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01
    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02
    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把关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人)传道受(传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连词,表承接,就)知之(代词,道理)者,孰能无惑(疑惑)?惑而不从师,其(那些)为(成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在)吾前,其(他们)闻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学习)道也,夫庸(难道)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嗟乎!师道之(取独)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超出)人也远矣,犹且(尚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处于……之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学于师。是故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益(更加)圣,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益愚。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身)也,则耻(以……为耻)师焉,惑矣。彼(那些)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提宾标志)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小的方面)学而大(大的方面)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以……为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近)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感到羞耻),官盛则近谀(谄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看不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比得上),其(那)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固定的)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比得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被)时,学于余。余嘉(赞扬)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二、实词、句式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1)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3)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四)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三、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逗(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他们。难道不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当时的不良习俗所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四、把关题
    1.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择师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点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近。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韩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论点。
    (5)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点明老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以反问的形式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本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1.【答案】(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4)古之学者必有师
    (5)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7)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二、文言文阅读
    (2020·山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劝学》)
    (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闻者彰 彰:清楚
    B.非能水也 水:游泳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 惑:疑惑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古之圣人 士大夫之族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或师焉,或不焉
    C.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其皆出于此乎
    D.吾尝终日而思矣 则群聚而笑之
    10.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象形字,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形成合力造车的样子。多指车厢,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为人治病。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1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中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的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B.《师说》中作者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荀子认为,君子能超越一般人,不仅在于他们先天素质高,更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1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
    8.C
    9.D
    10.B
    11.C
    12.B
    13.C
    14.(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2)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惑”,应译作“糊涂”。
    故选C。
    9.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A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作“的”;后一个“之”是代词,可译作“这”。
    B项,前一个“焉”是兼词,可译作“于之”;后一个“焉”是语气词,表停顿。C项,前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前文的“木”;后一个“其”是副词,可译作“大概、也许”。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故选D。
    10.本题考查理解掌握课内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今义不同。
    B项,“须臾”,古义和今义都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古今义相同。
    C项,“寄托”,古义:托身、安身;今义: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古今义不同。
    D项,“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古今义不同。
    故选B。
    11.本题考查判断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A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知”“解”是动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应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B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水”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C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定语后置句。“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正常语序应是“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D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故选C。
    12.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说法错误。文章中语意已尽的地方为“句”,语意未尽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故选B。
    13.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不仅在于他们先天素质高”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君子生非异也”,这是说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可见,并非“先天素质高”。
    故选C。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形容词,锋利的;“强”,形容词,坚强的;“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知”,动词,通晓;“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小学”,小的方面学习;“遗”,动词,放弃;“明”,形容词,明智。
    相关试卷

    5《鸿门宴》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5《鸿门宴》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句型,翻译,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4《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登泰山记》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这是一份4.《登泰山记》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把关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