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串联专题课件08《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缓慢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含答案)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串联专题课件09《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含答案)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串联专题课件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含答案)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串联专题课件12《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含答案)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串联专题课件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含答案) 课件 0 次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串联专题课件10《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答案)
展开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①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②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经过①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8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结果①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4)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背景:国内战争爆发,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③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实物分配制。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②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评价①使苏联能够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③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影响: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德、日等国的法西斯势力抬头,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1)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②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③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④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特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局部调整。
(4)影响①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③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现代科学、文学艺术的诞生1.现代科学的诞生(1)相对论①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②意义: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①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②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2.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①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成就①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代表作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②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作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③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④影视艺术: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1.《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关于对外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列宁在报告中宣布:“我们应当帮助各国人民干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当时,列宁签订和约的思想、其和平观的指向是( )A.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政府B.工人阶级掌握全部政治权力C.以和平方式结束帝国主义战争D.以革命战争维护苏维埃政权
解析: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专制政府被推翻,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帮助各国人民干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不符,故错误;根据材料“帮助各国人民干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可知列宁签订和约的思想、其和平观的指向是以和平方式结束帝国主义战争,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帮助各国人民干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不符,故排除。
2.1928年,苏联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这种做法( )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D.促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等,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来提供资金,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已被取消,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农民的剥夺,这导致了农业的长期落后,故D项错误。
3.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解析: 私有土地的存在说明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是集体农庄及其以外的农业生产活动,即“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生产活动,可以看出在集体农庄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和新经济政策,故B、D两项错误。
4.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其部分原因是( )A.制定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C.美国政府放弃金本位制 D.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上台后颁布的,故A项错误;从1919年到1929年美国并没有在生产力发展上实现大的飞跃,而建筑行业和生产资料的增长主要依靠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来实现,这造成了大量经济泡沫,是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罗斯福上台后,为了避免黄金外流,放弃金本位制,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归功于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D项错误。
5.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反映出他( )A.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B.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的既得利益D.决心把美国经济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
解析: 罗斯福新政并未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罗斯福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对垄断资本集团进行了一定的触动,比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非全面管制,故D项错误,B项正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3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 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在稳定住政权以后, 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通往共产主义的捷径继续全面推进,到了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残酷的余粮收集制使得农民被剥夺,生产积极性下降,到了1920年,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之中。列宁自己后来总结:“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1920年至1921年初,50多起大规模农民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最大的一起“安东诺夫暴动”波及了整个坦波夫省。震惊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参考答案:表现:受经济危机打击最重;金融系统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剧增;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信心动摇。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危机加重;罗斯福采取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指出列宁为此采取的对策。参考答案:影响:一方面使苏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集中最大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另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战争结束后继续将其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对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经济。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们的启示。参考答案: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合理运用;经济政策要适时调整,从实际出发;要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升课件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升课件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含解析),共1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3+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第10讲+二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3+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第10讲+二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人教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特征概览,通史坐标,中外现代史,通史整合,模块链接,连线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3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练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3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练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3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练习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3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