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训练习题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训练习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训练习题课件,共28页。
复习训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赤壁之战孙权称帝(或吴国建立)淝水之战北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官渡之战淝水劳动力生产技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鲜卑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齐民要术王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 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的军队将秦军主力歼灭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前秦和东晋相同点:(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2)改革措施都符合当时的实际,行之有效,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3)都遭遇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4)改革者都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2.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1)从背景上:商鞅变法前,铁制共具和牛耕广泛使用,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在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形势下进行的。(2)从目的上: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__________,使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则是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富国强兵(3)从性质上:商鞅变法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改革;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4)从内容上:商鞅变法侧重于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和推行__________措施。(5)从作用上: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秦国一跃成为__________的诸侯国;孝文帝改革则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汉化最强盛1234CAAB5见习题1. 【河北邯郸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点拨】由示意图可知,东汉后期局势动荡,军阀割据势力有很多支;到229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割据势力大大减少;再到280年,西晋完成统一。这个过程展示的是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故C符合题意。【答案】C2. 【河北张家口期末】下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它们的相似点是( )A. 都城B. 治国思想C. 疆域D. 开国者身份【点拨】题干给出了四个王朝:东周、东汉、曹魏、北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故A符合题意。【答案】A3. 【河北秦皇岛期末】“(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点拨】通过题干信息“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庄》《老》可知,北魏孝文帝喜欢读书,了解儒家、道家等学说,说明其重视汉族文化。【答案】A4. 【历史解释】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 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 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点拨】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权逐渐强大,统一了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所以,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答案】B5. 【河北邯郸期末】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失去了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贵族们控告商鞅谋反,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结果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的两项措施。【点拨】据材料一“经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失去了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贵族们控告商鞅谋反,商鞅有口难辩,【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县制等。只得逃亡”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县制等。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政策中最重要的,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要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的作用。【点拨】据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用汉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答案】改用汉语。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使材料一、二所述的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点拨】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促使材料一、二所述的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是都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答案】都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复习训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赤壁之战孙权称帝(或吴国建立)淝水之战北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官渡之战淝水劳动力生产技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鲜卑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齐民要术王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 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的军队将秦军主力歼灭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前秦和东晋相同点:(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2)改革措施都符合当时的实际,行之有效,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3)都遭遇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4)改革者都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2.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点:(1)从背景上:商鞅变法前,铁制共具和牛耕广泛使用,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在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形势下进行的。(2)从目的上: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__________,使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则是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富国强兵(3)从性质上:商鞅变法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改革;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4)从内容上:商鞅变法侧重于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和推行__________措施。(5)从作用上: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秦国一跃成为__________的诸侯国;孝文帝改革则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汉化最强盛1234CAAB5见习题1. 【河北邯郸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点拨】由示意图可知,东汉后期局势动荡,军阀割据势力有很多支;到229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割据势力大大减少;再到280年,西晋完成统一。这个过程展示的是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故C符合题意。【答案】C2. 【河北张家口期末】下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它们的相似点是( )A. 都城B. 治国思想C. 疆域D. 开国者身份【点拨】题干给出了四个王朝:东周、东汉、曹魏、北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故A符合题意。【答案】A3. 【河北秦皇岛期末】“(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点拨】通过题干信息“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庄》《老》可知,北魏孝文帝喜欢读书,了解儒家、道家等学说,说明其重视汉族文化。【答案】A4. 【历史解释】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 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 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点拨】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权逐渐强大,统一了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所以,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答案】B5. 【河北邯郸期末】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失去了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贵族们控告商鞅谋反,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结果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的两项措施。【点拨】据材料一“经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失去了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贵族们控告商鞅谋反,商鞅有口难辩,【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县制等。只得逃亡”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县制等。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政策中最重要的,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要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的作用。【点拨】据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用汉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答案】改用汉语。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使材料一、二所述的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点拨】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促使材料一、二所述的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是都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答案】都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