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30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930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5节 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课题 | 第四章第5节 凸透镜成像 | 科目 | 物理 | ||||||||||||||||||||||||||||||
教学对象 | 初中二年级 | 课时 | 1 | 教师 |
| ||||||||||||||||||||||||||||
一、教材分析 | |||||||||||||||||||||||||||||||||
《凸透镜成像》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制订实验计划,指导学生做实验,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要让学生明确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让他们根据上面探究的结果,讨论并总结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凸透镜所成虚像与平面镜所成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再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 |||||||||||||||||||||||||||||||||
二、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②能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应用的能力; ②领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尝试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②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可以再根据作图的方法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实质,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 |||||||||||||||||||||||||||||||||
三、学情分析 | |||||||||||||||||||||||||||||||||
初二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在知识方面,只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和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此之前有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经历,知道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学生没有了解过实验探究涉及到的光具座等仪器;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同时,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 |||||||||||||||||||||||||||||||||
四、教学方法策略选择 | |||||||||||||||||||||||||||||||||
通过一层一层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采用动手操作、实验表格分析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所用方法:实验探究法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实验器材、教具)准备 | |||||||||||||||||||||||||||||||||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白屏、自制物体和凸透镜模型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与资源准备 | ||||||||||||||||||||||||||||||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 通过猜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老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老奶奶用到它,做的针线活人人夸;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活动一: 手拿放大镜伸看书上的字一定是放大的吗? 活动二: 手拿放大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窗外的树,你看到的树是怎样的?离远一点会怎么样呢? | 根据猜谜导入两个学生活动,在活动之后经过老师的引导,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自己的猜想。 | 根据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学生活动观察凸透镜成像大小做好铺垫 。 明确本节课题。让学生知道猜想不能凭空瞎猜,猜想要有依据。 | ||||||||||||||||||||||||||||||
新课教学 |
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1、提出问题:都是凸透镜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像?不同像形成的条件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2、猜想与假设:可能跟物距有关 3、设计实验:预备知识: 讲解物距、像距、焦距和焦点。 介绍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调节顺序: ①摆放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进行实验 实验表格
| 观察教师的演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猜想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在探究之前思考:(1)为什么要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怎样观察虚像? (4)如何读取物距和像距?
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 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让他们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器材讨论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法。
特别强调: 在移动光屏寻找最清晰的像时要注意——要将光屏移过那个位置,发现像又逐渐模糊后,再往回移动,可重复两次,直到感觉像最清晰为止,因为如果不移过那个位置,就无法判断下一个位置像是不是会更清晰!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 没有设置框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让学生随机选择物距。 养成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 |||||||||||||||||||||||||||||
学生总结探究结果 | 5、分析归纳: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主要从像的性质(像的正倒、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的虚实,以及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方面来进行分类比较,概括归纳。 6、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 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向其他小组分享探究实验的结论,通过讨论得出规律。 可以归纳为: 一焦分虚实,二焦定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 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学会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小结与作业 | 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 | 学生积极发言,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
| ||||||||||||||||||||||||||||||
七、教学流程 | |||||||||||||||||||||||||||||||||
1 谜语引入新课;2 教师演示光具座;3 学生自主探究;4 课堂小结。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导。能够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而不是只是让学生学到知识。 | |||||||||||||||||||||||||||||||||
八、板书设计 | |||||||||||||||||||||||||||||||||
九、反思和总结
| |||||||||||||||||||||||||||||||||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设计,共2页。
八年级上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共5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透镜与面镜的区别,透镜分类,4个名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