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实验题题库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实验题题库,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实验题题库(50道带答案)
姓名 学号
一、实验题
1.(1)小兮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
①实验原理是_____ _;
②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_____ _(选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
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机械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会___ 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路程为___ ___cm,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 __m/s;
(2)爱思考的小明同学用另一套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①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 __(“A”/“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②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A到C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 _(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 _m/s;
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如图丁是小车A运动的v—t图像(图像的趋势不改变),请通过丁图分析出小车A在0~1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如果在小车A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后方1m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当t=5s时两车在某位置恰好相遇,则小车B的速度大小______m/s。
2.在实验课上,小华所在小组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华发现当斜面和桌面的夹角(∠θ)比较大时,小车下滑的比较快。于是,在完成测量任务后,小华准备探究“小车从顶端下滑底端的平均速度和∠θ是否存在某种数学关系”。他找来一个量角器,利用测量速度的实验装置,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最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实验步骤如下:
①停表调零,按图组装好器材。
②用量角器测量出斜面与桌面的夹角∠θ,将一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时,计时终止,将∠θ、下滑的时间t和________记入实验数据记录表。
③不断改变________,始终让小车________,再做5次实验,并将每次所得数据记入表格。
④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每一次下滑的平均速度,记入表格。
(1)根据小华的实验思路,完成实验步骤中的空格。
(2)画出小华记录实验数据时所用的表格。
3.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闹钟作为声源进行“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
观察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如图所示,将收集到的阻隔声音的材料:羽绒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依次填满纸盒中空隙,并盖上盒盖,注意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化。
(1)为保证测试合理,他们按照课本提供的方案“用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进行比较。这种方案与“在同一位置听声音响度”进行比较更合理,请指出“在同一位置听声音响度”的一点不足:___ ___;
(2)如果是你进行实验,却又找不到闹钟,你打算用什么来替代闹钟作为声源?____ __;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声源发声响度应_____ _(选填“随填充物改变”或“保持不变”);
(3)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 _。
4.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1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___ __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____ _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____ _ ;
(2)如图2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变大,听其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 ____ _ 有关。
5.某小组在做“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装置应按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而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浸没在水中进行实验是为了让海波______ ;
(2)图甲温度计示数为____ __;小组成员每隔相等时间记录下温度并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发现海波的熔化过程共用了______min;
(3)如图乙,在第3min时海波处于____ __(选填“固”或“液”)态;若在第10min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则此时海波_____ _(选填“会”或“不会”)继续熔化。
6.(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图中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向变化的图像。
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______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______图;
(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______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7.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甲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 _____ _(选填“实像”或“虚像”);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成的像的形状与 ____ __无关;
(3)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成的像的形状与 __ ____有关;
(4)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乙图所示的 ___ ___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的大小进行实验;
(5)人眼从光屏右侧观察,若将光源顺时针旋转,则屏上的像将 ____ 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6)保持小孔距光屏的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 ____ __移动(选填“左”或“右”),可以使得屏上的像变大;
(7)勤于思考的小朵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 _____ _(选填“一”或“两”)个。
8.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把一可沿ON折转的光屏置于平面镜上。
(1)为了能在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光屏表面应_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些;
(2)打开激光电筒使光线沿AO入射,当光屏上呈现出反射光线时,光屏与镜面是相互___________的,此时将___________定义为入射角(填写图中的序号);
(3)为了研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_____的大小,观察两条光线的变化情况;
(4)在上问的实验中,光屏上总能同时呈现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于是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信?_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 __。
9.在体检时晶发现检查视力时用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于是她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图中A、B是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
(1)在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室内光线应___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选择玻璃板实验的目的是方便确定______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如图乙所示,晶晶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 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10.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正倒、放缩、虚实)
像的大小
1
42
13
倒立、缩小、实像
逐
渐
变
大
2
32
14.5
3
22
18.5
4
倒立、等大、实像
5
19
21
倒立、放大、实像
6
17
24.5
7
15
30
(1)将实验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乙),调节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点燃/不点燃)蜡烛。使物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
(3)保持图甲中透镜位置不变,改变物距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现象如表格所示。
①某次实验时光屏上所成像如图丙所示,为了判断像是否最清晰,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②在进行第4次实验时,应将蜡烛置于光具座上________________cm刻度处。
③当蜡烛位于光具座上37.0cm刻度处时,光屏应放在________cm刻度处,才能成清晰的像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原理与此相同,此时给凸透镜戴上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则此眼镜是用来矫正________(近/远)视眼的。
(4)为了探究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现象,小明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丁)。小明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__(实/虚)像。
11.小明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他们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靠拢,点燃蜡烛,调整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
(2)如图甲所示,为了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他们将蜡烛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两端,调节凸透镜至图中的位置,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cm;
(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为寻找此时烛焰的像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光屏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丙所示,为了判断此时的像是否最清晰,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 __,此时若拿掉光屏,则烛焰通过凸透镜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实像,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____ __;
(4)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当在水球中注入气泡后,王亚平老师贴近水球,我们能透过水球看到她脸部的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所示,则凸透镜所成的像是王亚平老师脸部的______(选填“正”或“反”)像。
12.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______处,此时发现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母,使天平平衡。
(2)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按图乙所示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最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cm3。
(4)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由此可知盐水的密度是______g/cm3,农业上需用1.1g/cm3的盐水进行选种,为达到选种要求,应往量筒里的盐水中加______(选填“盐”或“水”)______g。
(5)另一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经过讨论后,他们想出利用实验台上的天平、烧杯、水等物品也可以测量盐水密度,请把下而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空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出、并擦干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_____ _的总质量m3;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 _。(用所测的物理量和ρ水表示)。
13.小池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一小块“陨石”但真伪难以辨别。阅读资料后知陨石密度一般大于3g/cm3,于是小池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来初步鉴别真伪。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拨到_____ _,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者“右”)调,使天平平衡;
(2)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______;
A.调节平衡螺母
B.拨动游码
C.取下最小砝码
(3)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则“陨石”的质量m0为____ __g;
(4)将“陨石”(陨石不吸水)缓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陨石的体积为_____ _cm3。小池测出“陨石”的密度ρ=___ ___kg/m3;
(5)若实验过程中,小池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陨石”的体积(如图丁):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如图丁A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陨石”的密度为_____ _(用字母m0、m1、m2、ρ水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 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14.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对物质的密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1)小西猜测可能是密度的原因导致奉节脐橙的味道不同于其他橙子。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奉节脐橙和一个褚橙来做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①用电子秤测出脐橙质量m1=180g,在大烧杯中装入适量水,将脐橙缓慢用细针压至完全浸没在水中,用记号笔在此时水位线处做好标记1;取出脐橙,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体积为V0=250mL,再缓慢将水加至标记1处,读出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1=52mL,则脐橙密度的表达式为1=_______(用相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②用电子秤测出褚橙质量m2=155g,在同一个大烧杯中装入适量水,将褚橙缓慢完全浸没在水中,用记号笔在此时水位线处做好标记2;取出褚橙,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体积为V0=250mL,再缓慢将水加至标记2处,读出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105mL,则褚橙密度为2=_________g/cm3(保留两位小数);
③这种测量方法会使橙子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根据测量结果发现,它们的密度确实不一样,小西兴奋地认为自己的猜想得以验证:橙子的口味与其密度有关。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2)小附同学利用完全相同的小塑料桶分别盛满不同液体,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对弹簧测力计直接测液体密度进行了探究。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液体种类
色拉油
水
可乐
蜂蜜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2.6
3.2
3.6
4
①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们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像是___________;
A.B.C.D.
②已知可乐的密度为1.2g/cm3,小附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可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弹簧密度计,理论上该密度计能测的液体密度最大值为___________g/cm3,为进一步增大该弹簧密度计的量程,在选用小桶时应考虑____________。
15.小萱最喜欢吃外婆烹制的卤蛋,学习了密度相关知识后,他对外婆家的卤蛋和卤水进行相关测量。
(1)为了测量卤蛋的密度小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如图甲所示卤蛋的质量为___________g,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得卤蛋的体积为_________,则卤蛋的密度为___________;
(2)外婆烹制的卤蛋咸香美味,小萱猜想可能和外婆烹制卤蛋时所用卤水密度有关,他利用电子秤和一块合金来测量外婆家用来烹制卤蛋的卤水密度。
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①取密度为8g/cm3的合金块,用电子秤测得其质量为80.0g(图甲);
②将合金块放入溢水杯中后向溢水杯中注满卤水,如图乙所示,测得总质量100.0g;
③取出合金块向溢水杯中补满卤水,如图丙所示,测得总质量为31.0g。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卤水的密度___________。若考虑到步骤③取出合金块时会沾有少许卤水,则测得的卤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小萱想到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不同液体密度。用完全相同的小塑料桶分别盛满不同液体,用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液体种类
油
水
盐水
蜂蜜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2.5
3.2
3.6
4.5
若已知,,则小桶的容积V为___________,小萱将弹簧测力计改装为可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密度计,理论上该密度计能测出的最大液体密度为___________。
1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选填“a”、“b”或“c”);
(2)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 _运动;
(3)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 ;
(4)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_ _(“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5)上述实验结论是小明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下列得出实验结的过程与该实验相同的是___ ___。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物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7.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所有钩码规格相同)。
(1)实验中根据小卡片是否________来判断作用于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2)如图甲所示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也能平衡,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为了探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小明将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________(选填“松手瞬间”或“最终”)卡片是否平衡。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优于小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选填序号)。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实验中第 1 次和第 2 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 3 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同组的小芳发现小英在第一次实验中出现图乙的操作,操作中的错误是___ ___,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___ ___;
(2)比数 1、2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 __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比较______(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刚开始小英做第 1 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则木块在第 7s 时的摩擦力为______N;
(5)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戊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实验中长木板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 _,大小为____ __N;
(6)小芳在做图戊实验时,拉动木板没有及时停下来,当木块底面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时候,与木块全部在木板表面时比较,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 _;木块对木板的压强___ 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的压强计使用前,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并且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___________。
(3)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B、C、D所示,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
①比较图B和图C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②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
(4)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请你再加一个实验步骤,用来研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5)如下图所示,课后小明用两端开口且粗细均匀下端套上橡皮膜的玻璃管和刻度尺测出了未知液体的密度。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推导出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①将玻璃管竖直且缓慢地插入水中如图乙,固定竖直插入的玻璃管,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距水面深度为:
②然后将烧杯内的未知液体缓缓地向管内注入,当橡皮膜的形状又变为与玻璃管口平齐,如图丙所示___________为。
③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未知液体的密度ρ。请写出推导ρ表达式的过程。(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
20.如图甲是快递空气袋,空气袋可以防止产品之间碰撞,起填充以及缓冲保护作用,小慧同学好奇,运输过程中挤压时,袋内气压如何变化?他作出猜想:
猜想一:袋内空气质量变大,气压变大;猜想二:空气袋体积变小,气压变大
(1)仔细判断猜想___________肯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_;
(2)小慧所在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打算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请你帮助小慧他们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用手_______ ____,同时观察___________;
(3)做完验证实验,小明同学提出了新问题:冬天和夏天空气袋的硬度有何不同?
①小慧将两个大小不等的空气袋甲、乙(如图丙)分别放在阴凉处和制暖的空调房中
②10min后,小慧用手挤压空气袋甲(图丙左侧),小明用手挤压空气袋乙(图丙右侧),感知空气袋硬度,请评估这个实验方案中不足之处: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4)空气袋逐步取代报纸、拷贝纸等作为缓冲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21.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在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看到瓶子瘪了,这是因为______的存在。
(2)如图a,矿泉水瓶中装满水后插入吸管甲,用另一吸管乙向吸管甲上方吹气,吸管甲中水面会上升,这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 ___。
(3)如图b,在矿泉水瓶上扎两个相同大小的小孔 A 和 B,从B 孔喷出的水流速较大。这一现象揭示的物理原理是______ _。
(4)如图c,将扎有小孔 A、B的矿泉水瓶放入装有盐水的水槽中,B孔有水喷出,则A孔_________。
a.可能水既不流出也不流入 b.一定有水流出 c.一定有水流入
22.爱思考的小张同学,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 。
(1)他首先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与外壳摩擦或卡住;然后对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进行调零。
(2)小张依次进行图①②的实验,其中图②中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然后他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至一定深度处,静止时如图③所示,发现∶浸没前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时,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浸没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时,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着________增大而增大。接下来又进行了图④的实验,由图①②③④中数据可知∶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小张同学只将水换为盐水重复如图③④所示的实验,第③④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变为0.7N、1.1N, 由此发现在盐水中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善于思考的他还发现∶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_______越大, 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物体在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 __ N; 他所用盐水的密度为______g /cm3。
(4)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小张同学用同一物块和图①中小桶,进行了如图⑤⑥所示的实验,若图⑥中小桶和桶中水的总重力等于________N, 表明∶物体漂浮时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
23.2021年7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航海日,是六百多年前郑和出海的日子,如图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小浩同学看到邮票中的木质福船远航在大海中,他想到现在的轮船是用钢铁制造的,钢铁的密度远大于水,为什么钢铁的轮船也能漂浮在水面上呢?小浩利用橡皮泥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量筒、溢水杯和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使溢水杯中的水与溢水口相平,如图甲所示。
(2)将橡皮泥轻轻放入溢水杯的水中,静止后,把溢到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3)将橡皮泥捏成船形,放入重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漂浮在水面上,把溢到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由上述实验可知,当橡皮泥做成船形时,虽然重力没有改变,但是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会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增大了浮力实现漂浮。小浩根据所测数据计算橡皮泥的密度,首先得到橡皮泥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接着根据漂浮时F浮_________G物,则橡皮泥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橡皮泥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24.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图甲所示。
(1)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1.0g/cm3;
b.将其放入密度0.9g/cm3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0.9/cm3;
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
d.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刻度处。
①如图甲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______(选填“p”或“q”)点;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用给定的字母推导出ρ液与h的关系式为_____ ___;
(2)小华为了让测量结果更准确,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为小红设计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__;
(3)小华在吸管中放入金属丝并封口后,将其放入液体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为顺利完成实验任务,你的解决办法是______ _。
25.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小明同学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来判断___________(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
(2)利用图中的器材可以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_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关系时,当换用另一个钢球实验时,发现它将木块撞出了木板,要继续完成此实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换质量更大的木块; ②降低第二次钢球的高度;
③换质量更大的钢球; ④换质量更小的钢球;
(4)小明由此实验还联想到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让同一个小车沿同一斜面的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毛巾、棉布、玻璃三种不同水平面上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停止,在水平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小车在玻璃、毛巾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 P1、P2,则 P1 ___________ P2(选填“>”或“=”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实验题,共6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所显示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能力提升训练:电磁学实验题专辑,共22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能力提升训练:计算题全集+,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