
如果要验证猜想③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锌粒 ②铜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氧化铁 ⑤氢氧化钾 ⑥硫酸铜 ⑦碳酸钙 ⑧硝酸铵
【拓展应用】
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3.(2021·湖南·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模拟预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观察到①试管中红色恰好变成无色,②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溶液呈红色,烧杯底部沉淀增多。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NaOH、NaCl;
猜想2:NaOH、NaCl和CaCl2
猜想3:NaOH、NaCl和______
【进行实验】
小红同学认为不能使用硝酸银溶液,她的观点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定量分析】已知实验中消耗碳酸钠溶液5g。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0.25g。则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到0.1%)
4.(2021·吉林白城·三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兰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有的同学对小兰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种情况。
【反思评价】
(1)下列物质中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铜溶液
B.氧化铜
C.二氧化碳
D.稀盐酸
E.硫酸镁溶液
(2)取实验一烧杯中的白色不溶物,加入____________即可证明余下的物质是否存在。
5.(2021·贵州遵义·模拟预测)同学们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呢?
【查阅资料】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设计实验】
(1)甲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为______。
(2)乙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向一锥形瓶中倾倒10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______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丙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丁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V2mL。
丙组同学的实验能证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而丁组同学需补如下实验才能说明: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盐酸,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依据以上实验原理,以下物质中不能用来验证中和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
A、碳酸钙 B、铁锈 C、硝酸银 D、锌粒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知识拓展】KOH溶液与CO2反应也无明显现象,而用酚酞溶液却不能指示该反应的发生,原因是______。
6.(2021·山东·泗水县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中心一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一定是碱溶液
C.碱溶液pH>7;pH<7不一定是酸溶液
D.pH = 7不一定是盐溶液
从表中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为反应物写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质量减轻: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探其究竟: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二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方案,丙同学根据乙同学的实验过程绘制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以下信息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及有关问题。
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______
根据丙同学绘制的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a点时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b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7.(2021·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一模)固体酒精是饭店餐桌上很方便使用的一种燃料。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Ⅰ、固体酒精并不是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氢氧化钠等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Ⅱ、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Ⅲ、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同学们取了少量实验室的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______(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探究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为检验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变质,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8.(2021·安徽·二模)“红绿灯”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氢氧化钠、葡萄糖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出现由绿色到红色,再到黄色的逐渐转变;充分振荡黄色溶液,又逐渐变为红色,最后变为绿色。颜色随静置和振荡多次交替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
Ⅰ、靛蓝胭脂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pH”、“V2mL,证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C 硝酸银也可以与生成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反应前后溶液始终为碱性
6. A、C、D 或 氢氧化钠(或NaOH)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录pH的近似值 <7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 A、D
7. 不显 产生气泡 2NaOH+CO2=Na2CO3+H2O 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8. 靛蓝胭脂红(或葡萄糖) N2 溶液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绿色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氧气、稀有气体和氮气等气体 Na2CO3+H2O+CO2=2NaHCO3 多次循环,葡萄糖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剩下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反应越快(合理即可) 10
9. 同时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产生白色沉淀 玻璃棒 比色卡 NaOH 猜想Ⅱ
10.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钡 硝酸钡、硝酸钠、硝酸
11. 复分解 取少量煅烧后的固体,滴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650 2 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80% BC
12. 产生气泡 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C 方法2中,石灰水及其盛放容器总质量增加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33g-200.0g=0.33g。
解:设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是x
x=0.4g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Q 水蒸气液化 保鲜剂不足或装置漏气
13. 二氧化碳过量 碳酸钠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硝酸银 产生白色沉淀
14. B 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沉淀 A中产生气泡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 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等) 取实验一上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15. CuO 标准比色卡 < 石蕊试剂 溶液显紫色
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碱式硫酸铜 H+、Cu2+ 碳和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12科学探究题 (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的题型结构思维模式,混合溶液成分的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加餐练 专题02 科学探究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合理选取备考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是一种催化剂,会加快水果褐变,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